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正式入朝作戰,至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字。在歷時近三年的朝鮮戰爭中,毛主席運用其超人的智慧,加上對局勢準確的把控,發揮出志願軍的技術優勢,狠狠地打擊了美軍的囂張氣焰。
在當時敵強我弱的戰爭環境下,毛澤東主席是如何穩紮穩打,指揮志願軍擊敗不可一世的美軍,並最終取得朝鮮戰爭的勝利呢?
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向南韓發起進攻,順利攻佔漢城。不到兩個月,金日成已經佔領了整個朝鮮90%的地區。
美國看到這個情況,迅速集結了15個國家的軍隊,組成“聯合國軍”登陸朝鮮。1950年10月1日,“聯合國軍”將戰火蔓延至三八線以北,並很快佔領了朝鮮的首都平壤。
金日成十分慌張,便向毛主席與斯大林請求援助。
各方面的情報,一個接著一個,毛澤東根據各方面的情況加以分析。經過多方商討,最終作出決斷,讓第一批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950年10月19日入朝參戰。
1950年10月21日凌晨2時30分,毛澤東致電彭德懷,正式下達第一次戰役的部署。他認為,麥克阿瑟未料到志願軍會參戰,我方可以兵分兩路前進。
1950年10月25日上午,南朝鮮軍一個加強營被志願軍第四十軍一個團大部殲滅。隨後,志願軍經過13個晝夜的艱苦作戰,殲敵1.5萬餘人,重創號稱“王牌軍”的美軍第一騎兵師一個團。
朝鮮戰爭第一次戰役的勝利,將敵人從鴨綠江邊擊退到了清川江,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隨之而來的便是朝鮮戰爭第二階段戰役,即為長津湖地區大作戰。
古往今來,戰爭比拼的是交戰雙方的綜合實力。比如武器裝備技術,物資儲備等。
朝鮮戰爭爆發時,新中國才剛剛成立不久,經濟建設尚處萌芽狀態,技術上也不如美國。因此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的火力配置,包括物資補給與聯合國軍相比差距懸殊。
比如,美國一個軍共有各類大中口徑火炮1500門,我們一個軍才只有36門。美軍的物資保障比較好,打仗時每天能吃上牛奶、餅乾等,但志願軍一天能吃上三頓飯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那毛澤東是如何剋制美軍的技術優勢?有兩方面。
第一,要時刻做好鬥爭精神的準備。
第二,制定正確的戰術方針,在具體的打法上毛澤東指揮志願軍揚長避短,發揮出“零敲牛皮糖”的戰術精髓。
毛澤東認為,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他們逆歷史潮流而動,遭到人民反對,只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完全可以戰勝他們,美國也不例外。偏偏“我們中國人曾經就有過這麼三種病,是傳染病。第一種病是恐美病,第二種病是崇美病,第三種病是親美病。
因此在面對美國的技術優勢時,我們首先需要做好鬥爭的精神準備。不能害怕美國的武器,精神上不能倒下。
毛澤東還指出,帝國主義都是“魚類”,奉行的是大魚吃小魚的社會達爾文主義。你越怕它越欺負你,只有敢於鬥爭,才能有效維護和平。
因此只能把問題想透,下定決心以堅決鬥爭求得自己的生存發展,“這點在人民中間要進行宣傳”。
當然,除了要有鬥爭精神,還要積極倡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
毛澤東認為,要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必須要有這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並在軍民中間廣泛宣揚,使之融入民族精神血脈之中,成為精神自覺。
歷時三年的朝鮮戰爭,總共爆發了五次大規模戰役。毛澤東始終認為:“抗美援朝戰爭是長期且艱苦的,我們儘量爭取短期作戰,但若美帝國主義執迷不悟。則中國人民將堅決奉陪到底。”
