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禎十七年,闖王李自成率領大軍攻破了北京,絕望的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身亡,大明王朝從此滅亡,結束了對全國的統治。
不過明朝雖然滅亡了,但是李自成並沒有完全控制天下,遠在南方還有大量的領土還處於明朝官員的統治之下,還有大量的軍隊可以繼續作戰,留都南京一直保持著一套班子,完全可以運轉起來,只差一個皇帝。因此選擇誰來當這個皇帝成了重中之重,當時的皇族並不是只有朱由檢一個人,朱元璋還有著無數龍子龍孫,他們完全可以承擔起復興大明的重任,因此在崇禎帝自殺後,南方興起了數個政權,意圖光復大明,這些政權被統稱“南明”。
如果依據當時的環境資源這些政權完全可以復興大明,即使不能恢復當年的一統天下,也可以像南宋一樣保下半壁江山,可是這些政權無一例外都失敗了,他們都重蹈了明朝滅亡的覆轍,腐敗內訌等等問題不斷出現,最終把一手好牌打爛,成功的被消滅。
南明有數個政權,其中被公認的是四帝一監國,被認為是南明中流砥柱,其餘的都是一些割據一方的小政權。
四帝一監國分別指的是弘光帝、隆武帝、紹武帝、永曆帝和魯王監國。其餘的小政權包括楚監國、潞王監國,靖江王監國、淮王監國等等。
這些政權先後興起於南方,力量有大有小,他們都抱著一個目的就是復興明朝,曾經也拼搏過,但是最後的結果就是逐一被消滅,成為了明朝滅亡最亮麗的一抹夕陽。
1、弘光帝
弘光帝名朱由崧,他是南明第一位皇帝,也是南明實力最強的時代,也是第一個被消滅的政權。朱由崧出自朱棣一脈,具體來說他是萬曆皇帝的孫子,父親就是萬曆皇帝愛子,當年差點當上皇帝的福王朱常洵。
萬曆皇帝在冊封長子朱常洛為太子後,朱常洵被封為福王,封地為洛陽。這位福王前半生果然有福,受盡了父親的寵愛,當時人們都說皇帝是“耗天下以肥福王”,是皇室富豪榜第一名。而朱常洵本人也並沒有什麼遠大志向,成天就是吃喝玩樂拼命撈錢,作為他的兒子朱由崧在父親的啟蒙下,也是沒有什麼大的志向,只要享受就行,可是誰也沒想到這樣富貴的日子會結束。
崇禎十四年,李自成攻打洛陽,面對農民起義軍,這對父子第一想到的就是逃跑,於是採取爬繩子的方式逃出洛陽,結果朱常洵被發現直接被殺,朱由崧腿快跑了出去逃到懷慶。
這個時候因為朱常洵已經死了,遠在北京的皇帝下令朱由崧承襲了福王的爵位。不過這個時候當王爺不是什麼好事,那可是重點關注目標,河南因為藩王眾多,成為農民軍進攻的重點地區。朱由崧像喪家之犬一樣,從懷慶逃到衛輝找堂叔潞王,又從衛輝逃到淮安,這才逃出農民軍活動地區,算是暫時安全。
對於現在的朱由崧而言,逃命是要緊的,他從沒想過當什麼皇帝,但是偏偏皇帝的大帽子從天而降。
就在朱由崧在淮安避難的時候,朱由檢已經自殺,國不可一日無君,大明必須推選一位新的皇帝領導大家復興大明。
按理說這個時候最合適的人選是朱由檢的兒子,但是這幾位皇子都被李自成抓了,因此必須選擇其他近支。
當時最有希望當這個皇帝的有兩個人,一個是朱由崧,一個是朱常淓。
江北四鎮軍閥以及他們的上司馬士英認可朱由崧,理由是朱由崧血緣關係最近,在明光宗一脈無人繼承情況下,身為光宗之帝福王的長子優先繼承,其實他們看中的是朱由崧一直以來廣為流傳的昏庸,胸無大志,沒有才能,這樣的人利於控制。
