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在中國革命逐步走向高潮的時候,孫中山先生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這一年,國共兩黨在雙方的各自努力之下,終於統一戰線,新民主主義曙光乍現,中國革命迎來新的轉機。
風雨滄桑,歷經中國的衰變,並在衰變中高舉革命旗幟的,是活了59個年頭的孫中山。從上書李鴻章開始,到興中會和同盟會的建立和組織,他一次又一次地為中國革命開闢新道路。
這樣的先生,一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都依然不曾放下國事。有些人,用盡一生,只為圖謀一個新中國。
往紀
回顧先生的一生,我們能夠發現他一直在追求進取。
方向錯了就要改,革命不徹底也要改。跟隨先生一生都在不斷調整的藍圖,我們能夠洞見那個時代的中國,一個熱血沸騰的中國。
孫中山一生堅定革命的信念念頭,為此也曾樹下不少對敵。作為革命的方向,他是中國革命的先行者,這在當時需要具備相當大的勇氣與智謀。
面臨內憂外患,孫中山先生用曲折的方式不斷向前推進。槍打出頭鳥,當時國內政治環境複雜多變,孫中山的個人安危一直在受到多方挑戰。
保衛先行者
在此期間,先生周圍誕生了許多英雄豪傑,他們不僅保護了孫中山先生的生命安全,還在革命中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儘管有些人殊途異路,但中國革命中卻不能忘掉他們添上的畫符,我們需要用歷史的眼光看待不同時期下不同人物的最終抉擇,無論最後他們走向何方,他們的功績都不應該被埋沒。
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孫中山先生身邊的三個守護者,單就說在保護先生這一方面,他們所做的就值得人們討論銘記。
首先我們要說的這位不僅在中國革命前期做下許多成就,到了抗日時期,他也是當之無愧的抗日名將。
國共第一次統一戰線後,北伐戰爭中,張發奎就作為主力軍軍長一同參與。
其實張發奎自青年時代就加入了同盟會,那年他風華正茂,在陸軍學校中成績非凡。
直到1916年,從武昌陸軍預備學校畢業的他,才正式回到粵軍中,並將保護孫中山的任務接了下來。
在1922年的叛變中,張發奎更是在始興據山勢地形,抗擊叛軍長達半年之久。
這個時候,任誰都佩服他的堅定和優秀的指揮能力,也是因此,在第二年先生便將他升任為警衛團的團長。
抗日名將
任第12師師長時,他帶領部隊佔領汀泗橋,取得了關鍵戰役的勝利。
一次次戰役的勝利都證明了張發奎的才能,恐怕就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日後新中國成立的十大元帥中,有一大部分都曾是自己的部下。
他所代表的粵系在對抗日本人侵略時主動請纓,然而國內各方勢力忙於內鬥,出兵的請求沒有得到回應。
在淞滬大會戰中,他還任第8集團軍總司令馳援戰場,守備杭州灣並將浦東的敵人進行了大規模掃蕩。
不僅如此,雖然最終淞滬會戰以失敗告終,但張發奎所帶領的粵軍,也成為這場會戰中表現最為突出的部隊。
因為他堅定的抗日信念,多次請願上戰場馳援,他被稱為鐵血英雄。
直到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張發奎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之上,之後他還出任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
但因為各種原因以及對國民政府的失望,在1949年夏季,他便辭職決定到香港定居生活。此後軍政界再無張發奎的蹤影。
信念堅定,不畏犧牲
孫中山先生的保鏢中還有一位英年早逝的人,出生於廣東省的他是黨早期軍事工作的重要領導者之一,楊殷不僅為我黨開闢了保護情報的新方式,還領導了大大小小多次工人運動。
同樣是在青年時期,加入同盟會的楊殷,於中國共產黨建立第二年便加入了進來。在工人運動持續高漲,革命曲折前進的那段日子,他還參加了廣州起義。
因為作風硬朗,且具備了先進的思想以及革命手段,楊殷還曾擔任黨內重要職務。
1929年,他起任了中共中央軍事部部長,以及中央軍委委員,然而同年因為組織內部的叛徒,楊殷被捕入獄。
在獄中,楊殷等人不僅沒將黨的秘密告知與他們,還狠狠地斥責了叛徒的惡劣行徑。即便是知道了自己即將面臨生命的終結,楊殷也沒有放鬆自己。
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他將黨中央的使命與革命的理想信念牢記心間,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捍衛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信仰。
戰神之名,實至名歸
最後一位值得我們回顧的,便是被稱為戰神的薛嶽,他自小便進入軍校進行了系統的學習,畢業之後便加入了抗日事業的他,在戰役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因為能力突出,1924年,他更是受到了蔣介石的重用,短短一年時間,他就做到了副師長的位置。
這還不足以體現他的卓越才能,在長沙作戰時期,薛嶽用兵如神,將自己的軍事才能發揮到了戰場上,用高效的方式,為完成了兵力調配並取得了戰役的最終勝利。
他用兵神勇卻也知進退,為了避免傷亡慘重,他也用理智選擇了撤退。此外,薛嶽殲敵數量也是令人稱奇,這樣的軍事才能,使得他在國內國外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關注。
然而薛嶽的一身正氣卻為他晚年的不幸生活埋下了伏筆,尤其是李登輝上臺之後,他只能遭人欺凌偏居一隅。
結語
三個人都聲名赫赫,在各自領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們用自己的血液為中國革命灌充了新鮮內容,利用自己優秀的軍事才能各顯神通。
中國革命,正是因為有這些能夠堅定信念的人才能走到今天,無論政治立場,單說他們所做的成績都能夠令人眼前一亮。
在那個政局動盪的年代,誰都不能保證自己能夠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但三人皆是受到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啟蒙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因此,站在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立場上,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我們青年一代生活在和平年代,沒有遭受過壓迫與背叛。國家給了我們寬鬆的發展空間,我們更應該時刻警惕,堅定理想信念,建立大局意識,同中國一起參與新時代的偉大篇章續寫,打造新時代下不一樣的中國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