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軍某團搭建人才隊伍體系發展框架——
三級教練員活躍演訓場
■王妍潔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鄧東睿 通訊員 鄭義
器械訓練場上,上等兵肖夢翔邊講解訓練動作要領,邊上槓示範……11月中旬,在火箭軍某團新兵營,一名義務兵教練員大顯身手的一幕,引起了記者注意。
“近幾年,團裡注重選拔優秀的義務兵擔任新訓骨幹。”該團領導向記者介紹,他們搭建人才隊伍體系發展框架,讓義務兵走上教練員崗位,承擔部分基礎訓練任務,充分發揮人才資源效益。
前些年,該團曾在調配新兵基礎訓練骨幹時遇到難題:能勝任此項任務的初級教練員供不應求,只能讓負責導彈專業理論教學的中級教練員“打替補”。久而久之,教練員隊伍出現“拆東牆補西牆”的尷尬現象。
“必須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為官兵能力素質提升規劃長遠發展路徑。”該團黨委經過深入研討認為,解決人才供不應求的問題必須緊貼單位實際,構建涵蓋人才選拔、培養、使用的體系發展框架,讓人力資源使用精細化、科學化。
為此,該團聚焦單位的性質特點及承擔的教學任務,出臺一套“金字塔式”人才發展框架:區分“教學新秀、教練能手、教練士官長”三級教練員制訂培養方案,併科學統籌各等級層次人員配比,完善資格認證、競爭上崗等晉升考評機制。
該團機關參謀趙毅介紹,經過培養,訓練營士官全部透過“教學新秀”資格認證,其中還有不少人成長為“教練能手”,獲得更高層次的教學資格。
上士呂俊浩對此感觸頗深。起初,他靠著老班長們的傳幫帶,加上自己琢磨的訓練技巧,多次在教學任務中表現出色,被評為“金牌教練員”。然而,隨著該團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推行,呂俊浩感到越來越多年輕教練員脫穎而出,就連自己擅長的手榴彈投擲等教學課目,也大有被超越的趨勢。
記者採訪瞭解到,為加強“塔尖”人才培養,該團每年遴選多名軍體訓練尖子、導彈專業技術骨幹、組訓教學能手作為苗子,為其專門規劃成長路徑,分批送學進行升級培訓。如今,“兵專家”隊伍日益壯大,“塔尖”人才能力不斷升級。
四級軍士長楊依強是該團首批“教學新秀”。從陸軍特種作戰學院學習歸來後,楊依強把特種訓練理念與單位訓練模式相結合,不僅組織撰寫一系列教學法訓練手冊、參與設計出軍體訓練APP,還培養出多名教學尖子,榮立二等功。
讓“人才森林”連片生長
■劉激揚
習主席在中央軍委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堅持軍隊培養為主、多種方式相結合,形成具有我軍特色的人才培養和使用模式,提高備戰打仗人才供給能力和水平。
人才強則事業強,人才興則軍隊興。誠如“魚兒離不開水”,軍事人才茁壯成長離不開良好的環境。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就好像是孕育“人才森林”的沃土。只有依靠系統的思維、創新的觀念,才能使現代化人才方陣迅速崛起,讓“人才森林”連片生長。火箭軍某團科學搭建人才隊伍體系發展框架,形成梯次銜接、良性發展、人才輩出的生動局面,他們的經驗做法值得學習和借鑑。
來源: 中國軍網-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