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因基建施工,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張家樓鎮土山屯村施工規劃區的一處漢代墓葬群正在進行搶救性發掘。
一處編號為147號的墓葬正在發掘。這是座西漢晚期的墓葬遺址,而西漢晚期,張家樓鎮為琅琊郡屬地。而這座漢墓獨特的墓葬形式,被稱為琅琊式封土墓。此時,這座漢墓外部的封土層與棺木外槨已清理完成。誰也沒有料到,這內棺卻與眾不同。因為在經歷2000餘年的深埋後,棺木依舊光亮如新,未見任何斑駁痕跡。而這具嶄新的棺木似乎被"膠帶"纏繞著,讓人十分詫異。
此時此刻嶄新的棺木讓專家們不禁對棺內的情況充滿了期待,可當專家小心翼翼的透過棺木縫隙向裡探視時,裡面的情景卻讓專家們們一頭霧水,不知所措。原來這棺木可不一般,正是由於棺木獨特的構造才使得空氣被棺蓋隔絕,棺木才得以千年不腐,儲存完好。
當專家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開啟棺板後,這才發現棺木內竟是一汪千年前的清水,水質清澈如鏡,讓人驚歎不已。
這水不僅清澈透明,水底還散發著黃金獨特的光芒!這突然出現的黃金器物,讓專家們是既興奮又緊張。要知道土山屯村規劃區用地範圍內,可有大小漢墓60餘座!部分墓中只出土了大量漢代的碎陶片,專家在篩選過程中發現殘存的瓦當上均刻有千秋萬歲的字樣,莫非這處墓葬群與皇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果不其然,墓葬群中出土了8座帶有墓主人姓名的墓葬,巧的是這些墓主人均為劉姓,莫非他們乃是劉姓皇族宗室成員?可是琅琊在漢代地處偏遠,遠離首都。這些宗室子弟為何遠居於琅琊郡呢?
帶著疑問,專家們奮力地在墓葬中尋找著有關墓葬主人身份資訊的蛛絲馬跡,在大批資深專家的帶領下,考古隊仔細的搜尋了147號墓葬的每一個角落,不久後,一個木盒的出現,讓大家的神經即刻緊繃了起來。思慮再三,考古隊員預備著手提取這個神秘的木盒,可就在提取工作開始之後,專家們發現提取的難度大大超乎了他們的預料,為了保護文物的安全,專家決定先暫時停止提取木盒,首先先將木盒上裝飾使用的構件們提取出來,而這些構件同樣遍佈金箔,金光閃耀,讓人歎為觀止。
為了避免文物出現氧化反應。專家迅速用保鮮膜對其予以了多層包裹,隔離空氣之後迅速將其送往了更為安全嚴密的實驗室進行保護性研究。
至此之後,專家們小心翼翼的將四隻包金螭虎,從棺木底部厚實的淤泥中完整的提取出來,眾所周知,漢代人民崇尚螭虎,是因為它代表著神秘、力量與權勢。這幾隻螭虎是木盒上的裝飾物,在木板底部的凹槽內,專家們又意外發現了墨跡!而這墨跡儲存完好墨跡上的數字表明瞭鑲嵌物的位置資訊。此時專家發現這是一隻包金嵌玉,流光溢彩的木質漆盒,而漆盒上繪製著飛揚的青龍,憨萌的白虎。而青龍和白虎承載著的,正是漢代獨特的奢華氣韻與低調的大氣。而金箔的裝點更是木盒富貴逼人!外盒外圓內方,正中刻著一隻木質烏龜,而烏龜長壽。
正因如此,烏龜也是西漢人民追求長生的典型標誌!
隨著墓主人頭骨的露出,專家這才恍然大悟,這流光溢彩的木盒原來是用於盛放墓主人頭骨使用的特殊葬具!而當年以此葬具下葬的僅有高等貴族和皇帝而已!不僅如此,墓主人的屍骨在清水的浸泡下竟儲存得十分完好,墓主人腿部附近的竹笥中,專家們發現了不少千年前的木牘,而木牘上的字跡仍清晰可辨,這些密集而整齊的文字極有可能給專家研究漢代琅琊郡的歷史提供詳實的史料!這些木牘的出土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考古奇蹟!要知道在我國北方極少出土有機制隨葬品,而這些藏品的出土填補了我國北方文獻記載的空白!
