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但這兩種海中兇獸很可能相遇過,要麼是為了尋找食物,要麼是為了爭奪領土……也許用“毫無疑問”更加恰當。那當它們遭遇時,誰更有可能在搏鬥中活下來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透過一系列科學資料分析一下,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
大白鯊也被稱為噬人鯊,是地球上最兇殘的鯊魚,也是地球上最大的食肉魚類之一。它有著藍灰色的背和白色的腹部。
這種鯊魚有著巨大的魚雷形狀身體,碩大的雙顎上面有巨大且尖銳的鋸齒狀牙齒。大白鯊的鼻子呈圓錐形,尾巴呈新月形。
鹹水鱷也被稱為灣鱷,是地球上現存最大的爬行動物。它們的頭部也很大,身上佈滿呈橢圓形鱗片,這也是它們最大的生存依仗和防禦手段。
成年鹹水鱷背部顏色較深,腹部呈白色或黃色,扁平的尾巴呈灰色,帶深色條紋。
成年大白鯊的體重一般在680-1800公斤之間,能長到約4.5米左右,不過成年大白鯊中較大的雌性個體體長在6米以上,體重能長至1900-2300公斤之間。
未經證實的樣本顯示,有體長超過7米,體重超過3000公斤的大白鯊存在。
成年鹹水鱷的體重一般在400-500公斤之間,體長也能長到約4.5米左右,但鹹水鱷中的雄性可以長到6米以上,體重能長至1000-1300公斤之間。
據推測,最大的鹹水鱷超過7米,體重接近2000公斤。
大白鯊在各大洋均有分佈,但主要分佈在美國東北部和西部、智利、日本北部、紐西蘭、澳大利亞南部、非洲以及地中海的沿海水域。它們偏愛獵物豐富的溫帶沿海水域。
鹹水鱷分佈在熱帶和亞熱帶,在澳大利亞西部、南亞、印度東部、新幾內亞和太平洋島嶼很常見。它們棲息在海岸沼澤、紅樹林沼澤和開闊的海洋中,也能在河流和沼澤等淡水地區生存。
從壽命來看,大白鯊幾乎和人類的壽命一樣長,在自然棲息地可以活到70歲甚至更久,鹹水鱷同樣如此。
大白鯊是溫血動物,這也是幾乎所有鯊魚都擁有的一種特殊適應能力,它能使鯊魚在非常寒冷的水域中游動時,儲存肌肉收縮產生的熱量。
儘管目前人們對大白鯊的社會行為還知之甚少,但已經基本確定了它們的獨居性和領地性,而且大白鯊在它的進食區範圍內享有絕對的統治地位。
與大白鯊相同,鹹水鱷的雄性也極具領地意識,它們會透過激烈地搏鬥驅逐入侵者捍衛自己的領地,特別是在其他雄性同類出現時。
鹹水鱷是冷血動物,它們需要利用外界溫度調節來維持體溫,所以它們有時會在陽光下曬太陽,有時會在水中加熱或冷卻自己。
鯊魚沒有發聲的器官,這使它們更加不易被獵物察覺,它們是海洋中最危險的潛行幽靈。
不過,有研究表明,鯊魚會被外部陌生的聲音所吸引,陌生的聲音似乎會讓它們在短時間內變得不那麼好鬥,研究人員猜測這可能是由於它們對此產生了好奇心。
大白鯊也不例外,它們的捕食往往讓獵物防不勝防,在漫長的歲月裡大白鯊已經進化成了極其沉默的頂級掠食者。
而鹹水鱷就沒有那麼安靜了,它們會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包括低聲咆哮、嘶嘶聲、咕噥聲、怒吼聲和唧唧聲等等。
在求偶期間,雌性鹹水鱷只接受比自己大的雄性,會發出一種長而低的咆哮,以表明它們的存在或表明它們的體型。
它們會發出嘶嘶聲或咳嗽聲來警告入侵者注意它們的領地,而幼崽在孵化後會發出低沉的叫聲,包括咕嚕聲或嘎嘎聲。
成年鹹水鱷在與幼崽交流時也會發出呼嚕聲。
還有研究人員發現,鱷魚在水下還會發出“像鼓點一樣的轟鳴聲”,但目前尚不明確它們這樣做的目的。
總的來說,鹹水鱷與大白鯊相比顯得更“明目張膽”一些,它們在水中也相對更容易引起其他動物注意。
從獵物的選擇上來看,大白鯊畢竟是魚,所以主要以水中動物為食,包括海獅、海豚、海龜、小鯨魚、海豹和其他鯊魚,而且大白鯊具有食腐性,能以鯨魚的屍體為食。
