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三星堆遺址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一直不乏吸人眼球的發現。
近些天,有關三星堆出土新發現的文字報道和圖片,哪條都會“逼”著人看完。
諸如,有報道說:
“···在大約一年的發掘時間內,新發現的6個祭祀坑已出土了金器、青銅器、玉器、象牙等近2000件文物,許多前所未見的珍貴文物也紛紛嶄露頭角。”
2021年9月11日,央視特別直播中介紹:考古隊員從3號坑再次提取出造型獨特的青銅器,其中一件“青銅走獸”,主體是一個昂首挺胸四肢著地的猛獸形象。頭上有一根誇張的犄角,爪子有一些類似於龍,但尾巴卻又像鳥,考古人員猜測是否會是“龍鳳合體”。這件器物整體造型飄逸誇張,此前從未見過,是一個全新的器形···。
還有一篇報道說:在3號坑發現了一件青銅人頭像,···這件器物是在提取坑內的青銅大面具時發現的,雖然是青銅人像,卻和1986年出土的青銅人頭像完全不同。他的頭髮往後捲曲,梳成瓦片狀,線條感十分流暢。有專家分析說,這不是頭髮,而是三星堆人頭戴的冠。也有很多人覺得,這件青銅頭像很像電視劇中諸葛亮所戴冠帽。
但諸葛亮生活在三國時期,與三星堆被推斷的歷史相差了1300年左右。兩者在形象上的巧合,不過是人們的聯想而已。
1929年首次在四川廣漢發現古玉器以來,一直迷霧重重的三星堆遺址因為在1986年祭祀坑發掘,有了突破性進展,成為驚世的考古發現。
在幾無文字記載的上古蜀國,這一發現或許成了破譯神話傳說的依據。
1988年1月,三星堆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考古挖掘的新發現吸引人,而九十多年前那兩位最先發現三星堆古物件的人,又有些什麼故事呢?
翻閱史料,找到一些零星的梗概介紹。
1929年春天,生活在四川廣漢鴨子河畔的農民燕道誠和兒子燕青保,清早去自家門前農田水渠溝底淘水車尾部淤泥,他們把水車廂體挪開,用鎬頭深淘溝底時,突然發現了一堆玉器。
燕青保扔掉鎬頭,用手扒開這些玉器檢視,竟然扒出了一個磨盤大的“石環”來。
他覺得這物件很奇怪,急忙叫來父親看看是啥。
燕道誠查看了半天直搖頭,不知是何物。
於是,他和兒子一起用力掀動石環,發現底下卻是一個規整的石砌坑洞。
只見坑洞內藏有許多形制怪異的玉石器具,大大小小,色彩斑斕。
燕道誠明白這是挖到寶貝了。
見過世面的燕道誠讓兒子且不要聲張,趕快將坑洞重新掩埋好。因為馬上來田地裡幹活的人要多起來,人多眼雜不能挖寶,決定等到晚上再來挖。
(燕道誠父子)
天黑了,燕道誠與兒子也沒有馬上動手,直到夜深人靜的下半夜,爺倆才帶上揹簍回到田地將古玉一筐一筐地挖出揹回了家。
父子倆眼看大小300多件古玉,激動得夜不能寐。這裡面有“古代圭、璧、琮、玉圈、石珠”等物件。
燕道誠思量數日,也不敢立刻出手,而是悄無聲息觀望了好幾個月,確認風聲太平,才偷偷地帶著幾件到成都古玩市場出售。
據說,當時城裡的文玩界都沒見過這種“古玉器”,覺得很新鮮很好奇。因為它來自廣漢人之手,便將其稱之為“廣漢玉”。
燕道誠偷偷賣過幾次之後,賺了些錢,膽子也大了起來。
此後一兩年間,燕道誠和兒子又在原來的坑洞周圍進行了幾次秘密挖掘,都有收穫。
不過,燕家父子雖然得到意外之財,但身體卻生了幾次“怪病”。比較信迷信的燕道誠心裡發虛,以為這是“報應”,便經常將古玉贈送親朋,以祈求破財免災。
後來,這事引來一些“文物販子”前來收購,燕道誠只好又低價出手了一批。
燕道誠本想留下幾件當傳家寶,但抵不住商販騷擾,加之兵荒馬亂的歲月,他的300多件“古玉”被他連賣帶送,還被騙走一些。剩下的,後來又被當局和有關部門要求“捐獻”了。
“廣漢古玉”的名聲,從黑市逐漸揚名。作為三星堆遺址的一部分,月亮灣鴨子河畔的發現,開始廣為傳播。
這傳言引起了在廣漢的英國傳教士董宜濃厚興趣。
這位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又聯絡了華西大學博物館館長、美國人葛維漢。
他們在燕家父子挖到“寶物”五年後的1934年,聯手在燕家院子附近開始發掘,甚至請地方駐軍把守,準備大規模開掘。後因戰亂動盪不得不停止。
燕家父子作為最先在此發現“古玉器”的人,因此知名度大增。
