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今約2.99億年至2.5億年的二疊紀,這一時期地殼運動非常活躍,陸地不斷擴張,海洋逐漸縮小,蕨類植物遍佈陸地,裸子植物剛剛興起。
在這一動盪時期,陸地上生存著一種萌萌的動物——杯鼻龍。
杯鼻龍屬於盤龍類,它並不屬於恐龍。它們是類似哺乳動物的爬行類生物,是爬行動物與哺乳動物的中間型別。在生物學中,也可以稱為“獸形爬行動物”。
你看,杯鼻龍就是這樣特別。
杯鼻龍體型巨大,身長6m左右,體重約2噸。身體成水桶狀,四肢粗壯。但這樣一個粗壯的巨獸,卻有一個可愛的小腦袋,與身材極不相稱。更有趣的是,小腦袋上,竟然還兩個大鼻孔。
杯鼻龍腳掌扁平,他的腳趾上還長有大型趾爪。古生物學家透過這一點認為,杯鼻龍的趾爪能夠靈活運動。
杯鼻龍上頜向外突出,形成喙狀嘴。它的牙齒較小,類似鬣蜥的牙齒。後段牙齒具有垂直的齒尖。加上他那可以彎曲的爪,它可能以植物的根莖,葉子為食。
它的大鼻孔也十分獨特。這可以促進它的呼吸,古生物學家還推測,它可能有感應或儲存溼氣的作用。
從目前發現的化石來看,杯鼻龍有三個品種,均發現於美國。
杯鼻龍體型巨大,在當時,應該幾乎沒有天敵。但也正是因為體型巨大的緣故,使它們很難適應自然環境的變遷,最終在二疊紀晚期,全部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