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亂識忠將,久安現佞臣。家貧生孝子,亂世出英雄。
在幾百年的大一統王朝之後,中國迎來了血肉模糊的近代史。民國曆史是一首慘不忍睹的悲歌,在無邊的黑暗之下,中華民族一度走向了絕路。
可是,在生死存亡關頭,中華民族也從來不缺頂天立地、力挽狂瀾的“救世主”。
中國共產黨,應歷史而生,應人民而生,最終披荊斬棘劃破了黑夜。而在這當中,自然湧現出了諸多蓋世英豪。
1988年,中共中央決定重編核實紅四方面軍的歷史。在國家的召喚下,一群戰功赫赫的革命前輩們重新坐到了一起。而這之後所拍攝的一張“神仙合影”,也再次讓大家見證了英雄風姿,重溫了熱血歷史。
合照中一共出現了11位大軍區司令員,他們分別是誰?端坐C位的又是誰?
4位開國少將,立正後排站
一眼望過去,站在第二排正中間的那位老將軍身材明顯比別人魁梧一圈,臉上也洋溢著笑容。他的名字叫尤太忠,是河南省信陽人。
尤太忠投身革命那一年,剛剛13歲。他的戎馬生涯,從最開始的反圍剿戰鬥,一直持續到了建國以後的抗美援朝,幾乎沒有落下過任何一場大型戰役。1955年他被授予少將軍銜,拍過這張合照後不久,榮升上將軍銜。
建國後尤太忠曾先後擔任內蒙古軍區、成都軍區和廣州軍區的司令員。1998年,於廣州病逝。
尤太忠身旁那位穿著軍裝,站得筆挺的老將軍叫王誠漢,祖籍湖北省紅安縣。
他16歲加入中國共產黨,也是一位從數不清的戰役中成長起來的老革命,直到抗美援朝勝利之後才放下了刀槍。他和戰友尤太忠一樣,在拍照之後被授銜上將。
1982年,在尤太忠卸任成都軍區司令員一職之後,接手的正是王誠漢。王誠漢老將軍算是長壽之人,2009年病逝於北京。
第二排左邊第五位身著深藍色中山裝的老將軍是安徽省金寨人士,名為肖全夫。
14歲那年加入了紅軍的隊伍,3年之後成了一名共產黨員,參加過所有大型戰役,還親自指揮了珍寶島一戰。他也於1955年被授少將軍銜,但拍大合照之前已經退居二線,所以後來沒再晉升。
64歲那年他遠赴新疆擔任烏魯木齊軍區司令員。2005年,逝世於北京。
第二排左邊第六位略顯儒雅的老將軍和王誠漢是老鄉,同樣是從紅安縣走出來的,他的名字叫周世忠。
在親叔叔的影響下,他12歲就加入了工農革命軍。在後來的平型關大捷和淮海戰役中立下了彪炳戰功。於1955年被授勳為少將。
1982年,在武漢軍區被裁撤之前擔任了最後一任司令員。10年之後於北京去世。
“夜老虎”將軍杜義德
第一排最左邊戴著眼鏡的老將軍,他是當年劉鄧大軍中赫赫有名的猛將杜義德,湖北省武漢人。
16歲那年他參加了當地的赤衛隊,後來又帶著附近村子的所有赤衛軍加入了紅軍。1930年,剛滿18歲的杜義德正式成為了萬千中共黨員中的一員。
在之後的革命生涯中,杜義德憑著作戰勇猛和善於夜戰而被敵人稱之為“夜老虎”。
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之時,杜義德和王近山因為騾馬輜重等問題在橋上吵了起來。但也正是這一吵,讓這兩個好友“不打不相識”,開啟了後來的“黃金搭檔”之旅。
1947年的湯陰城一戰中,杜義德將地道戰和運動戰發揮到了極致。10天之後拿下了號稱“固若金湯”的湯陰城,活捉了盜墓軍閥孫殿英。
杜義德在1955年的授勳儀式中被授中將軍銜。
新中國成立之後,杜義德先後擔任川南軍區司令員和蘭州軍區司令員。2009年,98歲高齡的杜義德在北京逝世。
“智勇雙全”張才千
杜義德身旁笑容和藹的老將軍是大器晚成的張才千,他的祖籍是湖北省麻城市。
所謂的大器晚成,是指張才千在年輕的時候成就並不是很突出,反而是在建國之後,已經步入晚年的他著實立下了一番功績。
張才千參加紅軍的時候也不過剛剛成年,在整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晉升速度十分緩慢,在團長和旅長的位置上待了許多年。不過他自己並不計較這方面的得失,只是一心一意幹好革命工作。
張才千的作戰特點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點:一是以少打多,二是圍點打援。這兩種戰術在他的手上被髮揮得極好,也坐實了他“智勇雙全”之名。
進入70年代以後,已過花甲之年的張才千指揮了西沙反擊戰和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
1955年他同樣被授予中將軍銜,後來卸任了軍中一應職位,沒趕上拍照之後的那一次晉勳儀式,軍銜也就沒再上升了。
1980年他從王必成將軍身上接過了武漢軍區司令員一職。1994年,張才千因病在北京去世。
“小鋼炮”陳錫聯
第一排左邊第四位身穿軍綠中山裝的老將軍出身於工農紅軍第11軍,他叫陳錫聯,也是來自於湖北省紅安縣。
