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八寶山革命公墓是中國規格最高的革命公墓,能夠安葬在這裡,對逝者來說是一種很高的榮譽,也是對其一生的肯定。在這個公墓裡,安葬著一位被稱為“中國人民之友”的美國作家,她就是艾格尼絲·史沫特萊。
一位同情受壓迫者的美國人
艾格尼絲·史沫特萊1892年出生於美國密蘇里州一個貧窮的工人家庭,全家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自己和兄弟姐妹也無法得到教育。她的母親很年輕時就因勞累過度、營養不良而病倒,因為沒有錢治病,很快就去世了,少年的史沫特萊開始了半流浪的生活。貧困飢寒的生活經歷讓史沫特萊深深知道底層人民的困苦,同時,也使她產生了強烈的反壓迫精神。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20多歲的史沫特萊來到紐約,白天工作,夜間在紐約大學學習。她在學習期間,因為同情英國殖民統治下印度受壓迫者的命運,她開始與印度革命人士保持通訊聯絡。因為此事,史沫特萊在1918年被捕入獄。
1919年,史沫特萊在往返于波蘭與美國的貨輪上當勤雜工,目的是希望找到那些居住在歐洲的印度流亡分子。她後來在柏林逗留,從事支援印度民族獨立的活動。由於她關切亞洲的一切受壓迫者,在這期間她對中國革命也開始關注。她開始讀有關中國的歷史,主動打聽當時中國發生的一切。
1928年,她與《法蘭克福日報》簽訂了合約,成為該報派往中國的新聞記者,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
1928年底,史沫特萊到了中國東北,由哈爾濱經過瀋陽、大連、北平、上海,最後到達廣東。在南下的路上,史沫特萊看到中國人民在“中世紀封建主義機構”(史沫特萊語)統治下、日本帝國主義威脅下,食不果腹,生活悽慘。當時,中國人民的痛苦給史沫特萊帶來了強烈的衝擊。她把看到的一切記述下來,並寫成《中國人的命運》一書,書中流露出對中國人民悲慘生活的同情。
投身中國人民爭取自由的事業
出於對苦難中國的同情,史沫特萊十分關注中國的革命與進步力量。在上海居住期間,她在朋友幫助下獲得了一些地下出版的中國共產黨的報刊,還接觸到來自蘇區的革命工作者。在整理了這些資料和人物訪談後,她寫成《中國紅軍在前進》一書。該書記述了朱德和毛澤東率領的中央紅軍,數次粉碎敵軍“圍剿”、建立革命根據地等英雄壯舉。紅軍事蹟和紅軍精神讓史沫特萊備受鼓舞,此時,她不再以絕望的心情看中國,而是充滿希望地看到“紅軍前進的步伐不可阻擋”,看到在一片黑暗的中國,有“紅星”放出光芒。
1937年1月上旬,史沫特萊來到陝北蘇區。她首先到達紅一軍團司令部所在地,先後見到賀龍、蕭克、彭德懷、任弼時等紅軍將領。1月下旬,她到達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見到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共領導人。此次陝北之行讓史沫特萊深受觸動,她看到共產黨人有崇高信仰,中共領導人不在乎個人的安樂、財富和權勢,紅軍將領過著和士兵一樣的艱苦生活,整個部隊訓練有素,紀律嚴明,受到百姓擁戴。她親眼看到的事實與之前國民黨對外宣傳的共產黨形象有著天壤之別。她對共產黨的領導感慨地說:“我確信,在中國的英、美記者,只要有一星半點兒機會直接向你們瞭解事實真相,就絕不會把那些攻擊你們的國民黨官方報道發出去。如果他們現在能夠採訪你們,他們一定會誠實地寫訊息。”為了讓國際社會了解中國共產黨的真實情況,她積極向世界介紹中國共產黨,還給住在中國口岸城市的外國記者寫信,敦促他們訪問延安、訪問紅軍。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訊息傳到延安時,延安城裡號角響起,史沫特萊看到每一位紅軍戰士為國而戰、視死如歸,更加被紅軍的勇敢和堅毅所感染。9月中旬,她與正式更名為“八路軍”的部隊一道奔赴前線,途中記錄下戰爭經歷,寫成了《中國在反擊》一書。該書記錄了八路軍在物質條件極度艱苦、生存環境極端惡劣的情況下,依然嚴守組織紀律、與日本侵略者英勇作戰的經歷。此時,史沫特萊不再把自己當作“外來者”,而是八路軍的一員,與戰士們一起忍飢受寒,一起經受生死考驗。她利用一切機會對外宣傳八路軍的抗敵事蹟,為八路軍募集藥品和醫療器械,呼籲外國向中國提供醫療援助。
隨著戰事越來越激烈,史沫特萊不得不從前線轉到漢口。她在那裡參加了紅十字救護總隊,一邊東奔西走照顧傷員,一邊向全世界各種組織寫報告,希望能為中國部隊爭取到一些戰爭物資。在她看來,儘管自己是美國人,卻已經變成了中國抗日鬥爭的一員。
返美之後仍然心繫中國
常年經歷戰火硝煙的生活導致史沫特萊積勞成疾。1941年末,史沫特萊因病不得不返回美國。返美之後,她仍心繫中國。她在全美各地以及英國、加拿大等英語國家巡迴演講,告訴世界中國人民正在為自由而戰,呼籲國際社會給予中國援助。她還把在中國的經歷寫成《中國的戰歌》一書。書中以滿腔熱情向世界講述中國軍民的頑強鬥爭。史沫特萊在字裡行間透露出,自己不是一個普通的“通訊員”或“記者”,而是一名反法西斯戰士。
繼《中國的戰歌》之後,史沫特萊又著手寫作朱德傳記。她被朱德那種農家出身、親切真誠的人格所感染,認為朱德身上散發著西方政治精英所沒有的樸實特質。她將朱德的個人經歷與中國歷史相交織,向世界講述朱德的生平事蹟,同時也講述了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革命鬥爭史。她始終懷念中國,原本打算完成《偉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時代》書稿後就取道英國來華,但在1949年到達倫敦後病情惡化,無法再來中國,最後於1950年去世。她在生命最後的時刻,仍在進行書稿的修訂工作。後來,遵照史沫特萊的遺囑,她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實現了她迴歸中國的願望。
史沫特萊是一位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戰士。她曾輾轉於美國、德國、蘇聯、中國等地,投身於反壓迫、反侵略的革命事業。中國共產黨人捨生忘死、英勇作戰的精神深深感動了她,使她從一個“旁觀者”變成一位奉獻於中國的戰士。她不顧個人安危傳遞戰爭訊息,讓世界看到中國共產黨軍隊奮勇抵抗侵略者的壯舉,看到中國共產黨人真實的風采。中國人民不會忘記她。
文章原標題《安葬在八寶山的美國人史沫特萊》,刊載於《學習時報》2021年6月21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