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透過決議,同意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一個阿拉伯國和一個猶太國。1948年5月14日,猶太人根據聯合國決議,正式建立以色列國。
以色列建國的訊息傳開以後,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無比的興奮,因為他們終於有了自己的民族國家,於是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紛紛前往以色列。
以色列建國的訊息很快傳到了伊朗,這對於摩西·卡察夫一家人來說,無疑是個天大的好訊息。因為自從耶路撒冷第一聖殿被毀以後,猶太人被從耶路撒冷流放到伊朗,他們在那裡居住了2500年,現在猶太人自己的國家又重新在耶路撒冷地區建立起來,這也意味著到了他們重返耶路撒冷的時刻。
然而,以色列剛建國,隨即爆發了戰爭。因為阿拉伯國家不同意聯合國的建國方案,他們認為聯合國偏袒猶太人,於是埃及、伊拉克、敘利亞、約旦等多個阿拉伯國家組成聯軍隨即入侵以色列,以色列獨立戰爭由此爆發。
隨著以色列戰爭的爆發,這使卡察夫一家人不得不推遲返回以色列。直到以色列局勢好轉以後,1951年時年6歲的卡察夫跟隨父母移民了以色列。然而,由於以色列剛建國,並經歷戰火的洗禮,這使得以色列條件並沒有伊朗那麼好。初來乍到的卡察夫一家不得不住在海法附近臨時搭建的帳篷裡面,後來搬到以中部的一個移民營,即今天的馬拉凱市。
那時,以色列移民的日子並不好過,冬天風雨交加,夏天烈日炎炎,沒有電,沒有足夠的食物,許多衣物都是當地老居民和海外猶太人捐獻的。卡察夫的童年時代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的。期間,由於發生了火災,卡察夫2歲的弟弟不幸遇難,這給一家人帶來巨大的悲痛。雖然條件很苦,但是並沒有挫敗他們繼續活下去的信心。
以色列建國以後,由於接連發生了多次中東戰爭,整個以色列人都生活在戰火中,他們要想過上安穩的日子,必須先要保障國家的安全。但由於以色列國家人口比較少,所以他們實行全民皆兵的兵役制度。由於以色列全民都要服兵役,卡察夫高中畢業後加入了以色列國防軍服役,並在軍隊中擔任通訊兵,參加了保衛國家的戰鬥,經歷了戰火的洗禮。
猶太人很注重對子女的教育問題,卡察夫的父母自然也不例外。後來卡察夫進入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主修經濟和歷史,但由於當時家庭經濟條件太差,為了給家裡減輕負擔,卡察夫不得不利用業餘時間在一所中學教數學和歷史賺錢來補貼家用。在大學期間他就投身政治活動,曾任希伯來大學加哈爾黨(利庫德黨前身)學生組織主席,成為學生運動的領導人。
1969年,是決定卡察夫未來人生走向至關重要的一年,時年24歲的卡察夫加入以色列右翼政黨利庫德集團,成為以色列《新訊息報》的一名記者。同年,卡察夫當選馬拉凱市的市長,成為當時以色列全國最年輕的市長。由於其政績比較突出,又獲得連任。
1977年,32歲的卡察夫作為利庫德集團代表當選為議員,開始職業政治家的生涯。由於卡察夫是伊朗猶太人移民以色列的傑出代表,並在以色列取得很好的個人成就,被當時的貝京政府作為形象大使派往伊朗遊說其他猶太人回國。
卡察夫由於形象良好,表達出眾,他的仕途可謂是一帆風順,猶如坐上火箭直達九天。他先後擔任過住房和建設部副部長、內政部長、運輸部長等職,還當過副總理兼旅遊部長。2000年7月,卡察夫擊敗工黨候選人佩雷斯,成為以色列第一位7年任期的總統。當時,卡察夫只有55歲,成為以色列建國以來最年輕的總統。
卡察夫曾是以色列人的驕傲,是從下層平民到總統的傑出代表,更被譽為以色列“第一公民”。
在以色列醜聞不斷的政壇中,卡察夫一直以清正廉明著稱,被譽為“乾淨先生”。然而事實並非民眾看到的那麼光鮮,在各種光環的背後隱藏著不為外界所知的秘密。卡察夫有一個不良的嗜好,那就是好色,而正是因為他對女下屬的好色而遭到強姦指控,並因此而鋃鐺入獄。
