有位人盡皆知的“兵王”——杜中陶
入伍20年
從普通一兵到底盤技師
再到連隊分隊長
他初心不改、踏實肯幹
成為營連的“定海神針”
今天,帶你聆聽他的軍旅故事——
【人物名片】
杜中陶,四川瀘州人,2001年12月入伍,2005年10月入黨,三級軍士長軍銜,現任第73集團軍某旅修理一連分隊長。曾獲“優秀士官”4次,“優秀士兵”2次, “優秀共產黨員”2次,“十佳士官”1次,榮獲“嘉獎”5次,所帶班級被評為“三等功班”1次,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
杜中陶是連隊兵齡最長的軍士,但他從來沒有因為兵齡長就對自己降低要求。每天一有空就往戰車裡鑽,修理檢查。營裡的戰士都知道,要是找不到杜班長,那就去車庫喊一嗓子,保準他就在哪輛車裡“藏”著呢。
問杜中陶為什麼離不開戰車,他說:“我能有現在的成績,離不開組織的信任與培養,我也想向組織證明,我能把本職工作幹出色。更何況,這裝備一天不摸手就生了,修理兵就是要時時刻刻和裝備在一起。”
也正是這種二十年如一日穩紮穩打的工作態度,讓杜中陶成了營連的“定海神針”,修理兵的“主心骨”。
入伍20年來,杜中陶一直都奉行一個標準:“小故障不過飯,大故障不過夜”。每逢重大演訓任務,杜中陶總是奮戰在後裝保障一線。每次動車前,杜中陶都要給裝備來一個全面體檢,一輛車一輛車地檢查,每個零件都要摸到,再小的螺絲也不放過。不管幹到多晚,他絕不鬆懈,堅持全面檢查、精細準備。官兵們只要在出任務前看到杜中陶在車庫忙碌的身影,就都能安心地把戰車開出去。
有一年海訓,杜中陶負責保障車輛,突然接到通知明天就要轉場,他必須確保每輛戰車無故障。當時他帶著班裡的戰士檢查到夜裡,發現一輛戰車怎麼都無法掛擋,時間萬分緊急,杜中陶心裡也急得不行,但是他絲毫沒有表現出來,沉著冷靜地一處一處檢查,發現是主離合器分離不徹底。杜中陶三下五除二就排除了故障,警報解除,第二天所有戰車順利轉場。
2009年,杜中陶斬獲旅裝備專業半年基礎考核第一名,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
裝備更新換代快,戰術戰法、作戰環境也一直在改進。為了裝備能更好地作戰,修理兵們也需要與時俱進,多多進修。這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光是練精一種車型修理的所有方面,就足夠讓很多戰士仰慕。
2013年,旅隊新裝備換代,面對熟悉又陌生的裝甲車,很多人都犯了難,這怎麼修?杜中陶本來就好學,心裡更是憋著一股勁。他每天查資料、背理論,鑽研車輛的引數和各項功能,不懂他找廠家師傅請教,去工廠裡學習底盤系統組裝、發動機維修,想方設法地學習,一項項地摸索、鑽研、擊破難題。在3個月的時間裡,成功啃下了這塊“硬骨頭”,並帶領連隊技師對新裝備做到“能排障能保障能修理”。
今年年初,集團軍依託旅組織小修集訓,規模很大,時間緊任務重。作為修理連的老班長,杜中陶被任命為小修軟體資料的負責人,整治任務繁瑣精細,小到一個螺絲刀,大到整個車間的運轉,全都容不得一絲差錯。
為了完成任務,杜中陶每天加班到半夜整理資料,用自己多年修理裝備的經驗和能力,協調人員將所有軟體資料分門別類整理好,裝訂成冊,展出的軟體資料足足擺滿了4個桌子,最終小修現場會圓滿結束,並獲得集團軍領導高度肯定。
杜中陶不只是一名優秀的修理兵,更是一個負責的分隊長。他很注重修理兵的技能傳授,讓年輕的戰士多學多做。新兵下連後,各項工作一起開展,但專業基礎是要花時間一點一點帶才能學精學細的。這時杜中陶主動站出來,在忙完工作之後抽時間給新同志們上課,教他們各種修理的方式方法,講解各個機件與裝備的功能用途,並帶他們上手實操。
杜中陶在給戰士們講解的時候,沒有一點架子,該上手就上手,該鑽車底就鑽車底。看著杜中陶滿手油汙卻幹勁十足的樣子,大家都很受觸動,更加聚精會神地學,也從他身上明白了什麼是修理兵真正的樣子。
這就是杜中陶,20年來初心不改,日復一日盡顯軍人本色。他擰緊的每一個螺母,修理的每一輛戰車,都像一道道防線,保障著戰士的安全。
杜中陶,好樣的
東部戰區權威釋出
文|朱亞雯、趙夢琳
圖|林榮峰、彭鳳瑤
來源: 東部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