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鶴鳴
編輯/範婷婷
“我最早上架的新品,第一個買家就是華強北的廠家”。三個月後,在華強北就會出現類似的產品。說這話的時候,石錚沒有一點敵對的情緒,反而有一點自豪。
2015年,石錚出走“國際大廠”,創立思維顆粒,專做代運營。靠著出色的SEO能力,僅靠兩個人,當年的銷售額突破600萬,至今每年都保持50%的增長。
與其他代運營公司不同的是,他代理運營的全是國外的小眾品牌,踩的是當代白領極簡主義的審美和個性化追求的風口。尤其是這幾年,新品牌的風潮席捲全網,在“所有品類都值得再做一遍”的感召下,創業者、資本、平臺、消費者紛紛裹挾其中。
如今的石錚,看上去還是當初的程式設計師模樣,敏於行,訥於言,有點害羞,又有點夢想,他的賽道上人煙罕至,只他一人狂奔。
誰不愛有錢有品位的消費人群
同濟大學計算機系本科,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碩士,2013年畢業進入Oracle(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當時剛起步的雲計算專案,90年出生的石錚簡歷很簡單,也很漂亮。
石錚本人是果粉,推崇的是密斯Less is More的極簡主義設計。國內的數碼配件不能完全滿足他的需求,“再加上在Oracle這樣的‘國外大廠’工作,工作並不忙”,閒暇之餘,石錚遊走於國外的代購網站,用著好看的設計,這樣的生活儀式感,石錚樂此不疲。
工資高,對生活品質有追求,25-35歲,這些標籤打在石錚身上,他自己就是他錨定的客戶群體:有錢,不怕花錢,追求個性和時尚,選東西先看詳情頁顏值,是所有商家都想抓住的群體。
石錚發現,Oracle的寫字樓裡充滿著年輕白領們的獨特價值觀和極簡主義的荷爾蒙,像他這樣的人,幾乎都有跟他一樣的需求,但面對繁瑣的代購流程,不知道怎麼算物流費和稅費,很多人都會退而選擇國內已有的產品。
為了滿足他們,2014年底,石錚開起自己第一家網店,是專門幫人代購的買手店,他的選品邏輯就是好看、好用、小眾、有調性,石錚用他的“程式設計師審美”開啟了他的下海之路。
賣得不錯,是現在石錚對當時的評價,“最好的幾個月,月銷都在40-50萬”。石錚所謂的“賣得不錯”,就意味著他踩對了點,至少在當時看來,他沒有其他競對。
半年後,石錚正式辭職下海。
天貓成國外小品牌的第一選擇
另一個推動石錚辭職的原因,是來自國外小商家們的需求。
“阿里的故事在國外幾乎人盡皆知”,在他們眼裡,現在的中國就是馬可波羅所描述“彼地是最富饒的地方,彼地產世界上最好的珍珠”的神秘東方,“他們想在中國賣貨,想去天貓開店,但是不知道怎麼幹”。他們像一個又一個的大秦人,仰望的同時,也想再走一走今天的“絲綢之路”,在如今的盛世中國,取點經,賺點錢。
眼見生意不錯,石錚一一聯絡好品牌方,選好品,一股腦將數個品牌的貨品全部搬上了自己的網店。
到了2015年下半年,石錚已經代運營了12個國外品牌,開出了12家天貓旗艦店。因為自己的計算機基礎,“擅長SEO”,僅一年,這些店鋪的銷售額就突破了600萬。
此時的思維顆粒,包括石錚在內只有兩個人,“發掘小眾的好產品,同時讓國外小商家在中國取得成長”,在三贏的局面裡,石錚樂此不疲。
2016年,石錚的團隊開始拓展線下渠道,他代運營的產品進入了順電、蘋果旗艦店等等線下門店。在營銷上則根據不同的產品特性開設品牌公眾號、小紅書拍攝短影片等進行內容運營,“影片化是這兩年的趨勢,幾乎每個產品我們都會拍影片”,事實證明這種種草方式很有效,“透過直接搜尋品牌名稱來到店鋪的客戶翻了好幾倍”。
為了替客戶爭取低價,石錚時常連10元錢都會錙銖必較,“我會跟他們(品牌方)說價格不能定太高,確實不符合國情”。即便消費者不差錢,但有時候只差10塊錢,也會讓他們的心態發生微妙的變化。他了解中國市場,也瞭解品牌方想要什麼。
如今與石錚合作的國外品牌已經超過20個,類目從數碼擴充套件到家居,包含上千個商品,其中不乏與石錚一起成長起來的品牌,他的團隊從最早的2人增長到現在30多人,“有幾個品牌原來也是小團隊,現在都擴大到二三百人了”。
透過石錚團隊的運營,同比增長5-6倍的品牌不在少數,他算了一下,今年營業額整體超過5000萬元,保持著每年50%的增長,線上線下銷量佔比1:1,淘系平臺佔據線上銷售的80%,“疫情期間也保持這個數字在增長”。
有一款ipad air/pro的平替鍵盤,因為限電原因,一直供貨不足,但即便如此,石錚僅用三個月,就將這款鍵盤做到同品類的第三把交椅,頭兩名是蘋果和華為,“如果不是雙11期間沒貨”,也許鹿死誰手還未可知。石錚心裡從來不缺挑戰大廠的勇氣。
每個月都會有幾個主動上門想要尋求合作的國內和國外的小商家,“但我們只做進口,這是我們的特色,也是生存之道,並不是看不上國內的產品”,直到現在,石錚也沒有看到跟他搶這碗飯的商家。
華強北是我的第一個客戶
在石錚的線上店剛開的第一年,第一個下單的客戶,是來自華強北的工廠。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華強北怎麼手這麼長,但這恰恰是華強北工廠們市場敏感度的體現,也是他們的生存之道。
很多人一提到華強北,腦子裡立馬蹦出來“山寨、假貨”的標籤,不過石錚倒是沒有太過在意,“這些年大家的版權意識提升,他們多多少少都會做一些外形上的改動,之前幾乎每款都會有類似的”,直到現在,下單的ID中還會有“某某工廠店”。
面對模仿,石錚有自己的底氣,“模仿也需要速度,等他們做出來,我的產品也已經更新到下一代”。當然,石錚還是有些低估華強北的速度,但他並不在乎,甚至有些開心,因為只有優秀才會被模仿,“還能提高一下華強北的審美和其他產品的質量”,石錚的生意用另一種方式,意外地完成一種獨特的價值。
更重要的是,“華強北的客群不是我的客群”,買華強北產品的人不會去買石錚的產品,買石錚產品的人不會去買華強北的產品,甚至會害怕買到華強北的產品,這中間不僅僅是價格上的原因,沒有人不糾結價格,只是每個人糾結的方式和目的不同而已。
所以石錚並不在意華強北的模仿,反過來說,他們也推動著石錚,讓他更注重自己的選品和營銷。不像其他“直男”創業時只專注產品,在他看來,營銷和產品同樣重要,都需要挖掘更深、更細的消費場景。
外界很多人說新消費的場景泡沫大,有些需求根本不是需求。但其實從石錚的故事來看,不僅不是泡沫大,而是新消費才剛開始,依然不斷有新的玩家進入各種賽道,有更為細緻的場景等待被挖掘,中國的消費群體和需求足夠龐大,大量的需求還沒有被滿足。
一切正在不斷被開啟。石錚們的機會,也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