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見,除了我們的內蒙古自治區,在北方還有一個蒙古國。也就是我們口中常說的外蒙古。
蒙古的起源-室韋以部落形式存在,其中一支生活在額爾古納河一帶的“蒙兀室韋”,就是蒙古的前身。因此蒙古和契丹同源,都源自於鮮卑。
直到12~13世紀,鐵木真把草原各部落統一,建立大蒙古國,在其勢力範圍內所居住的各部落,通稱為蒙古人。
漠南、漠北之稱最多出現於漢武帝徵匈奴時期,這個“漠”所指的是什麼地理概念呢?
在中國北部和蒙古國之間,有一片廣袤的荒漠區,稱為“戈壁沙漠”,戈壁為蒙古語礫石荒漠之意,沙漠則指沙地。該地區總面積130萬平方公里,在亞洲僅次於阿拉伯沙漠。
從地理角度講,位於戈壁沙漠以北為外蒙,以南為內蒙。
蒙古國的祖先是漠北蒙古四部,而內蒙古的祖先是漠南蒙古十六部。歷史上,漠南蒙古的漢化程度更高,所以更加發達和文明。
早在1368年,朱元璋擊敗蒙元王朝,登基稱帝,建立明朝,當時,有一部分蒙古人得到明朝政府的許可,可以在長城以北的漠南居住生活,與漢人比鄰而居,和睦相處。而另一部分蒙古人,則被驅趕到了漠北。從這時候開始,就有了內外蒙古之分,北邊的蒙古人定居地稱為外蒙古,南邊的則稱為內蒙古。
清朝時,內蒙古,由兩部分組成:
內札薩克蒙古,由理藩院管轄。“札薩克”蒙古語:執政官。內札薩克蒙古25部,51旗。乾隆間,改歸化城土默特入山西,仍有24部,49旗。49旗又分為6個盟,曰:錫林郭勒盟;曰:烏蘭察布盟;曰:昭烏達盟(今赤峰市);曰:哲理木盟(今吉林松原市、內蒙古通遼市各一部分);曰:索卓圖盟(今遼寧阜新、北票、朝陽、河北承德各一部分);曰: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
內八旗(察哈爾八旗),由察哈爾都統管轄。今錫林郭勒盟東南,張家口赤城、崇禮、張北、康寶一部分。當地仍保留正藍旗、正鑲白旗、多倫等
喀爾喀四部,曰:車臣汗部、土謝圖汗部、札薩克圖汗部、賽音諾顏部,統稱外札薩克。
杜爾伯特部十六旗
明阿特部一旗
阿爾泰烏梁海七旗
阿爾泰諾爾烏梁海部二旗
博東齊旗、步相簿旗(同牧於呼倫貝爾,由黑龍江將軍管轄)
新土爾扈特部二旗
新和碩特部一旗
扎哈沁部一旗
科步多厄魯特部一旗
阿拉善厄魯特部一旗
額濟納舊土爾扈特部一旗
南路舊土爾扈特部四旗
中路和碩特部三旗
北路舊土爾扈特部三旗
東路舊土爾扈特部二旗
西路舊土爾扈特部一旗
唐努烏梁海部
外蒙古,除去呼倫貝爾的一部分,大部由烏里雅蘇臺將軍和伊犁將軍分別管轄
蒙古的內外之分源於地理概念和歷史上與中原王朝的關係不同而形成。
現在外蒙古約有三百多萬蒙古族,其中一半多生活在烏蘭巴托。他們由於近代收到沙俄和蘇聯的控制,其文化生活方式以及有所不同,蒙古國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就廢除了已使用上千年的傳統蒙古文字,改用利用西裡爾字母創造的新蒙古文,稱作西里爾蒙古文,這種文字到現在已經使用了近80年,滲透到了蒙古國社會的方方面面。而生活在我國的六百萬蒙古族以後堅持使用著傳統的文字。這也使得兩邊蒙古族在現代文化差異也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