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秦朝末年楚漢之爭,所謂成王敗寇,劉邦成為了千古一帝,只留下了項羽烏江自刎的悲壯故事。
在劉邦建功立業的期間,他招攬了很多優秀的人才,但是在那樣緊張的形勢之下,只要有點能力就能成為一方諸侯,才人都不甘心為別人打工,有了機會就想要自立門戶。
對於劉邦來說,無疑是自己地位和權力的重大阻礙,所以為了一統天下並集權,劉邦秉著錯殺一千不肯錯放一個的心理,對自己的功臣也是痛下殺手。
像韓信、彭越等人都為漢朝建成立下了汗馬功勞,卻都死在了君王的猜忌之下,然而有一個人卻成為了劉邦的例外,那便是雍齒。
昔日戰友刀劍相向
雍齒是劉備的老鄉,曾經也是交過心的兄弟,劉邦在沛城起義的時候,他就把這些城中的子民的安危都交給了雍齒。
得到如此信任,雍齒又是怎麼對他的呢?他雖然跟著劉邦做事,但打心裡並不服氣這個人,因為劉邦沒有家世背景,不過就是一個小混混罷了。
在劉邦外出打仗的時候,敵軍來犯,敵人給了很是豐厚的報酬邀請他投奔,於是雍齒沒怎麼抵抗就投降了。
劉邦還在回來支援的路上,聽到這個訊息吹鬍子瞪眼氣急了,要知道他的家人都還在沛城,為了救出他們,劉邦快馬加鞭來到城下,與自己昔日的部下雍齒展開了對峙。
劉邦怎麼也沒想到,派他守城的時候,雍齒都沒這麼厲害,如今變成了自己的敵人,劉邦硬是攻了兩次都沒有攻下來,很明顯雍齒不是沒有能力,只是不願意發揮自己的能力而已。
無奈之下,劉邦只好向項梁投出請求,這一次加足了馬力。雍齒敗下陣來,落荒而逃的他選擇投靠了趙武王。
後悔莫及,回劉邦
但雍齒這可是有叛主前科的,即便能力再強,趙武王也對他諸多忌憚,雖說是招攬了他,卻不敢重用他。
雍齒當著小官,彷彿未來的日子都已經一眼看到了底,這時候的雍齒後悔莫及,開始想念起當年與劉邦闖天下的日子。
但此時的他已經跟劉邦有了嫌隙,怕是回去,自己也回不到從前了。正在猶豫之時,上天卻給了雍齒一次從頭來過的機會。
公元前206年,秦國滅亡,王陵也投靠了劉邦,而王陵正是當初介紹劉邦和雍齒認識的中間人,藉著這次機會,雍齒重新來到了劉邦麾下。
那時候,劉邦組織人員開了一場灞上會盟,探討未來走向和目標,而雍齒就代表楚國參加了這一場會議。
再一次憑藉王陵的幫助,雍齒十分誠心的找到劉邦,鄭重道歉並表示了自己想要回歸的想法。
劉邦內心五味雜陳,他的性格其實是容不下一顆沙子的,但凡有一點背叛跡象的功臣,他都想除之後快,更何況是雍齒這種已經背叛過他一次的人,他恨不得現在就將他斬首。
但是冷靜下來分析局勢,項羽的羽翼逐漸豐滿,漢國正是缺少人才的時候,他不能為了自己的面子問題,失了大局。於是他同意了雍齒的迴歸,並且給了他不小的權力。
這回,雍齒也算是老實了一回,也不敢再輕視劉邦,兢兢業業安分守己的幫著劉邦一步一步拿下的疆土,最後建成了漢朝大業。
不過也因為之前的汙點,雍齒略顯心虛,在立下大功之後也不敢邀功,低調做事,所以存在感並不高。
對雍齒,賞還是不賞?
漢朝建立之後,劉邦開始清理門戶,之前令自己不爽和咬牙切齒的人,都要一個一個悄無聲息地解決掉,韓信等人就是這樣從歷史上消失的。
除此之外,那些謙虛慎言,一直對自己忠心耿耿的大臣,劉邦也沒有忘記,挨個給他們進行了封賞。
不過封賞的人只有那麼幾個,還有一些甚至莫名其妙地被處死的,其餘的大臣們紛紛陷入了恐慌,這些臣子有的覺得不公平,有的害怕自己被處置,他們聯合在一起密謀著大事。
劉邦瞧見這一幕十分不解,找來張良詢問情況,張良解釋說,這些都是沒有得到封賞和爵位的大臣們,他們覺得分配不公平,想要造反。
劉邦大驚失色,都造反了可了得,於是他連夜修改了封賞的名單,爭取照顧到更多的大臣。
在看到雍齒的時候,劉邦又犯了難,他之前曾經背叛過自己,讓自己丟臉,但回來以後他又一直沒惹出什麼禍亂,低調得很,甚至還立下功勞不少,但劉邦很不想給予他封賞。
張良見此景,提出建議,讓劉邦放下芥蒂,將雍齒也列入這個名單。
在大家看來,連皇上曾經的仇人都能夠得到嘉獎,足以見得皇上的寬宏大量和仁義之心,其他的臣子自然也就不會想要造反了。
就這樣,雍齒便成為了什邡侯,後代子孫都可以繼承爵位,富貴百年。
小結
雍齒這人並不怎麼忠誠,曾經他也做過叛逃的罪人,最後竟然因禍得福,成為了劉邦解決大臣異心的得益者。
雖然存在一定幸運的成分,不過之所以他的結局不至於到處死的情況,也是因為他後來那一系列的低調行事,讓劉邦對他的戒心一減再減。
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這也算是他自己尋來的一條生路。
從劉邦身上我們也得到了一些深刻的含義,他雖然小氣記仇,面對叛臣毫不留情被後人詬病血腥殘暴,但是在大局面前他仍然能夠隱忍很多東西,面對叛臣也能夠暫時不計前嫌委以重任,與趙武王來相比,立下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