他15歲參加中國共產黨,從第二年開始就經歷了鄂豫皖蘇地區的歷次“反圍剿”戰爭。
在抗日戰爭中他率領八路軍第129師385旅769團奇襲了日本軍隊的陽明堡機場,一口氣炸燬了24架停在裡面的新型戰機。此一役,使日本人的航空打擊能力大幅削弱,不得不暫停對忻口、太原等城市的進攻。
解放戰爭後期,他率部迂迴了西南地區,消滅了國民黨在川渝等地部署的主力部隊,並攻下了重慶。
在早年的戰鬥生涯中,陳錫聯就以身先士卒、衝鋒陷陣而在全軍揚名,因此得名“小鋼炮”。建國之後他就任炮兵司令員,大力發展炮兵隊伍,一輩子也是和槍炮結下了命定的緣分。
在1955年的首次集體授勳儀式中,他被直接授予了上將軍銜。曾任國務院副總理,全權主持過中央軍委的各項工作。
從1959年起,他接連擔任過瀋陽軍區司令員和北京軍區司令員。1999年,因病逝世於北京。
正國級將軍李德生
第一排最右邊穿著一整套軍裝的老將軍叫李德生,他是建國後首位官職升至正國級的開國將帥,祖籍河南省新縣。
1930年時投身於革命洪流,當時他年僅14歲,兩年後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隊伍。
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戰爭時期,李德生的功績並沒有很顯著,所擔任的職務也相對不高。但是在後來的解放戰爭期間,這位老將軍可謂是一鳴驚人,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著名的襄樊一戰中,他巧用奇計、巧派奇兵,一舉拿下了琵琶山、真武山和鐵佛寺三道重要關隘,創下了“刀劈三關”的奇蹟一戰。
在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戰爭中,李德生率部參與了第五次戰役和後來舉世聞名的上甘嶺一戰。在上甘嶺的血腥爭奪中,他指揮第12軍、第15軍在前線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最終擊退敵軍上百次進攻,取得了戰役的勝利。
在新中國的第一次大型授勳儀式中他被授少將軍銜,1988年直接晉升上將軍銜,同時還是國防大學的政委,先後就任北京軍區司令員和瀋陽軍區司令員。
李德生老將軍也是長壽之人,2011年的時候逝世於北京。
“少年猛將”鄭維山
第一排右邊第二位身著淺色中山裝的老將軍也是河南省新縣(原湖北省麻城縣)人士,他的名字叫鄭維山,是年少成名、威震川陝的一員猛將。
15歲的時候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之後又參加了工農紅軍第一師的武裝鬥爭。
在二萬五千裡的長征途中,他折返了三次皚皚雪山、踏過了三次廣袤草地,兩次奉命迎接兄弟友軍。
在之後爆發的抗日戰爭中,鄭維山一直待在晉察冀軍區,領導晉察冀軍民在大後方進行了無數次“反掃蕩”鬥爭,後來還參加了百團大戰。
在1953年的金城戰役中,鄭維山開創了現代戰爭史上青天白日之下大規模潛伏作戰的經典案例,僅用了1小時10分鐘就攻克了敵軍陣營。在之後的四天時間裡扛住了美軍將近200次的瘋狂反撲,牢牢守住了東線陣地。
在1955年的首次授勳中他榮獲中將軍銜。
1955年到1982年之間,他先後擔任過北京軍區司令員和蘭州軍區司令員。後來,85歲的鄭維山在北京去世。
“悍勇無畏”陳再道
第一排右邊第四位表情略帶嚴肅的老將軍是當年木蘭山72遊擊英雄之一,他叫陳再道,是湖北省麻城人士。
1927年,只有18歲的陳再道參加了大別山區的秋收暴動起義,年底又參加了黃麻起義,並加入了工農革命軍。第二年正式加入了共產黨的隊伍。
自從土地革命開始,陳再道就打過很多硬戰惡仗,而且以敢打敢拼、衝鋒斷後而出名。
1932年,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部在轉移過程中遭到了敵軍的猛烈攻擊,幾度陷入生死之境。當時還是一個營長的陳再道帶著自己手下的戰士回援衝鋒,在銅牆鐵壁之中撕開了一道口子,安全護送總指揮部脫離險境,戰後又一直留在隊伍末尾阻敵。
此戰過後,紅四方面軍總部授予了陳再道所在的部隊一面獎旗,上面寫著“以一勝百”四個大字。
建國初期,中原局勢不穩,到處都是國民黨散兵和土匪強盜。1950年,陳再道率部殲滅了10餘萬名散兵遊勇。
新中國成立之後他直接被授予上將軍銜。
歷任河南軍區司令員和武漢軍區司令員。1993年病逝於北京。
“多才多藝”秦基偉
第一排右邊第五位同樣身著軍裝的老將軍叫秦基偉,他也是從湖北省紅安縣走出來的,曾經官至國防部長。