不過,在廣泛傳播中,都說燕家父子是當地農民,這其實並不準確。因為燕道誠雖然在鄉間種田,卻是一個文化人。
在一篇史料中,燕道誠的第四代孫燕開正向媒體介紹說:
其祖先燕道誠從小讀了不少書,37歲時因為和堂兄弟的家庭矛盾,被迫來到成都,並在那兒結識了賞識他的晚清都統,投考後曾當了三年縣令,後來回鄉養老。當地鄉村人都稱他“燕師爺”。
從後來確定的整個三星堆遺址範圍看,遺址區中心部分是三星村和真武村,兩個村子隔河而居。
1929年偶然發現古玉石器的燕家院子,房屋雖然近年來整修較新,但七畝宅基地卻從來沒有動過。
有幾十戶居民的真武村二社,唯獨燕家的屋子建在水溝以南。而其他人家,大都安家在水溝以北靠近鴨子河河床邊,地勢略高,格局更開闊。
後人研究說,燕家的住處,現在看地處遺址中心略偏東北一點。推測北邊的鴨子河曾經洪水氾濫過,所以燕家應該正處在古蜀都城的正中心,是宮殿區。
據史料說,燕家家規挺嚴,上世紀二十年代後,家中幾代人都出過讀書人,雖然先人最早發現寶貝,卻害怕後人因此遭禍,所以把平安本分作為家規的第一條。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和改革開放之後,考古人員在這一帶進行發掘,燕家人曾配合參與。
如今燕道誠後代這一支,已經傳下來200多人,基本都生活在真武村。
燕家老宅院子裡,住著燕道誠兒子燕青保的5個孫子和兩個孫女等家人。門口年年插秧的稻田,仍是他們承襲祖上的生活收入來源之一,而家裡的年輕人,有的也外出打工賺錢去了。
燕家人近百年來與腳底下古蜀國都城的平安相處的生活,在2005年幾乎被打破。
曾有商人透過各種渠道想高價買下燕家這個名聲在外的院子,擬建“燕家大院博物館”,再現歷年來這裡出土文物的情形,進而借地生財。
燕家的後代對此很不認可,他們說“我們一向支援考古,發現文物就上交了,也配合發掘,但為何非要我們離開這裡,賣給商人呢?”
最後,燕家在2005年召開家庭會議決定,將“燕家大院”四個字正式註冊。
從新中國建國初的五十年代開始,考古工作者恢復了中斷十多年的三星堆的考古工作。
當時還沒有認識到三星堆遺址的巨大規模,所以將三星堆遺址北部的月亮灣地點和南部的三星堆地點各自當作一個遺址,分別命名為“橫樑子遺址”和“三星堆遺址”。
1963年,四川省博物館、四川大學歷史系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再次發掘了三星堆遺址的月亮灣等地點,展現了三星堆遺址和文化的基本面貌。當時,馮漢驥教授認為,三星堆“一帶遺址如此密集,很可能就是古代蜀國的一箇中心都邑”。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後,三星堆遺址迎來了大規模連續發掘時期,前後長達20年。
1980~1981年的發掘,清理出成片的新石器時代的房址遺蹟,出土標本上萬件,還發現了具有分期意義的地層迭壓關係。這次發掘的文字報告《廣漢三星堆遺址》,提出了命名“三星堆文化”的建議;
1982年和1984年,考古工作者分別在三星堆地點西南和西泉坎地點進行了兩次發掘,發現三星堆遺址最晚期的遺存;
1986年,兩處埋藏有豐富寶藏的長方形器物坑被意外揭露出來,其包含的大量金屬器的出土,引起了海內外學術界對位於中國西南的古蜀文明的重視;
考古學家將該遺址群的文化遺存分為四期,其中一期為早期堆積,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則屬於青銅文化。遺址群年代上起新石器時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續近2000年;
幾千年的滄海桑田,雖然給三星堆這片土地帶來極大變遷。但遺址內的居民始終沒間斷,如今這裡仍然居住著眾多農戶,其中有388戶就住在當年的古城牆遺址上。
四川博物館負責人曾設想,要復原燕家當年景象和系列考古發現,讓燕家後人向遊客講祖上的故事,“把當地人生活和腳下文物聯絡起來。”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選“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宣告:文中參考資料和配圖均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