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王邦”漆器的墓主人是誰?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墓葬考古中,真正能確定墓主人的墓葬,所佔比例其實是很小的,絕大多數墓主人都是“地下工作者”,現代人根本搞不清其真實身份,成為永遠解不開的謎。
而解謎——追求歷史的真相,又正是考古學的方向和趣點所在。
這篇“梧桐樹下戲鳳凰”頭條號,要說的一座墓葬位於四川滎經縣境內,是在一個叫“古城坪”的地方發現的。距發現已44年,但這座墓的主人到底是誰,至今沒有定論。
這座墓是1977年,時滎經縣城關鎮磚瓦廠工人,修建磚窯破土時發現的。
當時共發現了3座墓,分別是一號墓(M1)、二號墓(M2)、三號墓(M3)。三座墓的關係密切,可能是一個家族的。
墓地所在是滎河南岸一個高臺地坪,當地人都稱這地方為“古城坪”,因為這裡居住有姓曾的人家,又叫“曾家溝”。考古勘探確認,這裡有古墓群,距離當年的嚴道古城遺址僅200米遠。在之前,當地村民在這裡也曾挖出過幾座古墓。
引起考古界注意的,是其中的一號墓。
這三座墓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發現時上面不見封土堆,發掘後不見墓道。
墓內填土上部為厚厚的黃褐色的“五花土”,下層及棺槨四周則用白膏泥封填。
在白膏泥中,考古人員發現內夾卵石,這應該是為反盜墓而有意摻雜進去的,以增加盜掘的難度。
揭開白膏泥後,先看到的是外槨,揭開外槨後就是內棺,金絲楠木製作,開榫扣合,儲存較好。
從現場遺蹟來看,棺槨下葬時,先在墓底鋪上一層樺樹皮,然後再鋪上木板。再用白膏泥封填槨室前,在槨板外鋪圍上兩層樹皮,保護棺槨。
一號墓棺內的人骨早已腐朽不存,在二號墓、三號墓中發現了未朽化盡的人骨。
三座墓中,共出土41件隨葬器。
其中一號墓中最多,有21件,以漆器為主,銅器、陶器次之,還有少量木器、竹器、炭精製品等,這些隨葬品多放在棺後的足廂內。
暴露墓主身份的,就是其中的漆器。
一號墓隨葬的漆器,有耳杯、奩盒、圓盒、雙耳長杯、扁壺等,這些漆器的風格與湖北雲夢楚國故地發現的秦墓漆器相似,讓考古人員驚喜的是,在9件漆耳杯和1件漆圓盒上,發現了銘文——朱書 “王邦”兩字。
最顯眼的是漆圓盒,非常精緻,木胎,內髹紅漆,外髹黑漆,在黑漆地上用紅漆繪捲雲紋、變形鳳紋、圓點紋等飾紋。
此盒通高17.4釐米、最大徑19.4釐米,也應該是梳妝用的奩盒,由底和蓋扣合而成。
在底與蓋外部各朱書“王邦”兩字,底上還有烙印“成亭”二 字。
當時考古人員分析,西漢開國皇帝名叫劉邦,“邦”字在西漢初年是避諱字,結合墓中出土的銅器,與以往四川境內發現的戰國晚期墓出土器物相似的情況,推斷一號墓的年代早於西漢,應是秦墓。
而二號墓和三號墓年代稍晚,推測是漢初墓。
依據是,二號墓中出土了4枚西漢初年劉邦太后呂雉當權時所鑄“八銖半兩”錢;三號墓與二號墓並行排列,相距僅2米,關係密切,下葬年代應該與二號墓相近。
“王邦”,是墓主的姓名嗎?當時發表的考古簡報上並沒有談。
但學術界在對墓葬出土隨葬品和銘文的進一步研究後,對於墓主的身份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不是一般人!