史可法以及東林黨人認可朱常淓,理由是朱常淓有賢名,現在國家處於危難之中,不能拘泥於血統,其實他們反對的就是朱由崧的昏庸。
由此可見南明從一開始就陷入了分裂之中,這給他們未來覆滅埋下了伏筆。
史可法以及東林黨人雖然反對,但是朱常淓確實血緣太遠,他畢竟是萬曆的侄子,這在當時無法服眾,同時再加上馬士英等人實力強大,因此朱由崧成功的脫穎而出,成為了新皇帝。
崇禎十七年五月十五,經過多番推辭等必要手續後,朱由崧登上帝位,宣佈第二年改年號為“弘光”,南明朝廷正式建立,而就在他登基之前十多天,關外的清朝已經進入了北京。
在正常人看來皇帝已經確立,下一步就是是重整河山,收復失地了,但是誰也沒想到弘光帝支撐了一年就全完了。
朱由崧當上了皇帝,雖然他給人的印象就是個紈絝子弟,但是中興大明,光復祖宗基業,名垂青史也曾經讓他一度振作,可是他振作了半天才發現自己什麼也幹不成。
朱由崧本身就是個流亡王子,無權無勢,能當皇帝完全依靠馬士英等當地實權派,因此他一上臺,皇帝大權基本上都被這些人瓜分殆盡,留給朱由崧的只是一個皇帝名號,而朱由崧本身有沒有什麼才能,根本無法奪回權力,於是就認命了,過起了得過且過的日子,享受一天是一天,於是完全不顧國仇家恨,在南京過起了醉生夢死的酒色生活。
在這個時候皇帝是眾人的領袖,理應本身作則帶領大家抗擊敵人收復失地,結果皇帝都不管了,大家還有誰去拼命,於是整個弘光朝廷瀰漫著腐敗的氣息,皇帝沉溺享樂,大臣們爭權奪利賣官鬻爵,同時軍隊內訌不斷,不去打李自成和清朝,反而一再攻打南京,就在大家一片混亂的是時候,清朝大軍來了。
對於清朝,從一開始南明的態度很明顯,就是聯合清朝消滅李自成,在他們看來,清朝沒什麼可怕,重要的是消滅李自成。
可是清朝卻不這樣想,他們要的是整個天下,因此在打敗李自成後,清軍大軍南下,由於南明軍無戰心,清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到達揚州,最終攻破揚州,史可法等人戰死。揚州失守,清軍下一個目標就是一江之隔的南京了。
兵臨城下,弘光朝廷亂成了一鍋粥,所有人不是想著禦敵保家衛國,而是想著怎麼逃跑。
弘光帝朱由崧率先逃跑到太平府蕪湖,在他逃跑後,南京陷落,隨後清軍下達了必須抓住朱由崧的命令。最後面對清軍,朱由崧的大臣田雄、馬得功、丘鉞、張傑、黃名、陳獻策等人反叛,抓住朱由崧將其作為自己投降清朝的獻禮。
如同喪家之犬的朱由崧之後被清軍押回來南京,面對這個曾經的有著中興實力卻昏庸無能的臨陣脫逃的皇帝,南京百姓無不唾罵,甚至拿磚頭石塊發洩不滿,對這一切朱由崧只能默默忍受,因為他實在沒有資格回應。
不久之後朱由崧還有家人被押送到了北京,這個時候清朝還沒有一統天下,並且因為清朝一開始是以為崇禎報仇為名入關,所以為了顯示他們寬大,對他們這些明朝宗室待遇極好,因此朱由崧天真的認為他們可以永享富貴了。
遍觀歷史,一個朝代取代另一個朝代,前朝宗室有幾個能受到優待的,清朝自然是不放心他們這些前朝宗室,現在只不過是天下不穩所以優待他們,等到局勢穩定,他們也就沒用了。
在北京呆了不到一年,清朝看到時機已到,於是以被俘的明朝宗室衡王、荊王欲起兵反清為由。將俘虜的所有明朝宗室包括朱由崧全部押到菜市口處斬。
2、隆武帝
