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中央電視臺投資拍攝了幾部紅色題材電視劇,其中有一部叫做《陳雲出川》,從名字就可以知道,故事是根據陳雲的經歷改編而來。
這部電視劇編劇功底深厚,故事跌宕起伏,播出之後,收視率非常不錯,觀眾每天都等著電視劇播出。可是這部收視極佳的電視劇在播到一半的時候,竟然被中央電視臺“腰斬”了,後來再也沒有復播。
傳奇故事
這真奇怪了,好好的電視劇,怎麼就被停播了呢?很多觀眾都非常疑惑,還有人打電話到電視臺詢問,讓大家都倍感意外的是,叫停電視劇的人竟然是“男主角”,也就是陳雲本人。
當時這部電視劇在黃金檔熱播,在醫院養病的陳雲也得知了這部電視劇,他便在醫院看了兩集,但看完之後,陳雲心裡卻很有意見。他又找到電視劇完整的劇本,讓護士給他念了一遍,聽完整個故事內容之後,八十多歲的陳雲立馬給電視臺寫了一封信,希望能夠撤掉這部電視劇。
難道是劇本醜化了陳雲的形象?不,恰恰相反,陳雲是覺得電視劇把自己美化太過了,他對電視臺工作人員說:“出川這件事情,不應該強調我個人的功勞,不應該鼓吹這種個人英雄主義,這是集體的力量,人民的功勞。”
陳雲是謙遜的,他認為自己當年只是盡了一個黨員應盡的任務,但是以後人的視角來看,這的確是一段值得銘記的傳奇故事。
陳雲出川的出發之地在四川一個叫做靈關鎮的地方。1935年春天,中央召開了一次會議,會議決定了兩件重要任務,第一是要繼續走長征路,翻過氣候惡劣的雪山,和紅四方面軍會師。第二是派遣一名可靠的同志前往上海和蘇聯,聯絡蘇聯共產國際組織。
承擔第二個任務的就是陳雲,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從四川到上海,是萬里之遙,一路上到處都存在敵特勢力圍追堵截,可是陳雲只有自己一個人,雖然一路上有我們的同志護送,但是誰也不能保證陳雲的安全。
一路向前
可是當時沒有人比陳雲更合適,因為陳雲從前就是上海地下組織的領導者之一,有著豐富的鬥爭經驗,而且他也有過和共產國際聯絡的經驗。重任在肩,陳雲沒有推辭,他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整個組織的生死存亡。
陳雲出川時身上夾帶了兩封書信,這是劉伯承寫的,拿著這兩封信,他可以分別在成都和重慶找到自己的護送人。陳雲臨走之前,周總理又找到他,告知他一個聯絡各地地下成員的暗號,以便他應付一些緊急情況。
雖然這是一段千里走單騎的故事,但是說起來,陳雲也一直處在整個組織的保護之下,幾個星期之後,陳雲在地下黨的護送下坐上了前往蘇聯的渡輪,我黨和共產國際的聯絡成功恢復,陳雲把我黨建立革命根據地以及長征的具體情況彙報給了莫斯科方面,他的任務圓滿完成了。
這段漫長的旅途成為了陳雲人生中的傳奇之一,編劇也是看中了出川故事的傳奇性和故事性,才將這段故事改編成了劇本。電視劇對於主要劇情其實是相當還原的,只不過為了突出主角陳雲的形象,自然而然弱化了其他配角的故事線。劇本寫好之後,編劇曾經徵求陳雲的意見,但是當時陳雲在醫院療養,無暇顧及這些,因此只讓家人負責審閱,陳雲的家人看到故事十分不錯,便欣然同意了拍攝。
但是看到電視劇成品的時候,陳雲卻後悔了,他發現那些曾經在出川過程中立下功勞的地下黨、戰士、百姓都淪為了自己的小配角,這讓陳雲心裡非常不舒服,陳雲覺得,過於吹捧自己一個人,這不是對自己的誇獎,而是一種恥辱。在我黨這麼多年的歷史上,有哪一個人是憑藉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取得成功呢?
心繫祖國
陳雲大為反對這樣造英雄的行為,陳雲認為,每一個在戰亂年代為國家付出的人,無論戰士也好,平民百姓也罷,都是不折不扣的英雄,如果過於強調一個人的英雄光環,那反而削弱了真實的歷史,讓人們產生一種個人英雄推進歷史的誤解,從而忽略整個群體的作用,過分迷信英雄的作用。這樣的結果可萬萬要不得,於是陳雲拿自己“開刀”,停播了自己作為主角的這部電視劇。得知陳雲的想法之後,中央臺也表示理解,當晚便將這部電視劇撤出了片單。
很多人覺得,也許不必這樣上綱上線,但是陳雲的顧慮是很有道理的,文藝作品影響著每個人對於事件的看法,如果長期被錯誤的觀點所影響,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呢?作為一個老一輩革命家,陳雲對待這種嚴肅的問題是不肯有絲毫馬虎的,這是一種可貴的精神。
後來,陳雲更是親自在報紙上寫了專欄,詳細介紹了真實的出川故事,人們應該瞭解這個偉大的故事。在陳雲的一生中,他堅決地反對對於自己的吹捧,也從不認為自己有何特別。
在很多人眼中,陳雲是革命功臣,是位高權重的國家幹部,但陳雲非常執著地堅持著艱苦樸素的生活,住著幾十年前分配的舊屋子,穿著縫縫補補的舊衣裳,難得有幾筆稿費收入,也被陳雲捐給了組織做黨費,他的心思始終如一,國家為重、人民為重,但是“自己”卻被陳雲排在了最後一位。
直到彌留之際,陳雲對於國家和人民的愛依然如一,在人生的最後一刻,他叫來女兒,留下自己最後的心願,那就是交上他的最後一筆黨費,交代完這件事情之後,陳雲就平靜地離開了人世。
為了自己所熱愛的祖國,陳雲奮鬥了一生,他是一個值得尊敬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斯人已去,可是後人永遠看得到他那顆不朽的愛國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