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新手機,是華為好還是蘋果好?關於這個問題在網上吵得沸沸揚揚,回答這個問題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誰也說服不了誰。在這裡,我也談點個人看法,佛界有曰:因果迴圈;道教有說:道法自然。什麼意思呢?用科學家、哲學家,歷史唯物主義者的話來講,任何事物都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且不宜以一句話來蓋棺定論。
不管是美國的iphone還是中國的華為。從小的方面來說,是二個不同的商品品牌的比較,從宏觀上看,則是非國產與國產之爭。那廣大消費者做為普通個人怎樣來看待這個問題呢?我竊以為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個人觀點,勿噴):
一、從技術層面上看:其實個人買手機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還是要以產品的體驗感為主,好不好用,喜不喜歡,價格能不能承受,至於哪個品牌,並沒有多大影響。其中好不好用就關係到技術層面了,當前在手機圈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也包括汽車等等),就是很多普通使用者對於國內的一些產品有著盲目的自信,就像iPhone相對於國產手機而言,是有著很大的優勢,最主要的是軟體的系統層面。我們都知道一部手機的硬體配置重要,但真正將使用者跟手機聯絡在一起的還是的軟體層面,也就是說軟體系統才是具備真正使用者黏性的部分,而目前國產手機無論是安卓還是最新的鴻蒙系統相對於iOS這種封閉式的體系還是有著些差距,應該承認別人的優點。如果美國人心中的手機形象代言人是iPhone的話,那麼中國手機的形象代言人肯定非華為莫屬了,當然其他的部分品牌也不錯。華為和蘋果有很多地方不同,其實也有很多地方是很相似的,比如用的都是自家的處理器晶片;兩者都擁有自研系統(華為有鴻蒙OS);在智慧手錶、藍芽耳機、超薄筆記本等領域,雙方一直都是有產品對標競爭的...正是因為如此多的相同點,兩者才會被拿來衡量、比較,具體效能技術指標網上太多,在這裡不多說。所以在技術層面上看,有差距,差距不大,各有千秋。
二、從經濟層面上看:這裡講的是從個人角度來說,經濟不經濟,實惠不實惠,劃不划算。如果是買東西不看價格,盡用奢侈品,對價格不敏感的高消費人群,就不用說了,一個個試著用,想怎麼用就怎麼用。而作為普通消費者,建議只買對的,不買貴的。在自己經費預算內,手機硬體、效能相近的情況下,誰便宜買誰。現在大家糾結用蘋果還是華為本身就能說明問題,就是華為與蘋果在同一層面,不相上下。 如果五六年前,你是不會糾結的,不是有報道說有人賣腎就是為了買部蘋果,對不對。兩個品牌,能被高階使用者糾結,說明其產品磁力處在同一水準。所以說從經濟層面上看,取決於個人的經濟能力,可別在為了手機去賣腎,理性消費。
三、從政治層面上看:中國國家統計局在2018年11月7日公佈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列出了中國認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換句話說,這些產業將在未來成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也是經濟產值最大的領域,關係到國家的長遠發展,其中就包含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 ICT。講到這裡,一定會有很多人噴我瞎寫亂說,我不就是買個手機嗎?用得著上升到政治層面嗎?自己用起來舒服的手機才是自己認為的「好手機」,選適合自己用的才舒服呀!有人說這就是用愛國綁架消費。是的,你說得沒錯。君不見當今中美高科技產業競爭態勢嗎?君不見當今中美經濟貿易戰嗎?君不見美西方軍事力量整天在我大中華門口轉悠嗎?他們為啥?帝國主義滅我中華、殖民我民族之心不死。毛主席說過:“什麼叫政治,就是把擁護你的人搞的多多的,把反對你的人搞的少少的”。再看看今天,美西方對中國的從經濟、軍事、政治上的全方位圍堵。我們是需要理性消費,不需要象印度民眾一樣的民粹主義,但是我們也需要理性支援國產品牌。它好,又不是很差,為什麼不多一份支援?只有支援它、熱愛它,它才會更多的投入研發,才會有更強的生命力。週而復始,何愁國力不強?中國人在國際上才更有地位。所以說從政治層面上看:建議在同等條件下,以支援國貨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