作為爬行動物的鹹水鱷要比大白鯊食性更廣,它們會吃任何能咬到的食物,包括水牛、猴子、野豬、小袋鼠、牛、鳥,甚至是鯊魚等。
可以說鹹水鱷完全不存在挑食問題。
鱷魚相對常見且非常兇殘,這幾乎是人們的共識,比如非洲曾有一隻鱷魚因連續殺死了幾百人而被“通緝”,最終造成當地大量野生鱷魚被捕殺,同時也造成人類鱷魚狩獵者們不斷出現傷亡……
其實,鱷魚攻擊人類的部分原因是它們本能的領地意識,由於它們的偽裝模式,人們經常會把鱷魚誤認為是漂在水中的爛木頭。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有時速度就能決定一場戰鬥的勝負。
大白鯊可以以25公里/小時的高速遊動,還可以游到水下超過1200米。當然大白鯊並不是同類中速度最快的,而且它只能在短時間內持續這個速度。
與之相比,鹹水鱷在陸地上的速度堪稱“龜速”,但它們在水中短時間內可以以約24-29公里/小時的速度遊動,這大約是人類最快游泳運動員速度的三倍。
不過通常情況下,鹹水鱷都是以3-5公里/小時的速度在水中漫遊。
大白鯊與鹹水鱷有著不同的捕獵攻擊方式。
大白鯊藍灰色的脊背使它們能融入海底,白色的腹部使它們在陽光照耀下很難被海底動物發現。
它們是伏擊性捕食者,能利用突然的速度將獵物撞出水面甚至將獵物撞上空中,然後張開巨口咬住獵物。
鹹水鱷狩獵時會耐心地在水邊附近的水面下等待潛在的獵物,一旦獵物出現在攻擊範圍,它們會出其不意地躥出水面咬住獵物,或甩動有力的尾巴將獵物擊倒,然後把它們拖回水下,直到它們淹死。
但是,鹹水鱷不會在水下吞嚥食物,因為它們不能在水下呼吸,那會把它們自己淹死。
在這兩種頂級掠食者之間,佈滿鋒利牙齒的巨口似乎是誰能取勝的關鍵之一,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接下來的對比分析,然後你再決定“誰能贏得勝利或者活下來”?
一頭成年大白鯊有大約5排3000顆左右的牙齒,前兩排牙齒用來抓食和切割獵物。
成年大白鯊一口就能吃掉14斤左右的肉,而且據測算一頭6多米長的大白鯊的咬合力估計可達4000磅/平方英寸,這約是人類咬合力的20倍還多。
一隻成年鹹水鱷有66顆牙齒,上顎兩側各有18顆,下顎兩側各有15顆。雖然就牙齒數量而言遠比不上大白鯊,但它們的力量不容小覷。
據測算,一隻6米多長的鹹水鱷的咬合力估計可達7700磅/平方英寸。
看到這些驚人的資料,有人曾玩笑說:如果你有臥推一輛皮卡車的力量,就有可能從這兩種兇獸的口中逃脫……
言歸正傳,考慮到它們都是伏擊型掠食者,戰鬥的勝負取決於誰先看到誰,因為它們都有偷偷咬上對方一口的優勢。
但在相當正常的情況下,大白鯊會首先發現鹹水鱷,因為鹹水鱷通常是在水面上巡遊,這使大白鯊有機會將它撞出海面,並在鹹水鱷的腹部留下一個深深的撕裂傷。
然後重傷的鹹水鱷會在大白鯊後續的攻擊下被撕成碎片。
也可能出現另一種情況,一隻沐浴著鹹味的鹹水鱷正在海岸線上欣賞風景,然後它發現了一頭正在巡遊的大白鯊產生的漣漪。
於是鹹水鱷潛入水中,準備攻擊大白鯊。雖然鹹水鱷可能無法給大白鯊帶來巨大的咬傷,但在大白鯊的尾巴和鰭相對脆弱,鹹水鱷對於這些薄弱處的打擊將使其失去移動能力,並大量流血。
最終大白鯊將被鹹水鱷拖到海岸線上成為它接下來看日升日落時的盛宴。
在現實中,很多鱷魚和鯊魚的交鋒結果似乎也證明了以上猜測。
比如,2013年在南非聖露西亞附近海岸發現了一顆巨大的鱷魚頭部,據估計這隻鱷魚生前可能有3.5米,研究人員從頭部整齊的斷面推測它死於一場大白鯊襲擊。
再比如,2014年一位遊客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河旅遊時,拍到一條大鱷魚叼著一條牛鯊爬上河岸,雖然那條牛鯊看起來只有1.5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