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臺戰備,無論口號喊得有多響,我們真正要看的,還是實際準備工作到哪一步了。11月22號,央視報道了我軍轟炸機部隊在我方防空識別區內執行巡航任務時,遭遇外軍戰機滿掛導彈威脅之事。報道稱,當時形勢十分緊張,我方飛行員甚至說出了“最後沒辦法的時候那就是看誰不怕死”的話。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根本原因是,當時我方轟炸機部隊缺乏伴隨戰機的護航。
報道里沒有提具體是在哪個空域(疑似東海),但從實際情況看,我軍轟6系列轟炸機在繞臺島飛行時,在臺島東部,是會發生這種“沒有戰機護航”的情況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軍飛行員是否也會面臨比較大的風險,繞島行動對臺威懾效果是否會降低,又該如何解決呢?空軍很快就給出了答案:
11月28號,據臺方訊息稱,大陸1架運20U型加油機,在2架殲16戰機的護衛下,穿越巴士海峽,出現在臺島東南部空域。而同日出現在這裡的,還有在4架殲10系列戰機護衛下的5架轟6系列轟炸機。臺方並沒有說這兩批戰機是否在同一時間出現,但形勢顯然已經很明朗,只要需要,運20U可以透過空中加油的方式,確保我方轟炸機部隊在臺島東部巡航時,始終有戰機伴隨進行護航。
其實如果從大陸前線機場起飛,繞島,再降落,如果降落在另一處前線機場,整個航程也就接近1500公里;如果降落回同一機場,整個航程也就接近2000公里。如果繞一半拐回原機場,整個航程也是1500公里左右。
像殲10、殲11B這種3代機,其最大航程可以達到3000-4000公里,正常作戰半徑可以達到800-1300公里。也就是說,即使不進行空中加油,我軍現有戰機,也是可以全程護航轟炸機部隊繞島的。如果想更充裕一些,還可以採用南北兩地戰機,各護航一半的方式。那以前為什麼不呢?
是因為不少參與訓練的戰機部隊,並非來自前線機場,還是考慮到如果在臺島東部與臺方戰機進行長時間的纏鬥,油料可能不足呢?還是,以前沒受到足夠的威脅呢?但無論什麼原因,當運20U出現在臺島東部後,這些問題都將不是問題了。
既然運20U出現在這裡,那就意味著一旦戰爭爆發,部分大陸戰機可能會在運20U的輔助下,同時在臺島東部奪取制空權,以此輔助大陸攻擊部隊,對臺島東部目標進行直接打擊。同時,作戰半徑大幅度增加的我方戰機,也可以將可能插手的美方戰機、航母部隊驅趕得更遠。
運20U的意義,當然不止於此。從地圖上可知,從廣東前線機場,到美方關島基地的距離,達到了3200公里左右。為了安全考慮,如果轟炸機從內陸機場起飛的話,距離將增加到3500-4000公里。我方轟6K系列轟炸機,在掛彈情況下,作戰半徑在2500-3000公里範圍;再加上1500公里左右的巡航導彈的射程,其攻擊距離在4000-4500公里範圍。
這樣的攻擊距離,按理說攻擊關島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為了更好地突防,轟6系列將會採取長時間的低空突防飛行;而為了更好的攻擊效果,巡航導彈也會進行路徑規劃,從不同方向進行攻擊。在這種情況下,轟6的攻擊範圍,將會出現較多的下降,航程就不寬裕了。所以,可空中加油的的轟6N出現了:
透過空中加油,特別是再掛載空射版的(反艦)彈道導彈後,轟6N將具備對包括關島在內的,更遠的陸地、艦船目標進行高超音速、亞音速相結合的雙重、多路線打擊,威懾能力大增。比如從南沙機場起飛,透過1-2次空中加油進入印度洋(去時一次回來時一次);或者在必要的時候,借道巴基斯坦,透過空中加油進入印度洋。這樣左右夾擊,可以完成對印度洋赤道以北,甚至大面積的赤道以南區域的陸地、艦船目標的覆蓋性打擊,以保護我方在印度洋方向的航線。
這一兩年,隨著中印實控線附近衝突的持續,印方國內叫囂在印度洋航線上封鎖、打擊中方軍民船舶的的喊聲越來越大;其國防部長甚至聲稱,印方已經做好了與中方在海上發生“不幸事故”的準備。而我方除了可以動用東風21D、東風26兩款反艦彈道導彈,對印方港口、印度洋航線上的印方艦艇進行打擊外,可空中加油的轟6N無疑是另一個十分具有威懾力的手段。同時,我們也可以威懾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等熱點區域的一切陸地、海上目標。這就是所謂的戰略威懾與戰略打擊。
當然,轟6系列只是權宜之策,我們真正希望的,還是新型的轟20轟炸機,特別是可加油型的轟20的出現。屆時,其在運20U的配合下,可以實現對更遠距離的目標的打擊任務,打擊能力了、威懾強度也將大幅度的提升。
作者:晨曦防務-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