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S-400防空系統的到來,南亞大陸上的印巴兩國,將會再添一股濃濃火藥味,果不其然。據環球網11月26日援引巴基斯坦武裝部隊公共關係部訊息報道稱,11月25日,巴基斯坦軍隊成功試射一枚“沙欣-1A”地地彈道導彈。而就在11月中旬據外媒披露稱,俄羅斯國防產品出口公司,已開始向印度交付第一批S-400防空系統。
據悉,第一批S-400到位後,印度將會部署至西線地區,以此應對來自巴基斯坦的威脅。因此,巴基斯坦此次試射導彈,針對意味濃厚。而當“沙欣”遇上“凱旋”,印度是否真的會高枕無憂嗎?
提起巴基斯坦導彈工業的前世今生,外界一直猜測稱,是由中國提供相關技術,巴基斯坦才以此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但作為今天巴基斯坦核/常打擊體系中的支柱,即“哈塔夫”系列導彈,還有以其為基礎改進而來的重錘,即“沙欣”系列彈道導彈。它們的技術來源卻離不開法國支援,上世紀80年代,巴基斯坦從法國航太公司獲得了全套探空火箭技術。法國則向後者轉讓了固體燃料發動機、高溫材料製造和固體火箭測試工廠的技術與裝置。
正是這些法國技術,為巴基斯坦彈道導彈工業基礎建設起到重要作用,而巴基斯坦則一鼓作氣,在此基礎上研製出“哈塔夫-1”型彈道導彈。
沙欣-1彈道導彈,又稱“哈塔夫-4”型,於1999年3月在巴基斯坦閱兵式首次亮相。該彈長12米,彈徑1米、採用單級固體火箭發動機、發射重量9.5噸。制導方式為慣性制導、可攜帶核彈頭/常規彈頭、最大射程750千米、發射載具為8輪公路機動發射車。
進入本世紀後,巴基斯坦又在此基礎上研發出“沙欣-1A”彈道導彈,即本次試射的主角。相較於“沙欣-1”型,該彈最大射程從750千米提升至900千米。其主要原因為將彈頭換成體積更小,火力激增的鈽彈頭,增加固體火箭燃料量以此提升射程。相較於同時期印度“烈火-1”型彈道導彈,“沙欣-1A”不論是機動性、毀傷威力、打擊精度都要領先不少。為此,“沙欣-1A”也逐漸替換“沙欣-1”型,成為巴基斯坦當前用於核/常打擊體系中的首選。
在2003年3月的巴基斯坦閱兵式上,“沙欣-2”型(又稱“哈塔夫-6”型)首次公之於眾。該彈採用兩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彈長17米、彈徑1.4米、發射重量增加至25噸。其中,第一級火箭發動機長7米、重14噸、導彈最大射程2500千米(搭載1.05噸彈頭情況下)。圓機率誤差率小於300米、發射載具為12輪驅動的烏克蘭MAZ547V運輸發射車、可在5~10分鐘內,從部署陣地進入起豎狀態,進而完成發射。
該彈早期型號帶有4片切尖三角形固定翼,後期型號則取消第二級彈翼,第一級尾翼進一步縮小,由此可見,巴基斯坦已經掌握了更為先進的導彈控制系統。“沙欣-2”型的誕生,標誌著巴基斯坦掌握了大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捷聯式慣性導航系統、多級火箭分離技術等核心技術,為其發展射程更遠,毀傷威力更強、打擊精更高的中遠端彈道導彈打下堅實基礎。