秦漢時,如今的滎經縣叫“嚴道縣”,當年當地流行的葬俗是船棺葬、巖墓一類,屬於巴蜀風俗,當地人並不使用在楚人和北方中原人中間流行的土坑豎穴木槨墓。
從墓葬風格來看,是典型的楚墓;從出土器物來看,製作精美,並非本地所產,非普通民眾可以隨葬的。推測墓主不是老百姓,也不是本地人,應該是有一定身份的外來貴族,至少是土豪級的大戶人家。
最有可能,墓主是楚人或來自楚地的人。
楚人怎麼會到偏僻的嚴道來?這裡有一個歷史背景。
當年,處於大西南、文明程度遠落後於中原的嚴道,曾是“流放地”,就如清朝時東北黑龍江境內的寧古塔。秦始皇在滅了最強對手,統一中國後,為了防止楚人作亂,死灰復燃,曾將亡國的楚貴族驅離故地,一部分被強遷於嚴道。
這些人來到嚴道,死後自然採用楚俗下葬。
所以,有學者進一步提出,墓主可能是被秦始皇下令遷徙到西南的楚國貴族,他姓“王”,名“邦”。
聯絡秦國滅楚後的做法,這一說法是有道理的,此後一次發現似乎佐證了此觀點。
2010年2月,108國道滎經縣六合鄉古城村附近改線工程中,又在相距幾百米外,發現了西漢時期“高山廟墓群”,當時先後清理發掘了8座古墓,墓葬風格與1977年發現的墓葬一致。
從其中一座木槨墓墓中,出土多件工藝精美的彩繪漆器,還有一把青銅劍。在該墓的底部,考古人員找到了一枚印章,印文為“王當”,是墓主的姓名。
有學者就此認定,1977年一號墓出土漆器上的“王邦”,也是人名。
不只如此,“王邦”與“王當”可能是“一家人”,王家當年是外遷嚴道的豪門大族,這周邊可能是王姓家族的聚葬處。
持質疑觀點的學者則認為,“王邦”不是人名,而是一種記銘,說明器物的所屬,如“王記”、“李記”是一個意思。
但“王邦”二字的背後,並不簡單!
有學者提出了令人驚訝的結論,認為這些漆器應是漢高祖劉邦之物,“王邦”是劉邦未稱帝、還是漢王時所用物品的標記——“漢王劉邦之物”的意思。
這就奇怪了,劉邦也沒到過嚴道,他的東西怎麼會在這裡出現?
有學者從司馬遷《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卷一百一十八)中,找到了蛛絲馬跡。上面有這樣的記載:
“臣請處蜀郡嚴道邛郵,遣其子母從居,縣為築蓋家室……”
這一記載的背景是,當時劉邦的小兒子、淮南王劉長謀反事發,本應處死,但當時的漢文帝劉恆念手中之情,於心不忍。臣僚便提出一個折衷方案:廢除劉長的王位, 一家老小統統遣送到嚴道那邊去。
漢文帝同意了,但還特批,地方官要每天供給劉長5斤肉、2斗酒,並令受到過劉長寵幸的10個妃子隨他一起去蜀郡。
劉長被用囚車押往蜀地,沿途各縣都不敢開啟囚車門。
當初享受與皇帝一般的待遇,與劉恆坐一輛車出去打獵。如今竟然落得如此下場,成了囚犯,劉長開始絕食。當囚車到達雍縣(今陝西鳳翔縣南)境內,縣令開啟囚車門,發現劉長已死在裡面了。
朝廷最後以列侯的禮儀,將劉長葬在雍縣。
劉長後死,一家老小是怎麼處置的,史書上沒有記載。正常情況下,除留下守墓的外,其他人仍應該繼續前行,遣送流放地。
就這樣,劉長的家人到了滎經,出土帶有“王邦”銘文漆器的墓主人,就應該是劉長的家人。
劉長的家人出現在滎經可以理解,為什麼又會有劉邦的東西?
這就要說到劉長與劉邦的關係了。
劉長是劉邦疼愛的小兒子,他的母親是一度受到劉邦寵幸、後因故自盡的趙姬。母親死後,劉邦將襁褓看人已經他交給皇后呂雉,由呂雉撫養長大。
劉邦對從小失去母親的劉長疼愛有加。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七月,淮南王英布謀反,劉邦馬上將這一空缺給了劉長,封他為淮南王,英布的封地九江、廬江、衡山、豫章等四郡劃歸劉長,這些地方正是當年的楚國地域。
劉邦沒少給劉長賞賜,寫有“王邦”的漆器,就應該是劉邦給劉長的賞賜之物。
劉長視為之為寶,在被髮配嚴道後,也些器物也帶上了,最後落在了嚴道,成了家人死後的陪葬品。
如此分析倒也不無道理。
一號墓出土了有“王邦”字樣的漆耳杯,多達9個,也不偶然。耳杯是喝酒用的飲器,劉長生前好酒,發配時漢文帝都特批每天供他2斗酒。
當然,這種說法也是一家之言。
而有關一號墓主人身份之謎,還有不少。
比如,墓中出土了一把漆劍,說明墓主應該是一個男性,但又出土了漆奩盒、木梳、木篦、炭精髮簪等女性用品。有學者稱,這沒有不合理之處,秦漢時男性與女性一樣,也是要化妝的。
各位網友,有“王邦”字樣的東西會是劉邦之物嗎?我個人還是有疑惑的。
需要提醒的是,滎經在秦漢時,是西南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東來西往人員複雜,會不會是楚地做生意的財主落於此,也未可知。
也有學者認為,墓主可能是當時在嚴道當官的外來楚人。
在考古中還發現,不少古墓在早期都被破壞過。有關四川滎經古墓被盜的情況,見《金絲楠木真的能“養屍”嗎?川西的另類盜墓》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