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籠架鳥滿街溜,這句話大家都很熟悉。本來源於單口相聲《連升三級》,用來形容一個明朝時期的山東富二代,紈絝子弟張好古。事實上,這句話最早出自老北京的一個順口溜:懷中揣葫蘆,手裡揉核桃。提籠架鳥肩落鷹,耳聽蛐蛐叫。石榴紅似火,鴿哨響雲霄,缸底金魚穿水草,雅俗樂逍遙。老北京人愛玩,不但玩出了樂趣,而且玩出了文化。老北京人還有一句老話:王孫貝勒三件寶,扳指核桃籠中鳥。我今天就帶大家瞭解下老北京的八大文玩,看看都有哪些典故和趣味?
No8,葫蘆。葫蘆能進入文玩界,得益於其諧音“福祿”。最早的時候葫蘆的用途僅限於從中間剖開,用作水瓢。後來被有閒情逸致的且家有餘糧的人取其諧音,寓意多福多祿用作文玩。文玩葫蘆精品一般都是手掌大小,也就是說總長以4-7cm為佳,即手捻葫蘆。其中葫蘆蔓部分稱之為龍頭,也可根據其天然外觀略加修整,變成龍頭的樣子。
文玩葫蘆一般分為龍頭,葫蘆嘴,葫蘆腰,葫蘆肚,葫蘆臍幾部分。隨著把玩時間的延長,葫蘆會慢慢掛瓷,逐步上色,最後變得如瓷器一般光亮,顏色深紅靚麗。這個過程就是把人手上的油脂慢慢溶在葫蘆表面,隨著葫蘆水分的減少,葫蘆自身的油脂也會出現在葫蘆表面,整個過程就叫盤玩包漿。當然葫蘆的玩法還有多種,如勒扎葫蘆,範制葫蘆,火畫葫蘆,壓花葫蘆,針劃葫蘆,雕刻葫蘆等等,花樣很多。
No7,文玩核桃。文玩核桃是指對核桃進行特色,特性選擇後再進行加工的具有收藏價值的核桃。文玩核桃要求兩個核桃都具有重量相當,大小接近,紋路相似,紋理清晰。文玩核桃歷史悠久,起於漢隋,流行於唐宋,到明清達到鼎盛。琴師玩核桃是為了鍛鍊手指的靈活度,而古代的太監玩核桃主要目的是為了保持手的溫熱,隨時去給太后或者皇上整理頭髮衣冠,如果手冰涼搞不好一碰主子,可能會丟了性命。
乾隆本人也非常喜歡文玩核桃,上行下效,上到達官貴人,下到平民百姓都以玩核桃為時尚。以至於當時民間流傳一句俗語:核桃不離手,活到八十九,超過乾隆爺,閻王不叫走。一對好的核桃文玩就是身份的象徵,甚至到了民國,很多賬房先生,梨園人物,黑道大佬都以玩核桃為時髦。文玩核桃的分類有:麻核桃,獅子頭核桃,公子帽核桃,官帽核桃,雞心核桃,虎頭核桃,揪子核桃,鐵核桃等等,其中每個大類又分好多小類。
No6,鳥。玩鳥分為養鳥,聽鳥,架鳥(遛鳥)三種。細分下來又有不同種類的鳥,不同檔次的鳥籠代表不同的身份。賞玩的鳥可分為四種:鳴叫型,主要以聲音悅耳動聽為選擇標準,如畫眉鳥,百靈鳥等等;觀賞型,多以羽毛豔麗多彩,體形優美的鳥為主,如紅綠鸚鵡,虎皮鸚鵡,倒掛鳥,珍珠鳥等等;技藝型,包括捕獵技藝例如鷹類,或者具有模仿技藝的,如八哥,鷯 哥,鸚鵡等;戰鬥型,例如畫眉,鵪鶉等,多用於兩鳥較量獲取樂趣。
老北京人提籠架鳥要追溯至滿族人養鳥聽音的傳統,當文差者喜歡養淨口百靈,好的玩家能馴化百靈叫出十三種鳥鳴。玩鳥者首先要學會養鳥,根據不同鳥的習性,要準備相應的食物和鳥籠。玩鳥者挑選鳥籠也很有講究,南方玩鳥者一般會選用方形鳥籠,北方一般選平頂圓形鳥籠。不同的鳥籠象徵不同的身份,有竹製,木製,銅製,銀製,甚至象牙,玳瑁雕刻的鳥籠。
No5,紫砂壺。紫砂壺原材料為紫砂泥,原產地為江蘇宜興,紫砂壺風尚起源於明朝。早期的紫砂壺為純手工製作,名家大師的作品價格高昂,不是普通老百姓能用得起的。近代多為大量機器製造,開始進入尋常人家。紫砂壺的原材料根據顏色不同分為紫泥,綠泥,紅泥三種。紫砂壺文化與茶文化息息相關,因為純手工的紫砂壺價格不菲,多為富貴者把玩,也是身份的象徵。