“沙欣-2”型誕生後不久,外界又把目光投向了衍生版本,即“沙欣-3”型,儘管巴基斯坦軍方一直三緘其口,但2015年3月及12月的兩次試射行動,“沙欣-3”型還是不可避免地亮相了。該彈長18~19米、發射重量提升至30噸,最大射程為2750千米。巴基斯坦在“沙欣-2”型的基礎上,為第二級固體火箭換注推力更大的燃料及發動機,換裝威力更大的戰鬥部及控制系統,可攜帶核/常規彈頭。發射載具為換轉為16輪驅動的萬山 WS21200 8軸TEL三用發射車,其最大時速達60千米/小時,行程1000千米左右。
“沙欣-2”型導彈的成功研製,首次標誌著巴基斯坦擁有打擊印度全境的導彈,此外,全新發射載具可以使該彈的機動性及生存率,較之前者得到大幅度提高。需要提及的是,當前巴基斯坦對印導彈打擊譜系中,在戰術打擊層面,可靠性高,毀傷威力保障較強的當屬“沙欣-1A”。“沙欣-2”型則可以遂行戰役打擊,換裝核彈頭後,也可以承擔部分戰略打擊任務,“沙欣-3”型則主要承擔戰略打擊,為印威脅不言而喻。
在導彈工業發展上,印度領先於巴基斯坦,但巴基斯坦卻沒有展開盲目追求。換言之,印度發展導彈的核心需求,在於兩方面,一是保證對巴基斯坦的打擊報復、二則是為自己的地區霸權行動及不切實際的野心而服務。而巴基斯坦則不同,其發展導彈的目的只有一個,即在戰爭狀態下,有能力對印發起打擊。
因此,印巴兩國的不同作戰需求,註定造成不同結果,即巴基斯坦在導彈工業發展中,已經研製出多款產品,對印度防空體系形成有效突破。此外,又在分導式多彈頭技術領域,實現率先突破(如“阿巴比”地地導彈),對印形成一定領先。而印度儘管在導彈打擊譜系較全,產品較多,但需要為兩方面需求而服務,不僅分心乏術,反而會戰役更多降維打擊。
S-400防空系統自誕生以來,由於其出色的效能、受到多國青睞,其中不乏大國的採購(如中國)。自然,與巴基斯坦結有世仇的印度,也將其視為進口重點,進而藉助該系統,將本國防空體系打造得更加完善縝密,有能力抵禦巴基斯坦的導彈打擊。S-400防空系統的效能毋庸置疑,可以說是世界防空/反導的第一梯隊產品。
但問題在於,印度在2018年10月的俄印雙方領導人峰會期間,僅僅向俄方採購了5個團(總價54.3億美元)的S-400防空系統。5個團的S-400防空系統,如果都擺在西線地區,或許可以對巴基斯坦造成不小壓力。但是,印度軍方絕不會這麼做,比如首都新德里地區,必定要部署1~2個團,以此來強化首都防空體系力量。還有東線達拉克地區,印度的對手可是武德充沛的中國,其打擊量級絕非一個巴基斯坦能比的。
最不計,印度也得部署1個團S-400防空系統予以應對,否則難以安眠。因此,按照部署情況來看,在西線地區,印度最多也就投入2個團S-400防空系統來應對巴基斯坦。但質高量少的總體部署趨勢,且不論巴基斯坦如何想,印度軍方也心知肚明,難以對巴基斯坦導彈系統形成有效威脅。
因此,當一定規模,且具有較強突防能力的“沙欣”系列彈道導彈,遇上儘管效能出色,但數量較少的“凱旋”防空系統,仍可對印度形成嚴重威脅。而印度真的想要高枕無憂,也有兩個辦法,一是自力更生,研製防空反導系統;二是進口國外產品,緩解現階段壓力。S-400防空系統性能雖好,但價格高昂,因此印度所想採購滿足本土防空體系所需的S-400防空系統,將是一筆鉅款。不僅印度國會不答應,就連印度軍方內部也不樂意。而發展國產防空系統,印度不僅基礎技術薄弱,而且受傳統因素所掣肘,估計猴年馬月才能完成。儘管有國外技術可供選擇,但印度軍工企業自身的能力卻不敢恭維,比如其國產“阿什卡”防空系統就是典型的例子。
因此,S-400的到來並不會扭轉印度防空體系壓力,反之,恐怕會促進巴基斯坦,研製出效能更為強勁的導彈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