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籍摘要
1、《名醫別錄》:“主治婦人漏中,吐下血,止咳逆,止血,消癰腫毒氣。”
2、《本草匯言》:“伏龍肝,溫脾滲溼,性燥而平,氣溫而和,味甘而斂,以藏為用者也。”
3、《本草便讀》:“伏龍肝即灶心土,須對釜臍下經火久煉而成形者,具土之質,得火之性,化柔為剛,味兼辛苦。其功專入脾胃,有扶陽退陰散結除邪之意。凡諸血病,由脾胃陽虛而不能統攝者,皆可用之,《金匱》黃土湯即此意。”
4、《日華子本草》:“止鼻紅、腸風、帶下、尿血、洩精,催生下胞及小兒夜啼。”
5、《本草綱目》:“治心痛狂癲,風邪蠱毒,妊娠護胎,小兒臍瘡重舌,風噤反胃,中惡猝魘,諸瘡。”
6、《本草經集註》:“味辛,微溫。主治婦人崩中,吐下血,止咳逆,止血,消癰腫毒氣。”
7、《長沙藥解》:“味辛,入足太陰脾、足厥陰肝經。燥溼達木,補中攝血。”
8、《飲片新參》:“補脾胃,治崩淋吐衄,久痢遠血,外用消癰腫。”
9、《本草備要》:“調中止血、去溼消腫。治欬逆反胃,吐衄崩帶,尿血遺精,腸風癰腫,臍瘡丹毒,催生下胎。”
10、《藥性歌括四百味》:“伏龍肝溫,治疫安胎。吐血咳逆,心煩妙哉。”
11、《藥籠小品》:“辛溫調中,去溼消腫。 治久痢不愈。”
12、《得配本草》:“調中燥溼,消腫止血。療赤白帶下,止尿血遺精。”
二、現代研究
1、成分:主含矽酸、氧化鉛、氧化鐵,此外,還含氧化鈉、氧化鉀、氧化鎂等。
2、作用: 本品有縮短凝血時間,抑制纖溶酶及增加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等作用,能減輕洋地黃酊引起的嘔吐,有止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