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俄羅斯人喜歡喝酒,尤其是伏特加,在大街上經常能看到喝得酩酊大醉的人。但是很多人不一定知道,在二戰期間蘇聯當局曾每天向蘇聯士兵提供100克伏特加。這專案命令被稱為“人民委員100克”。
“人民委員100克”幾乎成為傳奇,許多前線士兵,無論是軍士和軍官留下了美好的回憶。老百姓也聽說過這件事,但是他們對這件事的瞭解,一如往常,都是很膚淺的。但實際上,蘇軍對前線100克伏特加的是有限制的。這個限制取決於許多因素,不僅是軍事單位的位置,還有季節。
給蘇軍士兵發放酒精飲料(伏特加)的決定是在1941年8月22日正式透過的。也就是在這一天,蘇聯國防委員會正式通過了《關於在現役蘇軍中引進伏特加供應的問題》的命令案。這份帶有“秘密”印章的檔案由約瑟夫·斯大林簽署。
奇怪的是,根據一些前線士兵的回憶,伏特加開始分發的時間甚至更早。也許在1941年7月戰爭剛開始時就已經開始了,所以在8月這個決定只是正式的追溯。透過的命令規定,從1941年9月1日起,40度的伏特加開始分發。對於蘇軍和現役部隊一線指揮人員,命令每人每天發放100克伏特加。
在1941年8月25日,當時擔任國防人民委員會副委員的安德烈·赫魯廖夫中將就已準備並簽署了第0320號命令。該命令規定,除了在前線與敵人作戰的戰鬥人員之外,執行戰鬥任務的飛行員和現役部隊機場的工程技術人員也要接受伏特加。
需要指出的是,在衛國戰爭開始之前,蘇軍就有發酒的做法。1939-1940年蘇芬戰爭期間,大量的酒精第一次出現在前線。1940年1月,國防人民委員伏羅希洛夫提出了一項建議:每天給蘇軍士兵50克伏特加和1940克培根。
這一決定與在前線的惡劣天氣直接相關。在卡累利阿地峽冬天非常寒冷,溫度可達到零下40度,導致許多軍人凍傷和疾病。伏羅希洛夫的提議獲得了批准,烈酒像河流一樣流向前線。與此同時,坦克兵的伏特加供應量被提高了一倍,飛行員用干邑白蘭地代替了伏特加。
由此產生的伏特加迅速在日常生活中成為“人民委員”或“伏羅希洛夫的”100克。1940年1月10日開始分批分發伏特加。敵對行動結束後,立即停止向部隊分發烈性酒。1940年1月10日至3月初,蘇軍官兵共消耗了伏特加10噸以上,白蘭地8、8噸以上。
國防人民委員的命令釋出後,真正的伏特加河源源不斷地流向前線。在衛國戰爭的前線,40度的飲料用鐵路運輸,每個月大約有43-46個罐車。
送到前線酒的量是巨大的。例如,1942年11月25日至12月31日期間,卡累利阿方面軍收到36.4萬升伏特加,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收到4.7萬升伏特加,西方面軍收到近100萬升伏特加。外高加索方面軍在這段時間內收到了最多的酒精——120萬升。但這有其地區特殊性。在高加索地區,以每人300克幹葡萄酒或200克波特酒,伏特加被葡萄酒和波特酒所取代。
為什麼要給蘇軍士兵發伏特加酒,至今還不清楚。我們可以說,雖然簽署著名的人民委員100克命令已有80年,但在軍隊中發放烈酒的原因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有人認為可能是與斯大林和伏羅希洛夫都貪戀杯中之物有關。據斯大林自己說,在保衛察裡津戰役期間,他因為酗酒曾被列寧同志批評了。列寧同志說,巴京卡(對斯大林的暱稱),我聽說你經常把自己搞得醉醺醺的,自己喝還不算,讓灌別人,這可不行。
在與芬蘭的戰爭期間,考慮到冬季惡劣的天氣條件,這個決定是可以解釋的。伏特加讓人更容易忍受寒冷,至少在感覺層面上是這樣。然而在1941年溫暖的夏天做出了推出40度伏特加的決定就很讓人費解。目前,有幾個主要版本可以解釋透過這一決定的原因。
根據第一個版本,酒精是為了減輕蘇軍和指揮人員對敵人的恐懼。在戰爭的頭幾個月,當希特勒的軍隊向四面八方推進,似乎是一股不可戰勝的力量時,尤其如此。即所謂酒壯英雄膽。
第二個版本是基於這樣一個事實,烈性酒精不是為了緩解士兵對敵人的恐懼,而是為了幫助士兵在參加了激烈的戰鬥後放松和緩解壓力。根據第三個版本,在襲擊前飲酒可以降低敏感性,減輕受傷時的疼痛和痛苦。因此,疼痛、震驚和折磨的後果被消除了。
同時,氣候版本仍可視為主要版本。伏特加本應照亮嚴酷的戰壕裡的日常生活和野外環境,尤其是在冬天。衛國戰爭期間,關於分發40度伏特加的決定被多次調整。在冬季,享有100克“人民委員”資格的人數通常增加,而在夏季則相反。
