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自己是“龍的傳人”,龍是中國古代傳說中能興雲佈雨的神獸,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幾千年來,封建帝王都把龍當作權力和尊嚴的象徵。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與皇帝有關的事物也被冠以“龍”字,比如“龍顏”“龍袍”等。
皇帝的家——紫禁城裡當然有不少龍的形象。
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他們往往一生都與龍為伴。故宮專家做過一項尚不算完全的統計,故宮最主要的建築太和殿,內外的龍紋、龍雕就有13844條之多。故宮號稱有宮殿8600多間,僅以每殿有6條龍計算,就有龍5萬條,事實上的數目當然遠不止此。在這片龍的時空裡,雨花閣殿頂的鎏金銅龍尤為奇特,它身長3米,匍匐著身姿作勢欲下,似乎只是暫停在簷角,所以被稱為“跑龍”。
蚣蝮(gōng fù) ,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是龍生的九子之一。好水,又名避水獸,頭部有點像龍,不過比龍頭扁平些,頭頂有一對犄角。身體、四條腿和尾巴上都有龍鱗。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蚣蝮的祖先因為觸犯天條,被貶下凡,被壓在巨大沉重的龜殼下看守運河1000年。千年後,避水獸的祖先終於獲得自由,脫離了龜殼。人們為了紀念、表彰其家族護河有功,按其的模樣雕成石像放在河邊的石礅上,並說這樣就能鎮住河水,防止洪水侵襲。寓意四方平安之意,水性非常好,修橋之時,放於橋頭或橋身。嘴大,肚子裡能盛非常多的水,所以多用於作為建築物的排水口。也有傳說能吞江吐雨,負責排去雨水。在故宮、天壇等中國古代經典的宮殿建築群裡經常可以看到蚣蝮的身影。它愛喜波弄水,長年累月在河水中玩耍,又名帆蚣,擅水性,喜歡吃水妖,據說是龍王最喜之子。
鳳凰是傳說中的百鳥之王,性格高潔,只飲清晨的露水,只吃竹子,只肯棲息在千年的梧桐樹上。因此,歷代王朝都把鳳凰看作最尊貴的象徵。就像龍代表男性一樣,鳳凰是女性專用的。
獅子是現實中存在的動物。它象徵著帝王的威儀,也有神聖、吉祥的意義。
紫禁城內最重要的政治活動場所太和殿太和門,就是以獅子來鎮守的。這對青銅獅子一雌一雄,頸懸響鈴,肌肉發達,氣勢雄偉。雄獅腳踩繡球,雌獅腳下有一隻幼獅嬉戲,有護衛、避邪、吉祥、裝飾的多重寓意和作用。故宮內中現存獅子七對,你可以試著去找找它們都在哪裡哦!
乾清門前這兩隻銅獅子卻是跟別的不太一樣。因為這兩隻銅獅子的耳朵是耷拉著的,故宮中有很多立著耳朵的威嚴銅獅子。而乾清門前的兩隻銅獅子是耷拉著耳朵、耷拉著眼皮,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據故宮專家介紹,清朝皇家禁止臣子進入後宮,更嚴禁後宮干預朝政。皇帝要透過這兩座銅獅子的耳朵耷拉著,就是要警示後宮嬪妃和佳麗們,對於前朝的政事,不該聽的不聽,不該看的不看,不該議論的不議論。
故宮斷虹橋從南開始數第四個獅子,這隻石獅子與眾不同,其他石獅子都是四腳著地的,而只有這隻獅子雙腳著地,一隻爪子捂著腦袋,另外一隻爪子捂著小腹。 因為它的造型過於獨特,所以民間流傳了很多傳說。 被傳說最多的是它是被道光皇帝一腳踹死的大皇子奕緯。雖然這只是個傳說,卻讓我們記住了在斷虹橋上有一隻捂住襠部的石獅子。在紫禁城內,還有很多形態各異的石獅子等待您的發現。
太和殿的脊獸,採用的“五脊六獸”規格就很高。領頭的小老頭是騎鳳仙人,後面跟著的是螭吻(龍的兒子),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蚪牛、行什。早就超出了6個,達到了11個,可見建築登基之高。每個小獸都有不同的含義,譬如,鳳象徵著吉瑞,天馬和海馬象徵著忠勇,獬豸能分辨忠奸,行什則代表智慧等等。
鶴原為一種鳥名,色多淺白,腿高嘴尖脖子長,頭頂上帶有一點紅羽毛的即屬名貴的丹頂鶴類。古代也把鶴當作一種長壽的仙禽,所以有“鶴壽千歲,以極其遊”之說。古代建築和一些工藝品上,也多用仙鶴作裝飾內容,表示吉祥和長壽之意。鶴常常被看作是長壽的象徵。傳說中得道成仙的人,大都以鶴或者神鹿作為坐騎。皇帝喜歡在紫禁城裡擺放銅鶴,希望自己的江山永固。
太和殿前陳列兩對銅龜、銅鶴,自然是象徵著帝王的長命百歲和江山永保,而且巧妙的是,在這兩對龜和鶴的身上都開有一個洞口,原來龜和鶴都是用銅鑄成,腹中空心,每當太和殿舉行大典,則在龜、鶴腹中燃點香料,自龜和鶴張開的嘴中吐出煙霧。典禮開始,鐘鼓齊鳴,器樂高奏,這時龜、鶴也口噴香菸,繚繞於殿前臺上,飄浮於三宮左右,的確增添了幾分神聖色彩。
