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生娃。
1
官方動員
延長假期
截止11月26日,已經有十多個省份明確延長生育假,其中包括了北京、上海、浙江、重慶、青海、河北、安徽等。
北京增加育兒假,在子女滿三歲前,每人每年享受五個工作日的育兒假,生育假也從30天延長到60天。
上海生育假由30天延長到60天,子女在滿三歲之前,雙方每年都能享受五天的育兒假,育兒假期間的工資,按正常出勤照發。
湖北婦女產假增加60天,一共158天。
多省齊刷刷地延長生育假,為何?
2
三胎政策
為何屢屢刷屏
我國是世界人口第一的國家,1997年以前,人口自然增長率均在10‰,在1987年達到了最高值,16.61‰,從1998年開始無一例外,增長率都在10‰以下,2020年直接跌到1.45‰,創下歷史新低。按照這個下跌的趨勢,2023年甚至2022年就會出現人口負增長。
2020年相比2019年,全國人口淨增204萬人,而前一年增量還高達467萬,2012年還超過1000萬人。雖然現在人口還是在增加,但是速度已經在明顯放慢。
自然增長率和出生率,死亡率密切相關,尤其是出生率。但是現在大家已經躺平不願意生了。2020年出生率同樣也是到了歷史最低點,8.52‰,而最高時期還曾高達23.33‰,2020年人口出生率僅有當年的1/3左右。
按照這個趨勢下去,試想一下,未來我國將會進入“少子化”,人口金字塔由擴張型轉為收縮型,加上死亡率自1978年以來保持穩定,從6.25‰漲到7.07‰,42年僅增加了0.82‰,遠小於出生率下跌的速度,“超老齡化”也即將到來。
那這又會帶來什麼呢?
我們來看看總人口連續12年負增長的日本,失去的30年。
2020年日本總人口連續12年減少,2008年達到最高點1.28億後開始下降,2020年已降至1.26億,降幅1.5%。與英法美加韓等國家相比,日本已經是人口負增長的國家,並且人口增長率從80年代以來就明顯低於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為什麼呢?一方面,“不願意生”,女性的生育成本大大提高,隨著女性逐漸參與到社會工作之中,生育時間大大減少,並且7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社會平均工資提高,女性更加不願意放棄工資去生育。另一方面,“不敢生”。90年代日本經濟轉向低迷,社會整體收入預期下降。從結婚率看,日本結婚率在1947年見頂下降,1972年反彈到10.4‰後持續下降到2020年的4.8‰。
日本少子老齡化導致勞動力供給不足、勞動生產率增速趨緩,進而使經濟增速持續放緩。日本勞動年齡人口占比、勞動生產率1990年左右見頂,此後經濟陷入“失去的三十年”。
日本少子老齡化導致勞動力供給不足、勞動生產率增速趨緩,進而使經濟增速持續放緩。日本勞動年齡人口占比、勞動生產率1990年左右見頂,此後經濟陷入“失去的三十年”。
有日本的前車之鑑,今年完全開放三胎政策就可以理解了。
3
會有效果嗎?
2015年,全面放開二孩,人口出生率確實帶來了明顯的效果,2016年出生率提高到13.57‰,但是並沒有維持兩年,此後,出生率加速下滑。
想要三胎政策達到人口增加的效果,瞭解為什麼國人不願意生,非常關鍵。
總結了以下幾點。
1、年輕人口數量在下降,適婚年齡人群整體規模在萎縮。我國80後、90後、00後人口分別為2.23億、2.1億和1.63億,作為結婚主力的90後、00後整體人數在下滑。
2、男女比例失衡,客觀上加劇了婚姻緊張的格局。目前,全國男性比女性多了3000多萬人。雪上加霜的是多出的3000多萬男性,恰恰集中於80後、90後、00後等群體。性別比超過110的年齡段集中在0-29歲,對應的正好是正在成為婚姻、生育主力“Z世代”群體。
4、房價過高。房價過高直接影響幸福感,有了房子要換月供,沒有房子在加油買房,生孩子自然就要讓道。50後和60後是福利分房的受益者,70後則是住房商品化最早的一批受益者,80後算是搭上了房價上漲的末班車,到了90後和00後,就只能在高速飛馳的過山車上搶一個座位。如果沒有六個殷實的錢包支撐,90後想要憑自己買房,難上加難。
5、社會用工環境歧視嚴重。現在不少新聞都有報道,女性懷孕被迫離職,生育期間停發工資,生育完調離崗位等現象層出不窮。
6、社會觀念轉變。現在Z時代年輕人,過去那種“傳宗接代”的觀念逐漸被視為落伍,追求自由隨性成為新潮流。
今年7月,攀枝花率先行動,生育第二個及以上孩子的攀枝花戶籍家庭,每月每孩發放500元育兒補貼金,直至孩子3歲。
除了延長生育假、發放補貼、還有整頓教育機構、調控學區房、調整放學時間等等,作為三胎的配套性措施,最終效果如何,還有待時間檢驗。
畢竟這是一項歷史性的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