在這方面酒精配給很可能仍然被認為是在俄羅斯冬季惡劣氣候條件下使生活更容易的一種手段。赫魯廖夫將軍的建議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這一點。1944-1945年他建議斯大林減少冬季酒的供應。在此期間,更多的軍人接受酒精。這一決定可以用這樣一個事實來解釋,即敵對行動已轉移到了氣候較為溫和的歐洲領土。
戰爭期間,“人民委員”100克伏特加的發放標準和軍人類別不斷變化。到1942年春天,發行率改變了。新的GKO法令最終於1942年6月6日頒佈。“人民委員100克”只保留給前線作戰人員和指揮員進行進攻的部隊。剩下的前線士兵現在只在假日才有權得到100克伏特加。
11月12日,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的進攻開始之前,發放標準再次發生了變化。這一變化再次強調,仍然與士兵在冬季條件下的支援有關。現在又向所有在前線戰鬥的戰士發放了100克。對於包括營、團、師預備役在內的後方部隊,發放量降低到50克。後方的傷員也可以接受同樣的量,但必須得到醫務人員的許可。
1943年4月30日,分發標準再次改變。1943年5月3日(5月1日和2日假日之後)頒佈的第3272號命令,要求停止向現役軍人每日大規模分發伏特加。
從5月3日開始,100克伏特加只發放給在前線進行進攻行動計程車兵。與此同時,哪些特定的軍隊和方面軍需要分發伏特加酒,必須由前線和個別軍隊的軍事會議來決定。剩下的現役軍人每人只在假日發給100克伏特加。
與此同時,庫爾斯克戰役後,那些能喝到酒的人的隊伍擴大了。鐵路部隊和內務人民委員會部隊第一次開始接受烈性酒精飲料。直到1945年5月衛國戰爭勝利後,蘇聯軍隊才完全停止向軍人發放酒精飲料。據統計,蘇軍在衛國戰爭期間消耗的酒類達到了近20萬噸(2.5億升),足夠裝滿8萬輛2.5噸美製道奇10輪卡車。
喝伏特加完全是自願的。那些拒絕人民委員100克的人得到了10盧布的貨幣補償。但由於通貨膨脹,這些錢幾乎沒有得到什麼好處。這些錢被記入一種特殊的貨幣憑證。因此,不喝酒的人經常用伏特加作為交換日常生活中各種必需品的通用手段。
應該指出的是,蘇聯當局當時不僅向軍隊供應伏特加,也為向部隊提供了零食。例如,1941年7月15日,國防委員會頒佈了第160號命令,規定接受添加了20%大豆的半煙燻香腸供應蘇軍。每名蘇軍士兵每天要發放110克這種產品。自然,規範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紙面上,但事實依然存在。
同時,如果士兵和指揮官只能在節假日看到香腸,而且往往只能看到戰利品,那麼泡菜的情況就更好了。GKO不僅參與向軍隊提供傳統食品,包括麵包、穀物、肉類,還有泡菜。例如,1943年6月,GKO頒佈法令,要求採購45000噸泡菜、61000噸醃黃瓜和27000噸醃西紅柿。顯然,在前面,所有這些都不是以維生素沙拉的形式食用的。
與此同時,泡菜的生產以及烈性酒的供應,都是國家的重要事務。為前線醃製蔬菜的計劃由蘇聯57個地區和共和國的負責人監督執行。
向軍人發放酒精飲料並不是蘇聯時代才有的。在不同的時期,從20世紀開始,酒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出現在陸軍和海軍中。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彼得時代的開始。彼得一世注意到,在歐洲水手們經常喝酒,於是把這種經驗轉移到了俄羅斯。
酒精首先出現在海軍,然後出現在陸軍。分發標準以一杯(約120克)為單位。航海的水手每天被給予一杯;在地面部隊,通常每週發三杯。但只有在艱苦的戰役或參與敵對行動的情況下。其他時候,酒精可以在假日裡發放。
一些不喝酒的沙皇軍隊士兵甚至有機會靠他們的清醒來賺錢。他們自願拒絕了規定的酒精,並得到了一小筆金錢補償。
與此同時,在1908年和20世紀之交,酒精消費在俄羅斯的增長以及對這一問題研究的越來越多,包括確立了酒精對身體的明顯危害,這促成了在陸軍和海軍中發放酒精的做法被放棄。俄日戰爭失敗後,軍方完全禁酒。同時軍隊的商店和食堂也禁止出售酒精飲料。(冪談天下/張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