銅龜:龜即烏龜,又稱水龜,它的壽命較長,常棲水中,因為耐飢渴,又能在陸地上生存。龜背有硬甲,遇到外力襲擊,頭尾四肢都能縮人甲殼之內。龜因為具有這種既長壽又堅硬的特徵,自古就被當作靈獸,與龍、風、麒麟齊名,稱為四靈獸,又與龍、虎、鳳合稱為四神獸,因而也有了種種神話般的傳說。商代就以龜甲作占卜的工具,後來在龜背上刻記占卜的內容,這就是甲骨文,成了中國很早的記事文字。海中的大龜稱為鰲,傳說古代天神共工氏怒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女媧氏斷鰵足以立地之四極。鰲足既能支撐住傾斜的天地,足見其力量之大,所以後來都用龜身來揹負石碑,成了堂見的碑座形式。太和殿前的銅龜卸去了身上的重負,抬著頭,張著嘴,仰望青天,露出一副揚眉吐氣的神態。
獬豸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長得像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額頭上通常長一角,是中國版的獨角獸。獬豸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
甪(lù)端是一種傳說中的異獸,有鹿的形狀和馬的尾巴,它最大的特點是——鼻子上有一個綠色的獨角。傳說甪端的本領特別大,能夠日行萬八千里,還會說許多少數民族的語言。所以皇帝十分喜歡它,覺得它代表著自己能夠了解天下事,讓四海來朝,八方歸順,天下太平。在太和殿皇帝的寶座旁就有甪端的形象。
麒麟——就是那個形狀像鹿、頭上有角、全身鱗甲、尾像牛尾的神獸!麒麟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你看它像這又像那,就是古人將眾多喜愛動物的特點都結合在了它身上。
在慈寧宮的正門慈寧門前,有一對鎏金麒麟雄踞在路旁。它們麟發上聳、兩目前視、昂首挺胸、威風凜凜。慈寧宮是皇太后、太妃頤養天年的地方,大門外設定麒麟,是希望居住在這裡的人能夠平安祥和。這也體現了皇帝敬老養老的美德。
如果追溯 “ 蝙蝠”二字,由於在 漢字中諧音通"遍福”,即”遍地是福”,可表祈福納吉之意。在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中,如果要選一個應用最廣泛、最具代表性的吉祥物的的話, 蝙蝠一定是少不了的 。
“圖必有意,意必吉祥”。作為象徵“福”的吉祥物,蝙蝠在明代已經普遍流行,清代帶有蝙蝠形象的各種祥圖案更是屢見不鮮。例如:幾個童子抓蝙蝠往罈子裡裝,構成“納福迎祥”圖案,二隻蝙蝠稱“雙福”,五隻蝙蝠組成“五福捧壽”、“五福和合”、“五福臨門”、“五福長慶”、“平安五福自天來”等五福系列。更多的是與其它吉祥物配合,演繹出“福壽如意”、“福山壽海”、“福分無疆”、“福緣善慶”、“翹盼福音”、“引福入堂”、“多福多壽多貴子”等眾多的流行圖案,不勝列舉。如果在中國傳統的吉祥物中選一個應用最廣泛、最具代表性的吉祥物的話,非“蝠”莫屬。
正殿儲秀宮門前石基下東西分設一對“銅龍”和一對“銅鹿”。請注意,儲秀宮是六宮中唯一有銅龍陳設的宮殿,而龍是天子的象徵、是皇帝的象徵,慈禧把自己的宮殿裡頭放上龍這樣一個意向,其晚年對於權力的慾望和對把權力玩弄於鼓掌的傲氣昭然若揭。
傳說中鹿能活到千歲,象徵著長壽。因為“鹿”又和“祿”同音,所以被賦予了各種幸福吉祥的寓意。清代宮廷更是製作了表現鹿題材的各種器物,比如儲秀宮外臺基下就有一對銅鹿。
大象是陸地上現存最大的動物。它們性情溫順,安詳端莊。在古代,大象被稱為“獸中之德者”,並作為富貴和崇高地位的象徵。
御花園承光門內就有一對跪著的大象。大象是犯了錯誤受到了懲罰嗎?才不是呢!傳說這取了“富貴吉祥”(負跪吉象)的諧音。
說到故宮貓,想必喜愛貓的大家對他們並不陌生,甚至很多人都想去故宮見見這麼一群神秘又高貴的貓咪。其實,北京故宮的貓,很早就有了,至少在明朝時期,就有了“御貓”!話說早在明朝時期,故宮就有養貓的習慣!在明朝著名太監劉若愚所作的《酌中志·內府衙門職掌》中,詳細記載了這麼一段,他說:“貓兒房,近侍三四人,專飼御前有名分之貓,凡聖心所鍾愛者,亦加陞管事職銜”。其中,這個“貓兒房”,指的就是故宮的養貓機構,它的職責,不僅是養貓,每過一段時間,還會甄選出一些比較不錯的貓,獻給皇帝或其嬪妃,所以,故宮養貓由來已久,也不足為奇!
後來,雖然王朝早已覆滅,故宮也沒有了皇帝和嬪妃,但是,這些當年的御貓,依然長期生活在故宮內,它們一代代生息繁衍,便有了現在不斷壯大的故宮御貓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