經過整理,專家發現其中兩篇木牘是漢代的“名刺",即漢代人使用的名片。除此之外,還出土了墓主人的戶口、田籍、稅收、司法以及元壽二年兵器府庫的清單名冊。元壽二年,即公元前1年。就在這年,墓主人懷著對人世無盡的留戀,英年早逝。
在墓主人腳部附近的竹笥中,專家們還發現了幾隻儲存完好的毛筆,其中一隻毛筆尾部尖細,名為簪筆。要知道簪筆實物儲存極少,僅存在於漢代畫像之中。這次簪筆的出土也為中國考古史填補了一次史料空白。而毛筆整齊的插放在雕刻華麗,裝飾細膩的筆筒之中。整個筆筒雕金飾玉,華麗至極。要知道,在西漢早期黃老之術統治下,人民休養生息,經濟發展迅速。漢人的審美已從先秦時期的簡約粗獷發展到了西漢晚期的細膩唯美。由於記載墓主人身份的遣冊尚未出現,但此時棺木中又出土了一個小巧玲瓏的漢代的墨盒,而這隻精巧細膩的墨盒由漆木製成,可以上下扣合。其中放置著學名為研子的小墨研。
在墨盒之下,便是專家們費心尋找多時的,記錄著墓主人及隨葬品數量種類的遣冊。
據遣冊記載,墓主人是堂邑縣令!其墓中隨葬品之豐厚。令專家咋舌不已。要知道現在僥倖儲存下來的文物僅僅是墓主人原本隨葬中極少的一部分,那盛放墓主人頭骨的華麗木盒原來就是史書上記載的溫明!而溫明作為皇室貴胄使用的高等級葬具,它的鑄造工藝早已失傳。從眾多已發掘的墓葬溫明中予以對比,琅琊西漢墓中的這具溫明製造最為精美,造型最為華麗,用料最為奢華,西漢墓中出土的這具溫明,四壁嵌刻著不同圖案的琉璃在飾以金箔金絲。
中間上部又嵌刻著一顆琉璃壁,而壁上放置著一隻栩栩如生的包金烏龜!斜坡位置則是有4只包金螭虎!而溫明外盒的四隻角上,則分別放置著四個木偶,而四個木偶,分別為人首蛇身的女媧伏羲與兩隻姿態婀娜,正在翩翩起舞的漢代舞女。這群舞女造型多采,面目柔和,可謂是木雕中的珍品!
在竹笥中還殘留著不少墓主人生前使用過的器物。眾所周知,中國古人束髮戴冠,梳子與篦子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之一。不僅如此,竹笥之下還埋藏塊銅鏡,要知道,先秦時期銅鏡作為祭祀禮器,只有王侯貴族得以享用。而漢代以後,銅鏡慢慢走向民間,成為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之一。不久之後,墓主人頭部處又出土了一把環首刀,秦漢時期刀劍是男子地位的象徵,佩刀的質地和做工,可以直接反映出主人的身份地位和經濟實力。而墓中出土的這柄環首刀,刀柄處嵌刻精美紋飾,通身華貴不凡。要知道,鼎鼎有名的漢將霍去病便是與此刀搭配漢代精騎,征戰塞外。使匈奴人不敢南下而牧馬。西漢鐵騎由此聞名關外,儘管無緣得見當年霍去病的風采,但這柄環首刀仍向後人展示著那動人的強漢風骨。
