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讀初中的侄子問我,阿叔,為何電視上沒有看到晉朝的電影、電視劇,三國和清朝、民國的則拍到爛?
筆者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孩子,那是一個我們民族歷史上最慘痛的回憶,司馬家是整個華夏民族的罪人,國家的年輕人需要的是英雄,需要的是引導你們積極向上的精神,而不是過早看到血淋淋的醜陋!
所以沒有什麼人願意拍這些恥辱史,等你長大了自然就會想了解了。
於是,筆者心中閃過那西晉滅亡時,那五胡亂華的慘象。
西晉這個朝代,永遠刻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它又為何像曇花一樣快速而亡,值得我們後人吸取其中的歷史教訓。
一,竊國之賊,根基不穩
公元265年,司馬懿孫子司馬炎篡魏立晉,280年滅孫吳,三國歸一。
大一統之後,失去外敵的晉武帝,開始沉溺於享樂,並帶頭輕視法紀,造成士族爭相效仿,上層開始腐敗。
其實,整個西晉朝廷,就是大門閥、大士族等聯合執政的結構,而司馬氏,本來就是北方大族,它在其他大族的擁戴下竊取了曹氏政權,肯定要回饋利益給這些大族。
西晉朝堂就像佈滿毒瘤一樣,幾乎全是大族把持。這樣的政治結構是,脆弱的、虛浮的。
如,羊祜,屬泰山羊氏;王愷 ,屬東海王氏,又系外戚;平原華氏華歆、琅琊王氏王衍、陳郡何氏何曾、譙郡曹氏與夏侯氏、弘農楊氏、河內張氏等。
士族集團的力量恐怖到皇權也不太想惹,其次就是皇帝肆意放縱士族們,隨意犯法,且不予追究。
如,羊琇犯憲案。
羊琇出身望族,歷任左衛將軍、中護軍等要職,身兼外戚、名士、高階官員三種身份,但其自身品行不端。
“(羊琇)放恣犯法”,“憑寵靈而逞欲,恃勢位而驕陵,屢犯憲章,頻幹國紀”——(《晉書•卷九十三•列傳第六十三》)。
司隸校尉劉毅彈劾羊琇犯憲,並建議處死。
但武帝的處置態度,卻是派遣齊王司馬攸為羊琇向劉毅說情,即使面對確鑿的犯罪證據和朝野上下的評議壓力,武帝也僅僅是對羊琇施以免去官職的微懲,並且很快就為他復了職。
在這個案件中,羊琇的出身、官位以及與武帝的舊誼,都是他輕易脫罪的部分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司馬炎輕視法紀,忌憚士族。
因此,司馬家一方面要依仗這些大族的力量,一方面又與這些爭權的大族離心離德。
比如,在皇儲問題上,晉武帝就與士族們產生嚴重分歧,他希望立傻兒子司馬衷為太子,而士族們則想立司馬炎的弟弟司馬攸。
二,晉武帝立傻兒子為太子,乃取死之道
士族集團逆皇權,司馬炎為了傻兒子,只有引進皇后楊氏外戚,大力扶持他們與士族們分庭抗禮。
“後父楊俊及弟珧、濟始用事,交通請謁,勢傾內外,時人謂之三楊,舊臣多被疏退。”——《資治通鑑·卷八十一》
漢朝就滅於宦官和外戚干政,司馬炎並未吸收到教訓,他大肆引進外戚,抗衡士族,卻不知是引火燒身之舉。
司馬炎在世時,是楊氏干政,等他死後,傻子司馬衷繼位,皇后賈南風開始弄權。
她爹是賈充,妥妥的外戚,又是士族首領。因此,賈南風聯合賈氏、裴氏等一系列士族,組建了一個外戚後宮團。
後宮團要爭權,就繞不過滿朝黨羽的楊氏,於是後宮團使陰謀弄死了楊俊三族,連皇太后楊氏也未能躲過一劫。
跟接著,賈南風又陰謀弄死了太子司馬遹,並天真的想立妹夫韓壽之子韓慰祖為太子。
這江山都準備不是司馬家了,各地軍權在手的封王還能忍得了?
於是,司馬倫第一個起兵,殺掉了賈南風。
轟轟烈烈的八王之亂,就此展開序幕。
如果不是司馬炎堅持要立傻兒子司馬衷,就不會想到用外戚去抗衡士族,那麼也就沒有賈南風弄權,八王之亂,就來得沒那麼快。
三,開歷史倒車,逆大勢而行
司馬炎除了引進外戚,還大肆分封諸王,甚至讓這些藩王以封地為國,自行招兵買馬。
《晉書·帝紀第三》:封皇叔祖父孚為安平王,皇叔父幹為平原王,亮為扶風王,伷為東莞王,駿為汝陰王,肜為梁王,倫為琅邪王,皇弟攸為齊王,鑑為樂安王,幾為燕王,皇從伯父望為義陽王,皇從叔父輔為渤海王,晃為下邳王,瑰為太原王,圭為高陽王,衡為常山王,子文為沛王,泰為隴西王,權為彭城王,綏為范陽王,遂為濟南王,遜為譙王,睦為中山王,凌為北海王,斌為陳王,皇從父兄洪為河間王,皇從父弟楙為東平王。
重啟分封制,不但為西晉埋下了一顆顆定時炸彈,還是開歷史的倒車。
自秦始皇滅六國,廢分封制,設定郡縣制以來,一直沿用到現在。
分封制,從來都是動亂的根源,從春秋到戰國,從劉邦的七國之亂,前車之鑑猶在眼前,這司馬炎竟然還要分封諸王,正是豬油蒙了心。
人皆有私心,又具備了實力,當看到中樞出亂,哪個不想爭奪神器?(歷史上,最強陽謀推恩令,就是利用了人的私心)
八王之亂的慘劇,是必然會發生的,怪就怪在司馬炎為何要分封。
八王之亂打了十六年,華夏大地流盡了最後一滴能戰之血,外族開始了大肆屠殺漢人,歷史上最黑暗的五胡亂華就此到來。
可以說,西晉的滅亡是司馬炎一手造成的,正是他的騷操作,讓整個王朝猶如曇花一現,轟然倒塌。
司馬家,民族罪人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