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她從來沒有埋怨過是假的,其實又能怎樣呢,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一定的年齡,或許慢慢能懂得了一些道理,馬女士就是這樣,從年輕時的不解到中年的大悟,經歷了幾十年,在時光的磨鍊中,她心態靜靜平和,不再糾結於自己的身世過往, 對於她來說退休後的要求並不高,她只想在緣分的天空下,能找到自己的親人,見上一面已經足矣。
六十年的分別在這一刻匯成了一幅感人的畫卷
其實她在很小的時候就從鄰居的閒言碎語得知自己來自上海,但是養父母一直守口如瓶不願意說出她的來歷,她曾一度憧憬上海的家,又有些猶豫,如果有一天能找到上海的家人又能怎樣呢,她想到過放棄,不想把自己作繭自縛在一幅團圓的畫面中,家人或許沒有想找她,何必一廂情願不撞南牆不回頭呢。可自己也是一個母親,她看著自己的孩子,對兒女們集萬般寵愛於一身,她又動了惻隱之心,天下母親誰不疼自己的兒女,自己的母親將她送給她人分別近六十載,當年一定有他們的難言之隱,為何要繼續怪罪下去呢?
雖然相距千里,母女卻從沒有忘記對方
其實對於六十年前的那段經歷,馬女士也聽養父母說過,但是有些事情不方便開口,她們之間幾十年來就保持著這種平衡,直到她四十三歲那年,養父母才告訴她是從江蘇南通抱回河南的,馬女士這才知曉自己原來不是來自上海,兩年後她根據養父母的這個資訊來到了江蘇南通,在當地的相關機構查到了自己被抱到河南的詳細資料,但是材料裡並沒有記錄親生父母的任何相關資訊。
與親人的重逢,這裡依然有最溫暖的祝福
馬女士回到河南家中後,將自己查詢到的資訊提供給了我們,大家用新的尋親技術在江蘇南通尋找,終於找到了一個與馬女士相似度極高的親人,大家隨後上門走訪,對方對於我們的到來有點支支吾吾不願意說太多,總是說家裡情況她很熟悉,絕對沒有孩子失散的情況。而我們希望和疑似親人親自溝通時,對方說疑似親人可能不在家,一會又回覆家裡的兩個姐姐從來沒有丟失孩子的情況,我們想進一步瞭解兩位姐姐的情況時,對方又改口說她們年事已高,兩家人已經多年沒有來往,不知道其電話和住址。
親人們迎接她回家
可能是我們的執著最終感動了對方,對方說馬女士應該是她大姑家的四女兒,大姑在六十年前因為家裡經濟拮据送出過一個女孩,當年大姑家中實在無力撫養,萬般無奈中才將老四送給了河南的養父母,希望孩子能遇到一個好人家。後來家裡條件漸漸好起來了,大姑很愧疚當年將女兒送給他人,她也想方設法去打聽女兒的下落,但是根本沒有人知道老四去了哪,這件事情也成了大姑心裡的一個梗。
她們感謝幫助尋親的志願者
對方帶我們見到了她的大姑,這位母親額頭上寫滿了滄桑,在知道我們的來意後,老人激動了起來,並跟我們講述當年將老四送給養父母撫養實屬無奈之舉,女兒離開門的這幾十年,老人的內心一直不安,她覺得欠女兒一個交代,現在女兒找上門來了,老人激動的幾個晚上都無法入睡,她迫切想馬上與女兒見面,因為她有很多很多的話要跟女兒說。
老人在我們的協助下采集了血樣與馬女士進行了DNA檢測,結果毫無懸念馬女士就是老母親的小棉襖,馬女士得到這個訊息後心情也很難平靜,她說在母親有生之年還能找到她,她和母親的緣分一直沒有斷,雖然母女身處兩地,但是她們的思念彼此心靈相通,母女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在祝福各自,現在是真正能回家的時候了。
母女間沒有約定,親人卻早就在家門口盼著她歸來,馬女士帶著鄉愁風塵僕僕從河南迴到江蘇,久別後的重逢終於在六十年後的冬季裡溫暖而至,她和母親在寒風中緊緊相擁,思念的淚珠悄無聲音息的滑落,這一次她們再也不會分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