抽乾積水後,墓底隱約露出一抹鮮紅,這抹鮮紅在黑色的淤泥中分外顯眼。而鮮紅的物件則是一柄玉具劍!劍身裝飾玉質劍格與劍璏。漢代,由於冶鐵業飛速發展,鋼鐵劍代替先秦時期的青銅劍,登上了歷史舞臺,而鋼鐵材質突破了青銅的限制,使劍身更為輕薄,劍鋒更為鋒利,殺傷力也更為強勁。漢劍講究入鞘樸實無華,出鞘鋒芒畢露。"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說的便是漢劍罕見的風采。西漢是一個崇尚武力和人性光輝的時代。刀劍是那個風華萬千的時代留給後人特殊的印記。
除此之外,墓中還出土了一頂伴隨了主人2000餘年的烏紗帽,墓主人頭骨上也附著著不少頭巾腐朽遺留下的部分佈巾。由於頭骨附近文物眾多,考古專家思慮再三後,決定先對墓主人頭骨予以先行提取,因為不知名的原因,墓主人的屍骨通體呈現出極為怪異的烏黑色,在陽光的閃耀下格外的恐怖詭異。
而當專家小心翼翼地捧出頭骨上,卻發現頭骨上殘留著長長的角適。這說明墓主人入葬時應該梳理著講究的髮髻。而墓主人口中還含著塊上好玉石製作而成的蟬形口含。墓主人頭下枕著通身嵌刻著金箔的獸形枕。
獸形枕做工細膩,造型粗獷,呈現出大氣繁複之感。經過專家仔細研究,大致得出墓主人的基本情況,墓主個頭約1.63米,體重65公斤左右,年紀約40歲上下,墓主人生前患有瀰漫性特發性骨質增生症,他雖然骨骼粗壯,可卻生活不便,飽受疾病折磨。此時棺木中又出現了件稀罕物,幾枚官印!而令人疑惑不解的是這官印上的字跡與遣冊上的字跡並非一人所寫!這下墓主人的身份又籠罩在一片疑雲之中,但官印又清楚地告訴眾人,墓主人曾擔任蕭邑和堂邑的縣令,而出土的龜鈕也清楚表明墓主人名叫劉賜!要知道,在附近出土的157號墓葬中也出土過相似的遣冊,而 157號墓主人曾擔任漢代中央機構的中級官吏“左曹中郎“。雖說劉賜與左曹中郎俸祿相同,地位相當,可劉賜墓葬的等級和陪葬品的奢華程度,遠遠高於157號墓葬。這也從側面為世人證明,劉賜的身份恐怕是非同尋常!
不過讓專家們大為不解的是,一直在南方任職的劉賜為何會在落葉歸根之時,將朝廷重物公文木牘帶入自己的墓葬裡陪葬呢?結合劉賜墓葬帶有封土及墓道的特點,專家推測,劉賜很有可能貴為劉氏皇族宗親,而西漢時期,皇室宗親的生活奢華無比。不過劉賜生活在偏遠的琅琊郡,這可能也與琅琊郡國有關。
很快,專家又在劉賜墓葬底部,發現了各種形狀的琉璃,而這些琉璃上無一例外地雕刻著青龍圖案,當底部腐朽的絲織品被完全清除後,一塊完整的玉席便露出了廬山真面目,更讓專家們沒想到的是,這塊玉席鋪滿了整個棺木底部。
而玉席極有可能是漢代金縷玉衣的替代品,這塊玉席也是國內首次出土的完整的漢代玉席實物,席子大膽的用料與巧妙的構思,為後人展現了一幅華美的漢代生活片段,而殘留的金箔更是向世人展現了玉席當年的富麗堂皇!
要知道,劉賜生活在動盪不堪的西漢晚期,雖然社會動盪,但漢代規章制度的完備與禮儀文化的繁盛發展,透過劉賜的墓葬,通通呈現於後人眼前。墓中鮮豔的器物,精美的紋飾造型,無一不在向後人展示著一個強大繁盛的漢代,這樣繁盛的強漢,令人神往不已。
夕陽西下,殘陽如血,只有著蕭瑟的秋風和殘存的隨葬器物,它們正在默默地向後人訴說著那段令人遐想的瀚宇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