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瀾
說起明星,梅蘭芳是20世紀初世界舞臺上的第一大青衣。
1930年的一天,美國舊金山市,大街上六輛警衛車開道,他和市長並排坐在中間的敞篷車上,大家以迎接元首的禮遇來迎接他。
此前的幾天,梅蘭芳登上了百老匯第49街大劇院的舞臺。他一亮相就驚豔了觀眾,一夜之間風靡了整個紐約。他把京劇帶到了世界的舞臺,讓西方掀起了一股狂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他把自己的人生完全融入到了京劇當中,譜寫了一個時代。
正如曾國藩所說: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身入局,挺膺負責,方有成事之可冀。
梅蘭芳用一生的時間,訴說著他的堅守,講述著他躬身入局的故事。
梅蘭芳出生在一個京劇世家,祖父梅巧玲開創了男旦的唱法。
兒時的梅蘭芳著實讓人看不出是這塊料。簡單的唱法,梅蘭芳連續學習十餘遍還是學不會,開蒙師傅一賭氣拂袖而去,留下一句:畹華啊,祖師爺不賞飯啊。(梅蘭芳字畹華)
然而,在京劇大師吳菱仙的教導下,梅蘭芳卻用苦學打破了成見。
從8歲學戲開始,他每天5點起床吊嗓,恰如他自己所說:我是個拙笨的學藝者,沒有天分,全憑苦學。
基礎不紮實,他便趁演戲空檔來學。眼睛不靈光,他就養鴿子來練。每每用一根竹竿繫上紅綢子來回晃動,眼睛隨著鴿子飛來飛去不停地看,還要分辨是不是自家的鴿子。
正所謂“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憑著這股子執著和堅定,他硬生生地讓自己從“不是這塊料”變成了“行當裡的天才”。
終於在1913年10月,19歲的梅蘭芳應邀赴滬演出。上海一唱,梅蘭芳紅了,他的演出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梅先生的嗓子,扮相,氣度,是我們沒見到過的。”
多少人都羨慕19歲的梅蘭芳一夜成名,殊不知他在背後付出了多少的辛勤汗水。
一個人的天賦固然重要,但能夠發展到什麼樣,靠的卻只是內心的堅定和執著。
彼時,恰好是女人開始進入戲園子看戲的文化變革時代,觀眾對演員的要求也不再只停留於單純的“能唱好”。唱紅了之後,梅蘭芳並沒有止步,而是去進一步探索唱功以外的舞臺表演。
據說,為了琢磨女人猛然吃驚的表情,他特意在妻子專注忙碌時,突然拿起花盆摔到地上,來捕捉妻子猛然回頭、扔掉手裡東西的模樣和神態。
為了唱腔更加豐富,他還特意去學習了崑曲;為了服飾更加精美得體,他還學習了繪畫。
在臺上,“她”是青衣,花旦,刀馬旦,每一個角色都刻畫得真實到位;在臺下,他是一位戲曲研究者,從唱詞,到動作,到表情無一不精。
在《舞臺生活四十年》中他曾經這樣說過:我承認我的演技,的確是靠逐漸改成功的。一般老朋友們隨時提供哪些有價值的意見,就是啟示我改革的資料。
執著於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名聲自然到來,他有了到國外演出的機會。此時的他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將中國的國粹藝術傳播到更遠的大洋彼岸。
1930年,他登上了百老匯第49街大劇院的舞臺,一亮相就震驚了觀眾,雖然臺下的外國人甚至都聽不懂中文,但梅蘭芳的表演卻讓他們如痴如醉。也正是這次赴美表演,讓梅蘭芳成為美國人眼中來自“中國的奇蹟”。
對每個細枝末節的打磨,讓梅蘭芳在國內外都成為了京劇的代名詞。他憑藉著自己的執著和用心,成為了把京劇帶出國門的第一人。
多年的演出生涯中,戲曲早就融入進梅蘭芳的生命中,無法割捨。
然而一年之後,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了,中國一下子來到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在日本侵略中國後,為避免被日本人喊去唱戲,梅蘭芳無奈地蓄起了鬍鬚,並且要改掉每天吊嗓的習慣。為推脫日本人的邀約,他請醫生給自己連打三針傷寒針,製造出發燒的病狀,險些喪命。
可想而知,一個把唱戲融入進生命的人硬生生把這些割捨掉是多麼的難過。
豐子愷曾感嘆:茫茫青史,為了愛國而摔破飯碗的“優伶”,有幾人歟?
1945年,抗戰勝利,聽到訊息的梅蘭芳,激動得淚水奪眶而出。
這天,大家歡呼聲一片,梅蘭芳先生用扇子遮擋著半張臉從閣樓上下來,眾人好奇地看著他。等到近前,他拿去扇面,大家發現,梅蘭芳已經把鬍鬚剃乾淨了。很快,他再次登臺演唱,一時間座無虛席。
新中國成立後,他仍然活躍在舞臺上,工廠內、腳手架上、軍營裡,演唱著他的經典曲目。
而他也收到了大家的熱烈反響,常有人說,要努力超額完成工作任務,來答謝梅蘭芳的慰問演出。梅蘭芳的內心更是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梅蘭芳把戲曲融入到了自己的生命中,也融入到了大家的生活中。倘若我們像梅蘭芳一樣,把一件事情當做使命來完成,且有他的信仰與堅守,那麼大機率是不會失敗的。
如果說執著堅定是成事的護城河,那麼躬身入局就是做事的金剛甲。如羅振宇所講:做事的人,不是置身事外,指點江山。而是躬身入局,把自己放進去,把自己變成解決問題的關鍵變數。
梅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做事的人。
1961年,67歲的梅蘭芳溘然長逝。如今人們再次提及梅蘭芳,會歌頌他是一位歌者,一位舞者,一位愛國者,一位真正的人民藝術家。
同時我們也會敬佩他轟轟烈烈的一生,讚歎他光輝燦爛的藝術生涯,感動於他始終不變的愛國赤子心。
主播:競瀾
原海南廣播電視總檯主持人
《中國質量萬里行消費投訴平臺》主播
有能力的人影響別人,沒能力的人受人影響
文章來源:樊登讀書(ID:readingclub_btfx)
作者:微瀾,一邊讀書沉澱,一邊寫作成長。
出品:民生週刊(ID:msweekly)新媒體編輯部
“人民名品”
瞭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週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