早在13歲的時候,他就拿著一把梭標參與了當年的黃麻起義。在戰場上,別人用子彈你來我往時,他就靠著一把梭標鬧革命。15歲參加了紅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時期和3年解放戰爭期間,秦基偉的戰績在一眾戰友的襯托下顯得並不是很出彩,真正奠定他日後軍旅地位的是上甘嶺一戰。
597.9高地和537.7高地的那一次爭奪戰,是秦基偉軍旅生涯中最難捱、最提心吊膽的一段時間。在反覆爭奪的七天七夜裡,他的雙眼沒有閉上過一刻。
在那場空前絕後的慘烈戰役中,秦基偉最終頂住壓力守住了兩個高地。
但秦基偉並不是個只懂幹仗的“粗人”。撲克、打獵、象棋、汽車、無線電等,他都玩得得心應手,甚至還在朝鮮戰場上玩起了“喀秋莎”。因此也被別人稱為“多才多藝”的沙場猛將。
在新中國的首次授勳中他榮獲中將軍銜,1988年晉授上將軍銜。
1957年至1975年間,他先後就任昆明軍區副司令員、成都軍區司令員和北京軍區司令員。1997年,於北京病逝。
“雙C之一”李先念
在這張“神仙合影”裡,C位有兩個。靠右邊戴著眼鏡的那位老將軍是紅四方面軍的老政委,他叫李先念,祖籍湖北省紅安。
上文講到的杜義德、鄭維山、陳再道等等,全是這位老將軍一手帶出來的。在土地革命時期,他就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高階將領。
在後來長征途中西路軍任務失敗之後,他帶著僅剩的千餘名戰士抵達新疆地區,開始了自力更生的革命征程。一直到後來抗戰爆發才返回延安解放區。
從1954年開始到80年代初,李先念一直是國務院的副總理。1983年,李先念當選為新中國第三任國家主席。
在1955年的集體授勳儀式乃至之後的晉升儀式中,李先念並沒有被授予任何軍銜。因為他建國之後就不在軍中任職了,而是接連擔任了財政部長和國務院副總理之職。
拍這張合照的時候,李先念的主席任期已經滿了,但他後來又被推舉為全國政協主席。他官至正國級,又是老革命、老前輩,所以佔一個C位理所應當。
“紅四方面軍之父”徐向前
坐在李先念身邊的另一位C位老將軍就是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的徐向前,山西五臺縣人士,出身於黃埔軍校。
徐向前是1927年加入共產黨的,在加入共產黨之前,他就參加過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東征軍閥的運動。在第一次國共合作宣告失敗之後,他潛伏於廣州進行武裝起義,後來輾轉來到了大別山革命根據地,於1931年初開始籌建紅四方面軍。
同年7月,正式擔任紅四方面軍的軍長。
所以,上述的任何一位將軍,無論是少將、中將還是上將,都是徐向前老將軍的部下。這些橫刀立馬、戰功赫赫的開國元勳,在當年剛開始鬧革命的時候,都是跟在徐向前身邊成長起來的。
1949年建國後,徐向前就任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後來還率團前往蘇聯進行武器裝備採購和兵工廠建設事宜的談判。
在1955年的授勳儀式中,徐向前因為顯著的軍功被授予了共和國元帥軍銜。在當年一同被授勳的十大元帥中,只有他一個人來自於北方。
所以在拍這張照片的時候,徐向前已經卸任,除了一個“元帥”的頭銜外,已經沒有任何實權了。但作為在座所有人的老師和領頭人,他的中間位置不可動搖。就算其他人官做得再大,見了徐向前,也得恭恭敬敬的敬個軍禮,叫一聲老首長或者是老帥。
1990年,徐向前因肺結核病逝世於北京。
除了上述的11位大軍區司令員和兩位功勳卓著的老前輩外,合照中前兩排的其他人也都是新中國的棟樑之材。
比如,第一排左邊第三位被譽為“不世之才”的程世才中將;第一排左邊第五位被稱為“解放軍後勤大管家”的洪學智上將;還有第一排右邊第三位公認的“航母之父”劉華清上將,還有第二排的幾位少將,趙俊、陳明義、傅崇碧和羅應懷等人。
他們都是從槍林彈雨的戰場上一步步走過來的,所有的勳章和榮譽也都是用血汗實打實的換回來的。所以,即便他們沒有擔任過任何一個大軍區的正司令員,但也絲毫掩蓋不了他們的輝煌成就和累累軍功。
後記
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中,從來不缺列國紛爭的局面。但凡亂世,必將譜出一首首蕩氣迴腸的哀歌,也必然少不了逐鹿中原、叱吒疆場的巾幗英雄。
無論是十大開國元帥,還是被授勳的各位將軍,抑或是沒有授勳默默奉獻的革命前輩,他們都是中華民族在危難時刻挺起的脊樑骨。
正是由於他們的挺身而出和無畏犧牲,華夏文明才能從混沌黑暗和壓迫奴役中走出來!身為後輩的我們,也才得以享受如今的安寧生活與美滿幸福。
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