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搏擊都是蓄而後發,比如自由搏擊要打出一拳必須先把拳收回來、要踢人身得先轉一下,甚至腳還要挪一下。在太極拳中這是不允許的,也是很嚴重的錯誤。
其實這個不蓄而發我曾多次提到過,在講整勁的時候講過,在講原地轉的時候也講過。現在再一次把它單獨講一下,是因為我發現很多人仍然不會,甚至理解不了如何能夠不蓄力發力。
不蓄力發力是太極拳獨有的技術,我看很多拳已經失傳了,我們洪式拳還有部分人會,會的人也不多。它的最簡單的特徵就是原地可發力,手挨手能發力,胳膊挨胳膊能發力,身體挨身體能發力,不需要半寸距離,更不需要拉回來再發出去。
它的原理是螺旋。因為原地的螺旋運動是不需要橫向距離的,它只需要原來的距離就夠了。就跟鑽桿轉起來一樣,不需要橫向的距離。那麼胳膊和手不是軀幹那樣,它們是怎麼原地發力的?原理也是一樣,也是原地旋轉,只需要會塌,會碾就行了。扭矩在身體內部,在胳膊內部。
要做到不蓄而發,必須有整勁,就是把周身練協調了,勁能聚能散,能把全身的勁集中到一個點上。這也是我以前講整勁的時候講不蓄而發的原因。
要做到不蓄而發,必須會原地轉。原地轉就是不挪位置就能轉,不抽不扯,不貪不欠,不回位,不做準備活動,不蓄力等。練拳的時候就要上式做到哪裡就從哪裡開始,不要回位,不要收回來再開。做腿上的動作不要先挪下腳或者蓄下勢再做。總之,只要長期正確練習就會了。一般從開始學到學會原地發力,練得正確的話,三年就能掌握。
要掌握原地發力,還一定要節節貫穿地練,不能走近路、走直路,當然也不能繞遠路。
書上在講掩手掩的時候,或者別的劃圈再打的式子的時候總是說某一動是蓄力,這是不對的。世上沒有劃個圈再出拳的,那樣蓄力是捱打的,因為浪費時間,路線太長。無論在耳邊劃圈還是在胸前劃圈都是有若干別的用法,我一直強調,轉一點就有用法。太極拳渾身是拳,就是挨著何處何處擊,能不能用上那是功力問題,是膽力問題。技術是有這麼個技術,那就是原地能發力。不需要蓄而後發,蓄而後發不是太極拳。用的時候是可以引而後發的,這只是策略,練出不蓄而發是技術,它們並不矛盾。
不蓄能發雖然是太極拳最基本的技術,是入門的東西,但只這一點也沒有多少人會,所以太極拳失傳已經很久了,更不要說訓練體系和實戰打法了。看看太極拳的《戰鬥篇》,打法與現代自由搏擊或者泰拳一類的很相似。不是那些太極玄、太極禪、太極玩憑相當然想像的那樣用意、用氣、用神打。都是該用拳用拳,該用腿用腿,該用肘用肘,該用膝用膝。直接能發力就快了很多,雖然比蓄而後發力可能要小一點,但若沒有防護,還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