隆武帝名朱聿鍵,他出身於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一脈,朱桱在洪武年間被封為唐王封地南陽,因此這一脈就此在這裡繁衍生息。
朱聿鍵是南明最希望中興,也最有血性的皇帝,同時他也是整個明朝最有傳奇色彩的宗室。
朱聿鍵出生在唐王府,他的父親是唐王世子朱器墭、爺爺是唐王朱碩熿,因此作為長子的他從一出生朱聿鍵就預定了唐王的位子。但是朱聿鍵一生命運坎坷。
朱碩熿十分不喜歡世子朱器墭,一心想把王位傳給小兒子,但是王位繼承他無法決定,因此他將朱器墭和朱聿鍵關了起來,想活活餓死兒子孫子,這樣就能光明正大改變繼承人,沒想到唐王惡毒,有人於心不忍偷偷給這父子倆送食物,這樣朱聿鍵才活了下來,在監獄裡一待就是十六年。
後來父子兩個被放了出來,沒想到他的父親被毒死了,在地方官員的干涉下朱聿鍵才倖免於難,並且成為繼承人,後來直接繼承唐王爵位。
或許是做了那麼多年牢,沒有享受過吃喝玩樂,朱聿鍵明顯和那些紈絝子弟的宗室不一樣,他十分關心天下大事,對大明江山憂心忡忡,因此對崇禎帝多有不滿。後來自行組織勤王軍北上要打擊入關騷擾的清軍。
這讓崇禎帝恐懼萬分,在崇禎帝看來朱聿鍵這是要謀反,於是毫不猶豫廢掉了朱聿鍵王位關進了鳳陽高牆。
朱聿鍵第二次進入監獄,受盡了苦楚,最後崇禎帝自殺,弘光帝大赦天下,他才被放了出來,這個時候清軍大舉南下,弘光朝廷在旦夕,朱聿鍵前往嘉興避難,南京被攻破後,他專程前往杭州勸說潞王監國舉起抗清復國大旗,但是被潞王拒絕,為了避難,他一路南下,去了福建。
清軍這個時候進展極快,消滅弘光朝廷後,馬上攻下杭州,俘獲潞王。因此在衢州的南安伯鄭芝龍、巡撫都御史張肯堂與禮部尚書黃道周等商議奉朱聿鍵為監國。朱聿鍵也表現將親提六師恢復中原。
清朝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閏六月二十七,朱聿鍵於福州正式稱帝,改元隆武,從而建立隆武朝廷。
雖然朱聿鍵本人有抗敵中興明朝的決心,本人也有魄力,但是隆武朝廷根本無法中興朝廷,因為這個政權從一建立就陷入內憂外患。
內友是朱聿鍵同朱由崧一樣也是個無權宗室,他當上皇帝完全是明朝故臣和當地軍閥擁立,他根本無權指揮這些人,而當地軍閥鄭氏家族擁立朱聿鍵只是為了名正言順割據福建,根本不想為他北上抗敵恢復天下,因此朱聿鍵費勁心思也只爭取道鄭成功一人效忠;外患是清軍進展迅速,隆武朝廷根本無法組織力量反抗,同時他還和浙東的魯王監國政權發生正統之爭,雙方互殺使者,兵戎相見,這場內訌嚴重消弱了隆武朝廷的實力。
清軍藉著南明內訌的機會迅速滅亡魯王監國政權然後揮師南下攻打隆武朝廷,很快贛州等地失守,為了挽回敗局,朱聿鍵甚至要御駕親征,但是鄭芝龍等人不為所動,迫於無奈,大臣黃道周主動北上抗清,但是不出意料全軍覆滅。
黃道周失敗後,朱聿鍵不能再等待了,不顧鄭芝龍家族的阻攔帶領少數人馬出擊,結果出征才發現鄭氏家族居然放棄對福建的防守,原來鄭芝龍早就和清軍約定了要投降,故此放清軍進入福建。走投無路的朱聿鍵只能逃跑,但是在逃到汀州城外時被清軍抓獲。
隨後朱聿鍵被押回福州,在新近閩江之流的時候,朱聿鍵的妻子趁機掙脫看守投江而死。
朱聿鍵本來就是個血性漢子,他作為太祖後代,現在的皇帝,決不能忍受像宋徽宗那樣受盡屈辱而死,妻子的自殺堅定了他以死報國的決心,他幾次自殺都被救了下來,最後他採取了絕食的方式,維護了自己最後的尊嚴。