事實證明,毛澤東對朝鮮戰局的發展有著非常明確的把控。他要求彭德懷、鄧華不能有“速勝”的想法,更不要急於求成。明確了這個方針,會對整個戰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事情果然如毛澤東預想的那樣,“聯合國軍”一邊向中方提出停戰談判,另一邊又開始發起夏季和秋季攻勢,企圖邊打邊談,讓中朝兩國人民接受一系列無理的要求。
隨著中朝軍隊接連粉碎美軍發起的兩大攻勢,1952年底,剛當選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威爾趕到朝鮮前線視察。艾森豪威爾此行不是想促進和談,而是想繼續加大進攻力度。
1952年12月20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正式下達關於一切必要條件,堅決粉碎敵人登陸冒險的指示》。
這份指示只有一個主旨內容,中央堅決相信志願軍協同朝鮮人民軍,是能夠粉碎敵人的計劃,美帝國主義所有的冒險最後都將失敗。
敵我雙方力量的強弱對比往往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是可以透過正確的主觀指導而加以轉化的。
美軍充當“世界警察”的角色,武斷插手朝鮮半島問題,殺害許多無辜的朝鮮人民。從這點上看,中朝兩國人民是為保家衛國發動的正義之戰,無論國際輿論還是仁義道德,都是站在正義的一方。
緊緊依靠人民,世界上就沒有攻不破的“法寶”。
基於這個方面,毛主席立足於人民史觀和戰爭“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的重要判斷,提出了充分依靠和發動人民群眾來剋制美軍技術優勢的制勝路徑。
第二點,朝鮮戰爭爆發時,毛澤東派幹部向正在與美軍交手的朝鮮人民軍、與美軍有過合作經歷的原國民黨軍將領(功德林戰犯)諮詢美軍情況,對摸清美軍底細、針對性地制定作戰方針起到了重要作用。
綜合這些情報與實地考察,毛澤東看出大部分聯合國軍怕死、士兵不喜歡打仗,軍官也比較呆板,不靈活,整體戰鬥力並不強的問題。只要指揮得當,志願軍完全可以打敗他們。
1951年5月26日,毛澤東給彭德懷的電報中要求:“目前打美英軍只實行戰術的小包圍,打小殲滅戰,經過打小殲滅戰進到打大殲滅戰。”
第二天,毛澤東召見第三兵團司令員陳賡時,又說:“我軍一次以徹底乾脆殲滅敵一個營為目標。”毛澤東把這個作戰方針,叫作“零敲牛皮糖”。
具體到戰術打法上,毛澤東又針對性地指導我軍在戰役中遠距離迂迴敵軍後方作戰,充分發揮志願軍輕裝敏捷的優勢,放大了美軍重灌備部隊嚴重依賴交通線、在朝鮮山區地形上機動不便的缺點。
戰鬥中我軍堅守坑道、打近戰、夜戰,有效彌補了我軍裝備差、火力弱的缺陷。美軍雖有強大的海陸空火力優勢,但在此時卻毫無作用,更凸顯了部隊戰鬥意志薄弱的弱點。
“誘敵深入”放進來打為主,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挖坑道、近戰、夜戰等戰術,這些都成為指導我軍揚長避短,有效化解美軍技術優勢的重要策略。
在毛澤東的具體周密指導下,志願軍化解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1953年4月底,眼看朝鮮戰爭局勢越來越不理想,加上各方面的壓力,美國不得不重新回到談判桌前尋求停戰談判
然而,毛澤東沒有放鬆警惕。在朝鮮停戰協定簽字的兩天前,毛澤東向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體指揮員指示:“希望全軍指戰員防止驕傲,在停戰協定簽字並生效以後,仍應提高警惕,一面自己嚴格遵守協定,一面防止敵人可能作出破壞性的挑釁。”
作為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毛澤東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雙管齊下,互相配合,針鋒相對,毫不放鬆。
在面對具有技術優勢的美軍時,毛澤東冷靜客觀地分析我軍與美軍的具體優劣對比。看到美軍的長處時,同樣也發揮出志願軍的長處。看到別人的短處,也不能忘記自己的短處。
綜合實際戰局,分析敵我優劣,加上正確的作戰方針,以及奉陪到底的決心,才是志願軍以劣勢裝備戰勝武裝到牙齒的美軍重要誘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只有敢於鬥爭,才能有效維護和平。正如偉人毛主席所說: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