紫砂壺在老北京人眼裡是很私人的物品,概不外借,一般講究直接對著壺嘴喝茶。壺泡茶,茶養壺,用得越久包漿越好,越有年代厚重感。
No4,摺扇。摺扇文化源於明朝,據記載永樂年間從朝鮮傳入中國。明成祖朱棣很喜歡這種扇子的輕便,命人在宮中製作,後傳入民間。文人們在摺扇上賦予自己的文化內涵,或山水或書法以扇喻志。宮女們則喜歡花鳥魚蟲做扇面,既可扇來涼風,吹去香汗,見到生人又可掩面做害羞狀。在我國的很多才子佳人的故事中,摺扇也是定情物之一。
摺扇的材質也是豐富多彩,民間多為竹骨扇,木骨扇,也有玳瑁,象牙做的摺扇。摺扇材質的不同也是身份的象徵,既有實用性,又有收藏價值,關鍵取決於扇面和扇骨的材質以及扇面是否為名人筆墨。
No3,玉石瑪瑙手串。手串文化源於佛教的念珠,最初是用來撥動計數的。材質多以木頭,瑪瑙,玉石,象牙,硨磲,綠松石,翡翠等等為主。每一串佛珠都有主珠,代表佛,其他小珠代表僧,串在一起寓意佛法僧一體。後來慢慢演化為裝飾品,但每一個有悟性的人都會寄託自己的思想於手串之中。寓意吉祥安康,平安幸福。根據其材質的不同,收藏價值也有高低。
小小一串手串也能彰顯不同擁有者的文化品位,個人素質,興趣愛好。
No2,扳指。扳指古稱韘(she),從其發音就可知道扳指最初的作用。最初扳指是用來射箭時戴在手指上用來拉弓弦的工具,當戰爭結束,這個物件就是那段征戰沙場芳華的記憶。扳指在商代已經開始使用,流行於春秋戰國,到了漢代就基本成為裝飾品了。
到了清代,扳指重現輝煌。八旗子弟對扳指極為重視,馬上征戰幾乎人手一隻。大量貴族不再習武后,戴扳指的習慣依然保留。這時的扳指材質可說是豐富多彩,象牙,翡翠,犀角,和田玉,碧璽,瑪瑙等等都有,基本已經是完全的裝飾品了。因為個人的手指粗細不一,因此扳指孔的大小也因人而異。乾隆帝有多麼喜歡扳指,僅從他給扳指寫了50多首詩就可見一斑。老北京人玩扳指,僅限於家底殷實的老玩家。
No1,鼻菸壺。明末清初鼻菸壺由歐洲傳入我國,經過清廷改良後成了清朝廷贈送外賓的禮物。鼻菸並非鴉片,而是上等的菸絲加入麝香等製作而成。中國人把自己的文化特色融入鼻菸壺,不僅材料用和田玉,翡翠,象牙,硨磲等高檔材質雕琢而成,而且在其外觀上附加了中國元素,例如國畫,特別是把我國古老的精湛雕刻技藝融入其中,使其成為多種藝術於一身的集大成者。
不只是鼻菸壺的外觀,甚至其內壁我們的能工巧匠們也能用特製的彎筆,在裡面精心繪畫,使其成為我國藝術品中的一絕。鼻菸壺小巧精緻,便於攜帶,最關鍵可以在人睏倦的時候嗅味提神。因此鼻菸壺作為老北京的文玩之首,可以說毫無爭議。
有人總結出一句俗語: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一朝學會狗攆兔,自此踏上不歸路。若是戀上鷹,兩眼含淚望 天空。可見玩物應有度,否則不僅失去樂趣,而且會給家庭生活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災難。老北京人的文玩前八名我今天給大家就介紹到這,當然還有一些更小眾的文玩,例如鴿子和金魚,就不多談了。我是石痴惠子,弘揚我國玉石文化,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留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