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戰的尾聲之時,我們抓獲了許多國民黨方面的高階軍官,這其中就有被蔣介石視為左膀右臂的杜聿明將軍,以及其他國民黨高階將領。
當他們成為我軍戰俘的時候,無一不是抱著必死心態等待自己的審判,可我黨對待俘虜的態度,讓他們在意想不到之外又擁有了選擇第二次人生的機會。
我軍抓獲俘虜以後,絕不會選擇嚴刑逼供,但是會透過“特殊”方式,力求俘虜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當杜聿明等人懷著忐忑的心情發現共產黨的態度十分友好時,他們也開始正視自己的過往。在教育之下,他們從當初不可一世的國民黨高階軍官,化身成為林業專家。
在1960年的時候,其中一位曾經的國民黨少將堅持留在河北種果樹,而因為他這一舉動,還獲得了表彰,那麼,他是誰?
一、成為俘虜:重獲新生的開始
為了能夠抓獲這些國民黨高階軍官,其實是費了不少功夫的。
當時,繳獲了大量的國民黨俘虜後,在我軍尚未統計清楚的情況下,杜聿明試圖混淆自己的身份,以求日後能夠尋找機會重新回到國民黨的部隊。
當時的他偽裝成一個普通士兵的模樣,但自身帶有長期處於領導崗位所養成的沉穩氣質,杜聿明就引起了我軍將士的注意。
最終使他露出馬腳的是他身邊的跟隨人員,這些人身份都十分不一般。
就算國民黨待遇再好,又怎會在一個普通士兵的身邊安排一個醫師和一個警衛員。
這些人暴露了身份,杜聿明也知道自己根本跑不掉,於是便也承認了自己的身份。
在後期的北京功德林當中,不乏有許多同杜聿明一樣的國民黨高階軍官,當他們成為共產黨的俘虜之時,大多數人起初都十分的懊惱和囂張。
面對共產黨的優待俘虜政策,他們認為這是詭計,所以以孤傲的態度應付我們付出的誠意。
為了能夠讓這群人改過自新,北京功德林便出現了一批以俘虜為主體的勞動人士。
不管他們在國民黨的部隊當中有多麼輝煌的頭銜,但是在北京功德林當中,他們都是對種植技術一竅不通的新人而已。
二、白玉昆的轉變
在這些人當中,反抗情緒最為激烈的當屬白玉昆。
在他身處功德林的這段時間當中,他表現出了兩個極度的反差。剛剛進入功德林時,白玉昆還十分介意自己的少將身份,他不願放下架子去當一個種樹的人。
可是隨著時間不斷推進,白玉昆逐漸改變了自己的想法,他同其他人一樣,不再因為身份的反差而表現出激烈的反抗情緒。
從最初的冷淡到後期的熱愛,這其中致使白玉昆改變態度的原因在於我黨的誠意。
最開始的時候,白玉昆認為我黨之所以對這群俘虜有如此安排,目的就是在於羞辱他們的自尊心。然而,隨著他們在功德林的時間變得長久起來,白玉昆發現這裡沒有自己所想象的那些苛刻條件。
沒有人會嘲笑他們的處境,更沒有人因為他們的俘虜身份而區別對待,尤其是當白玉昆真正開始對種植感興趣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可以求助於許多種植專家,並且還得到了平等的回答。
這段時間的一點一滴改變了白玉昆對種樹的看法,他從最開始的排斥心理變成了瘋狂的熱愛,曾經不可一世的少將,如今只會一心鑽研如何種植出更好的果樹。
為了能夠彌補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白玉昆可以不停地請教人,從大學裡的老師到資深專家,他秉持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態度,將自己從一個種植小白變成了果樹種植專家。
1959年,白玉昆所在的俘虜群體成為了第一批獲得特赦的人員,在特赦大會的那一天,他們當中的許多人甚至產生了不真實的感覺。
因為經歷過戰爭的殘酷,所以更加不敢相信犯下滔天大罪的他們,還有機會以自由人的身份,重新融入社會當中。
白玉昆也有同樣的感覺,他更加感謝共產黨帶給他的重生。
在大會召開之時,白玉昆早已不再糾結於自己是否是一個國民黨上將,他只希望自己的餘生能夠發揮所有的力量來彌補過往的錯誤。
三、農業局的表彰
被特赦以後的第二年,白玉昆主動申請到河北省推廣自己的果樹種植技術,此時的他信心滿滿,手中掌握著自己辛苦培養出來的果樹品種。
他想要深入河北省貧窮的山村當中,將自己手中的成果帶給那些需要的人們,從而讓經濟得以發展。
這個願望得到了實現,白玉昆確實為當地培養出了新鮮的品種,並且讓一個個碩果累累的果園建立在河北省的土地之上。
白玉昆的所作所為為河北省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帶著大家發家致富,而農業局專門表彰了他的貢獻。
此時的白玉昆被人們問起心中的願望時,他的回答令無數人感動。昔日殺人如麻的國民黨上將,如今只想成為一個幫助果農的技術人員。
在白玉昆看來,如果不是我黨願意給予他第二次機會,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裡,又或者自己還有可能像現在一般以自由人的身份站在中國大地嗎?
這份大恩大德對白玉昆而言根本無以為報,他只能將自己在功德林所學的種植技術傳播給更多需要的廣大群眾。
這是他唯一能夠想到將自己餘生發揮極致的方式,我黨以寬容的態度平息了他的罪孽,而他用剩餘的人生來回饋這份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