3、紹武帝
紹武帝名朱聿鐭,他是朱聿鍵的弟弟,在哥哥隆武帝被俘死後,他逃到了廣州,因為朱聿鍵已死,而這個時候留在廣州的桂王朱由榔逃到了廣西,於是作為隆武帝親弟弟的他被隆武朝廷擁立為監國,緊接著稱帝,改年號為紹武,就是繼承隆武的意思。
紹武政權是南明存在最短的政權,只有四十多天,因為太倉促,連朱聿鐭登基的龍袍都是借的戲班的戲服。
紹武政權從建立就註定了無法維持,因為紹武帝同他的哥哥一樣非常重視正統,在這四十多天只關心誰才是老大,壓根不顧清軍大兵壓境,最後和永曆政權爆發內戰,這次內訌紹武軍雖然大勝,可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就在他們打的難解難分的時候,清軍悄然來到了廣州,他們趁這個機會派人混入廣州,裡應外合拿下了廣州城。
朱聿鐭本想逃走,但是被清軍抓獲,不過可以稱讚的是朱聿鐭和他的哥哥都是硬漢子,堅決不投降,並且表示“我如果喝你的一勺子水,有什麼面目見先人於地下呢!”最後自縊而死。
4、永曆帝
永曆帝名朱由榔,他同朱由崧一樣都是萬曆皇帝的孫子,只不過他出自桂王一脈。
桂王朱常瀛是萬曆皇帝第子,被封為桂王,封地為湖南衡州。
朱由榔出生在天啟年間,後來隨父親前往封地居住,因為他不是嫡子,所以最開始他只被封為永明王。
崇禎年間天下大亂,南方也不安寧,張獻忠帶著起義軍到處攻城,許多宗室都被殺死,因此衡州的桂王也是提心吊膽。
崇禎十六年,張獻忠攻下長沙,這個訊息傳來,桂王感覺不能坐以待斃,不如自己提前跑求得生機,因此在還沒有看見張獻忠的大軍,桂王父子就棄城而逃。或許沒想到這個“逃”字貫穿了朱由榔的一生。
父親跑了,兒子自然不能留下,於是朱由榔也跑了出來,可惜的是平常沒出過門,居然走散了被張獻忠俘虜,好在當時張獻忠抓的這些郡王太多,沒有在意,再加上有混入起義軍的明朝官員幫助,他逃了出來,一口氣跑到了廣西梧州和父親團聚。
老桂王長途跋涉在加上擔驚受怕一年後就死了,於是經過兄長短暫繼位後,朱由榔被隆武帝冊封為桂王。
隆武二年,隆武帝在福州被俘自殺後,在兩廣的明朝大臣認為國不可一日無君,按照血緣關係,朱由榔是萬曆皇帝之後,理應是最合法的繼承人,只不過之前被唐王搶先,現在隆武帝已經死了,應該由朱由榔繼位,正統應該回歸明成祖一脈。於是在在兩廣總督丁魁楚、廣西巡撫瞿式耜、巡按王化澄與呂大器等人在肇慶擁立朱由榔為監國。
不過朱由榔這個監國剛當上還沒來得及慶祝,清軍就攻打過來了,很快攻下了贛州。雖然贛州離肇慶還很遠,但是整個廣州文武大臣都嚇破了膽,朱由榔也害怕,畢竟朱由崧被俘被殺,隆武帝自殺,他可不想死,在堅守了十天還沒看見清軍的影子情況下他率先逃到了梧州,這讓他喪盡了人心。
朱由榔放棄廣東後,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進入廣東,被擁立為帝就是紹武帝。面對朱聿鐭的稱帝,朱由榔反覆打了一劑強心針,畢竟皇帝只有一個,皇帝果然動力十足,怕死的朱由榔馬上回到了廣東肇慶,宣佈稱帝,改元永曆。
雖然朱由榔害怕清軍,害怕農民軍,但是他不怕朱聿鐭,他一稱帝馬上就下令朱聿鐭必須放棄稱帝,而朱聿鐭自然不會同意,於是南明第二次內訌開始,由於朱由榔之前逃跑使得朱聿鐭佔了上風,可惜的是這個時候清軍已經到了,趁這個機會拿下了廣州,抓了朱聿鐭。