2006年7月,在卡察夫總統任期進入最後一年之際,爆發了有關他在擔任旅遊部長和總統期間涉嫌對女下屬性騷擾並強暴多名女性的醜聞。
2006年7月,一名女士在以色列一家電視臺節目中爆出猛料,她說一向以正面清白形象出現的總統卡察夫,背地裡卻是個喜歡騷擾部下的偽君子。由此,有關卡察夫的騷擾女下屬的醜聞接二連三地出現在報紙和電視的新聞中。
緊接著,7月11日,以色列《晚報》以“卡察夫對我進行性騷擾”為題在頭版位置大篇幅報道了另一名女子對卡察夫的性騷擾指控。該女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詳細地描述了她在總統辦公室工作時遭受卡察夫強姦的過程和受到的傷害,並因此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伴隨著媒體的曝光,不斷有女性站出來指控總統騷擾或侵犯過她們,人數多達十多人。對於總統的這一醜聞,以色列整個社會一片譁然。不過,卡察夫直接予以否認。他在接受電視臺採訪時表示:“所有的指控都是血腥的誹謗,它們從來沒有發生,都是謊言。”
面對眾多女性對卡察夫的性騷擾和強暴指控,以色列檢察總長馬祖茲立即下令展開調查,警方不僅搜查了總統官邸,而且還多次約談訊問卡察夫。在警方的調查中,先後有8名女性出面指控遭到卡察夫的強暴。2006年10月15日,以色列警方結束調查,建議檢察部門以強姦、性騷擾、非法竊聽和瀆職等罪名起訴卡察夫。以色列社會各界要求卡察夫辭職的呼聲也很高,就連時任以色列總理都希望卡察夫早日下臺。
不過,根據以色列的憲法,總統是享有刑事豁免權的,檢察部門要想起訴卡察夫,必須要等到他任期屆滿或者自行辭職以後。當時唯一能夠對他進行處置的是國會,國會可以對總統進行彈劾。不過,當時國會並未透過對他的彈劾案,這也讓卡察夫得以逍遙法外。
而卡察夫不但否認指控事件的發生,而且還用“政治迫害”、“麥卡錫主義”、“壓迫”之類的詞來譴責對他的指控。與此同時,卡察夫向國會申請停職三個月,他說將為自己的名譽奮戰到底。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幾個月後事情有了轉機。2007年6月28日,卡察夫與檢察部門達成認罪協議,宣佈辭去以色列總統職務,換取檢察部門的免於起訴。此時距離卡察夫卸任只剩一個月的時間了,由此看來,卡察夫還是在綜合權衡利弊之後,與檢方達成的妥協。
如果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對於卡察夫來說,至少可以免除牢獄之災,但是卡察夫還是一個較真的人。2008年4月,卡察夫突然推翻了此前與檢察部門達成的認罪協議,稱要堅決維護自己的清白。
面對卡察夫的叫板,以色列檢察部門也不甘示弱,隨即重啟司法調查。在經歷了兩年的庭審之後,2010年12月30日,特拉維夫地方法院正式宣判,卡察夫強姦和性騷擾罪名成立。卡察夫在任旅遊部長時對一名女性下屬犯有強姦罪,在任總統期間對總統辦公室兩名女職員有性騷擾行為。卡察夫則拒絕承認上述罪名,並稱是政敵的刻意迫害。
雖然卡察夫提起上訴,2011年3月,法院最終判處卡察夫入獄7年。卡察夫於2011年12月入獄服刑,在服刑5年後,2016年12月21日提前獲釋。
卡察夫從當年的“乾淨先生”、“第一公民”,到後來的以色列第一個被判有罪的國家元首,卡察夫為自己的政治生涯畫上了一個並不圓滿的句號。
中國有句話叫,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卡察夫作為伊朗猶太人移民以色列的傑出代表,從一個底層的移民一步步走上總統的職務,雖然在以色列總統的實權很少,政府主要職能由總理領導的政府負責,但是至少說明這是其個人不斷努力取得的重大成就。但因此就放縱自己,或是驕傲自滿,認為自己成了了不起的人物,並依靠威權來迫使他人屈服,這終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