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十六,鄖國公張亮。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真得算不上能打。他對於政務能力是擅長的。但要說他多能打,那真的是搞笑了。他能入選凌煙閣,是因為政務能力,以及在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爭奪權力時表現的氣節和忠臣。但最後落得斬首的下場,在我看來一部分是因為自己作死,一部分因為侯君集之事對唐太宗李世民的刺激。
人物生平
張亮,滎陽人。早年以務農為業,隋末天下大亂,參加李密瓦崗義軍。隸屬於徐世績麾下。李密敗於王世充之中,隨徐世績鎮守黎陽,武德元年,隨徐世績投降唐朝。任鄭州刺史,當時鄭州是王世充的地盤。未能上任,改任張亮被改封為檢校定州別駕。
不知怎得,他認識了房玄齡,被房玄齡推薦給了李世民。李世民挺信任他的,讓他做了車騎將軍。被李世民當作心腹。
房玄齡以亮沈果有謀,白秦王,引為車騎將軍。——《新唐書張亮傳》
武德九年參加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繼位後封張亮為右衛將軍、懷州總管、長平郡公。貞觀五年,任御史大夫,封鄅國公。貞觀七年,任相州大都督長史,貞觀十一年,任鄖國公。貞觀十四年,任工部尚書。貞觀十七年,入凌煙閣。貞觀十八年,貞觀十九年兩次參與遼東之戰。貞觀二十年,因被告謀反斬首示眾。
逃跑將軍
張亮在戰場上的功績跟其他猛將比起來,真的是太菜了。動不動就逃跑,他的軍事才華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武德四年,劉黑闥進攻唐朝,徐世績領軍征討,作為徐世績的老部下,隨軍出征,鎮守相州。敵軍來犯,張亮看到敵軍勢大,打都沒打,馬上棄城逃跑。一輩子沒打過什麼像樣的仗。
勣討劉黑闥,使亮守相州,賊方盛,棄城遁。——《新唐書·張亮傳》
貞觀十九年,隨唐太宗李世民征討遼東,任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率軍從東萊渡海,攻克遼東沙卑城。部隊剛剛紮營未穩,敵軍來襲,張亮大驚失措,完全不知道怎麼辦。坐在床上一言不發。也不下令抵擋。搞得手下以為張亮胸有成竹,完全不在意。主將都不怕,手下的大頭兵還怕什麼。一個字幹。副將張金樹下令擊鼓進軍,手下士卒奮勇殺敵,結果大敗敵軍。歪打正著,不知道該誇張亮還是罵張亮。
率兵從東萊浮海,襲破遼東沙卑城,進駐建安時,營壘未立,賊眾已至,張亮不知所為,僅踞胡床之上,直視而無所言,眾人反以為勇,得以自安。其副將張金樹下令擊鼓于軍,士卒奮擊,因而破賊——《舊唐書·張亮傳》
唐太宗知道後也沒有責怪他,李世民也知道張亮就不是個能打仗的人,況且部隊又沒敗。
玄武門之變,立下大功
張亮不能打,李世民知道。他能在李世民心裡得到信任,不是因為戰功,而是在與太子李建成爭奪權力時,堅貞不屈,不肯誣陷李世民,這一點,李世民很感激張亮的。
武德九年,李世民準備對李建成動手,秘密派遣張亮去洛陽,聯絡人馬。訊息走漏,齊王李元吉知道了,他馬上報告給了李淵。張亮不算什麼,他身後的李世民可是條大魚。要是從張亮嘴裡撬開李世民招兵買馬,圖謀不軌。那李世民絕對要被廢掉,也就沒有後來的玄武門之變。
隱太子將作難,命亮統左右千人之洛陽,陰結山東豪傑以備變。齊王告亮反,高祖以屬吏詰訊,終無所言,乃得釋。
李淵下令嚴刑拷打,打得沒個人樣,卻始終不肯鬆口,攀咬李世民。最後也沒問出來什麼,就被釋放了。不久之後,玄武門之變爆發,李世民獲勝。張亮因為之前的功勞,水漲船高。成為了李世民相當信任的功臣。
貞觀朝時,在任上政務能力出眾,體恤百姓,打擊豪強,得到稱讚。有一說一,張亮軍事能力拉胯,政務能力還是不錯的。要是他野心不膨脹的話,下場應該還是不錯的。可惜,隨著官職越來越高,野心變得越來越大。
被告謀反,斬首示眾。
晚年的張亮迷信方術,又收養五百個義子。他的妻子與人私通,結果張亮直接把私通之人收為義子,不知道張亮是不是收養乾兒子有癮。在相州之時,義子公孫節和手下術士程公穎忽悠張亮,說他有帝王之相,將來會做天子。一頓忽悠把張亮給忽悠瘸了。他還就真信了,跑去跟公孫節的哥哥公孫常說:“我有一個小妾,算命的說,她會當王妃”。公孫常也是馬屁連連,搞得張亮非常高興。
亮為相州,假子公孫節以讖有"弓長之主當別都",亮自以相舊都,"弓長"其姓,陰有怪謀。術家程公穎者,亮素與厚,陰謂曰:"君前言陛下真天下主,何其神邪!"公穎內曉,即稱亮臥若龍,當大貴。亮曰:"國家殆必亂,吾臂龍鱗奮矣,慎幾且大貴。"公孫常者,節兄也,亮謂曰:"吾有妾,相者雲必為諸王姬。"常曰:"我兄子大品言,有神告公名在讖書。"亮悅。
張亮真是有點臭不要臉了,說自己的小妾是王妃,不就拐彎說自己是王嗎?
這麼張揚的收養子,迷信方術。早晚會出事的。貞觀二十年,有人告發張亮收養義子五百人,主圖謀反。唐太宗李世民令馬周審查,程公穎與公孫常都證實張亮意圖謀反,張亮不承認。他辯解道:“這兩人怕死,才誣陷我”。
他本以為,自己當初玄武門之變時,為李世民立下大功,李世民一定會聽自己的。誰知道李世民直接回了一句。你張亮收養五百個乾兒子,還不是謀反嗎?下令處斬張亮。
唐太宗受侯君集一事,不相信張亮
按理說,當初張亮死不鬆口,不肯誣陷李世民。張亮又沒有具體做出謀反的事。李世民怎麼會不聽張亮解釋呢?
這就要說貞觀十七年侯君集謀反一案了。侯君集勾結太子李承乾意圖謀反,這件事深深的刺激到了李世民。他怎麼也不會想到太子會和侯君集謀反,幹掉自己。自己本來就得位不正,最怕的就是後代部自己的後塵。
另外張亮曾經和侯君集有交集。侯君集謀反前,找到張亮,想要拉張亮一起幹,張亮不同意,轉身就向李世民告發了侯君集。
李世民對張亮說:“你和侯君集都是功臣,但是隻有你們兩個人,沒有其他人聽到,如之奈何?”但到後來侯君集果然謀反。
到了這一次張亮被告發謀反,李世民已經不願聽張亮解釋了,他已經不不願意信任張亮了。不管張亮想不想謀反,最後都是死路一條。
劉昫在《舊唐書》對張亮的評價還是相當到位的。“倜儻有大節,外敦厚而內懷詭詐,人莫之知”。
張亮有氣節是真的,內心詭詐也是真的。因為人本來就是複雜的,權力越大,野心也就會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