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認為的健康是這樣的
與阿育吠陀一樣,瑜伽認為有三類痛苦
1內苦(adhyatmika]
2外苦(adhibhautika)
3依天之苦(adhidaivika)
1內苦涉及身體和心意疾,即軀體的和精神的疾病。
2外苦是由大自然的暴虐導致的---流行病、非自然死亡(野獸攻擊、淹溺、龍捲風、暴風南、中暑)和洪水毀壞。
3天(daivika)指命運。
依天之苦是由命運導致的:由我們自己的業力引起。
此方面的苦無法追索根源,只能任其發生。如,有艾滋病的父母生下的孩子可能攜帶這個疾病,雖然孩子是無辜的。即依天之苦屬遺傳性疾病,由父母親遺傳給子女。
根據瑜伽的觀點,任何阻止自我實現的障礙,都意味著身體不調,最終導致精神狀態的改變(Chittavrtti,即心識的意念波動)。瑜伽的目標就是制止身體的混亂和精神的改變的出現,幫助人們達成自我實現。
這些障礙包括:疾病、懶散、疑慮、謬見、粗心大意、無節制、漫不經心、一事無成、修行(瑜伽練習)不穩、悲傷、沮喪、焦慮不安和呼吸混亂。
這些障礙或源自於身體或源於內心。因此,健康意味著完全脫離身心之苦,以便達到目標。
現代科學與此健康概念並無分歧,它認同身心之間的密切關係。
如果說生命必須得到保護,那麼我們必須保持健康,就必須好好照顧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許多疾病的成因就是意識消沉、憤怒、悲傷、無節制的性放縱、焦點、不知足、懷疑和其他身心問題的干擾。
精神軟弱易遭受疾病所帶來的痛苦,而這種痛苦在許多情況下證明很可能是致命的,因此,透過培養諸如積極思維、熱情、勇氣、希望和樂觀主義這樣的品質,才能將即時虛弱的身體和心靈也能變得強壯和健康。
瑜伽的練習帶來完美的身心平衡。
它給予身體所需的健康,來與心靈協作,以便形成穩定、鎮靜和堅固的品質。
帕坦伽利解釋道,瑜伽練習使人能夠避免未來可能存在的痛苦。
總結:瑜伽的練習有利於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
它幫助我們克服障礙,這樣就能在平靜而幸福的生活中達到人生的終極目標-,即自我實現。
心理學上講,人的一生都在追求自我實現,而瑜伽也是幫助我們實現自我實現的路徑。
摘自《艾揚格孕產瑜伽》
作者:吉塔·艾揚格、麗塔·凱勒、克斯汀·赫塔
譯者:朱彩虹、莫慧春 蔡孟梅 聞風
靈一智,另一智,與您一同摸索征途!分享生活,感悟生命。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