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陰、晴、霧、雨,人有生、老、病、死,同樣的一種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過程中,也是難以避免遭受磨難的,與那些諸如古埃及、古巴比倫、瑪雅等已經消逝在歷史長河中的文明相比,我們是幸運的,我們的文化歷經5000年滄桑坎坷而從未真正斷絕。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那些有罪於華夏文化的歷史人物:
1.王子朝奔楚
自古以來,父母辭世,因為家產的爭奪屢屢上演著兄弟反目的戲碼。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去世,因其嫡長子早夭,故而嫡次子姬猛繼位,史稱周悼王。但這引起了景王的庶長子姬朝(史稱“王子朝”)的強烈不滿,最後王子朝攻擊並殺害周悼王,佔據王城洛陽時人稱為“西王”。
但是好景不長,搶來的王位哪可能坐的安穩,公元前516年秋冬之際,晉頃公出兵支援王子丐復位,王子朝守擂失敗,便攜帶周王室的典籍投奔楚國。
然而,從種種跡象上看,王子朝搬走的這些典籍並沒有到達楚國都城,且隨著王子朝的死亡這些寶貴典籍也是杳無蹤跡。
無論是哪朝哪代,國家圖書館的藏書都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更何況是那個只能用竹簡獸皮做載體的時代,這不能不說是巨大的遺憾。
2.秦始皇“書同文”與“焚詩書”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結束春秋戰國數百年紛亂,滅六國一統華夏,中國從此進入大帝國時代。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方便交流與管理,秦始皇施行了“書同文,車同軌”的政策,廢除六國舊文,全國統一使用秦小篆,這本是一件大大的好事。但為了加強對天下人的思想控制,鞏固中央集權,減少“儒以文亂法”的情況發生,緊接著秦始皇便進行了“焚詩書”,簡稱“焚書”,成為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的一大汙點。
當然秦始皇雖然下令焚書,但好歹還算是有些底線,在咸陽的國家圖書館留了備份。他的統治讓當時的文化變得脆弱,但並沒有徹底銷燬這些書籍,總還有些希望恢復。
3.“楚人一炬,化為焦土”
西楚霸王項羽,一個兩千多年來被無數人奉為英雄偶像的人物,在他帶領著他的起義軍攻破秦都咸陽之後,他下令縱兵搶劫屠戮,誅殺了秦王子嬰,一把火燒了秦王宮,這是驚世駭俗的大火,持續整整三月的大火,讓華夏大地上第一個大帝國的所有珍藏化作飛灰焦炭。
人人都說秦始皇殘暴,可是秦滅六國對於平民卻未曾妄造殺孽,對於六國貴族也不是全殺,可這英雄項羽一入咸陽卻一點沒有了他的仁愛作風,最終是讓華夏文明積攢了不知多少年月的寶物、珍籍徹底消失。
當然這裡還有一個插曲,反秦之戰,劉邦先一步入咸陽城,一貫搶掠成風的漢軍被劉邦約束未曾燒殺掠奪。但是不搶百姓的,不代表不拿皇宮的,可是大名鼎鼎的蕭何卻只拿了戶籍糧冊,這也許是他作為後勤部長的職業病,但也體現了時代的侷限性吧。
歷史洪流激盪,華夏這座大船幾經風浪,有以上這些文化層面的損失,也有如五胡亂華這般險些亡國滅種的巨大危難。作為後輩,我們該慶幸也該感激,更該銘記歷史,砥礪前行,這一切都來之不易。前進的道路上不會一帆風順,面對前途的挫折,也許前人的經驗可以像流星一般,激發我們天才般的智慧,解決重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