清軍突然到了,嚇的朱由榔馬上逃回了梧州,在他看來只要遠離清軍就沒問題,然後他所統治的地盤越來越小,而他也不短四處逃亡,成了逃跑皇帝。
肇慶被攻下後,梧州成了前線,他逃到了桂林,然後逃到了全州,在全州他發現當地官員準備抓他作為頭像的禮物,於是再次出逃,跑到了柳州。這個時候他這個皇帝如同喪家之犬一樣四處逃,根本就沒有人把他當回事,在柳州被當地人搶劫一空,堂堂大明皇帝被在自己的國土被搶劫也是奇聞。
之後朱由榔總算回到了桂林,按理說他這個逃亡皇帝不思抵抗,滅亡是持久的事,可是他卻成了南明堅持最久的政權,這主要是因為清軍在廣西進展不順,以及政策激起了百姓的不滿,全國興起了反清浪潮,永曆政權居然一舉反攻收復大片故土。
不過這次勝利只不過是永曆政權的迴光返照,很快清軍平定了內陸再次進攻,永曆政權損失慘重大片領土被清軍佔領。
朱由榔一看到這種情況再次腳底抹油跑了,不過這次他運氣不好被孫可望囚禁在貴州三年,後來被李定國發病救出,被送到了雲南昆明,此時孫可望已經投降清朝,清軍開始進攻雲南,在勢如破竹的清軍攻打之下,朱由榔一逃在逃,從昆明到永昌,從永昌道騰越,這個時候已經到了國境邊上了,在逃已經沒有地方了,對面就是緬甸。
如果是隆武帝,或許早就被激怒了,自己已經被逼到無處可去了,與其這樣不如奮死一搏,就算死也死個痛快。
可是朱由榔沒有死的決心,大明已經沒有一寸土地供我逃亡了,那我就去緬甸,只要我不死就行。
於是他毫不猶豫去了緬甸,至此南明在中國徹底覆滅。朱由榔還算是大明皇帝,緬甸還承認,因此收留了他。
不過隨著清朝統一全國,緬甸作為鄰國不得不考慮收留這個亡國皇帝對兩國關係的影響。
緬甸王莽達倒是仁至義盡,收留了朱由榔一家,但是他的弟弟莽白不同意,同時他也圖謀王位,於是借這個機會殺死莽達,之後將朱由榔作為投名狀交給了吳三桂。
被帶回昆明的朱由榔已經沒有用處了,吳三桂為了表示自己對清朝的忠心,只見將朱由榔一家人包括侍從用弓弦勒死在昆明篦子坡,至此明朝皇統徹底斷絕。
5、魯監國
魯監國名叫朱以海,他是最後一任魯王,他出自朱元璋世子魯王一脈。
朱以海本來當不上魯王,他是第五子,最高能當一個郡王,但是因為一次變動他成為了魯王,並且與清朝結下了血海深仇。
崇禎十五年,清軍再次入關到處攻城搶劫財物,這一次跑到了山東兗州攻入了城內,搶劫了魯王府,魯王朱以派以及魯王宗室大多遇難,只有朱以海混在死人堆裡才倖免於難。
因為魯王遇害,所以崇禎帝冊封朱以海為新一任魯王,朱以海從骨子裡痛恨清軍,因此他是宗室最堅決抵抗清軍的人。
朱以海當上魯王不久,李自成就攻破了北京,崇禎帝自殺。朱以海難逃到了浙江台州。
這個時候南明弘光政權建立,朱以海被任命駐守台州。結果不到一年,清軍南下,弘光政權覆滅,面對群龍無首的局面,此時明朝近支宗室下落不明或者逃得遠遠地,在浙東只有朱以海,於是張煌言等明朝大臣擁立朱以海為監國,抗擊清軍。
然而朱以海雖然當上了監國,堅決抗清,但是他無法擺脫固有的正統觀念,遠在福建的朱聿鍵直接稱帝,於是雙方為了爭奪誰才是大明正統發生了內訌,雙方都認為自己才是正統,互相挖牆腳,堅持分庭抗禮,因此這給了清軍機會。
清軍很快大兵南下,攻打魯王政權。面對敵眾我寡以及自己的家眷都被清軍俘虜,要求朱以海投降,但是朱以海堅決不投降,他表示清兵“平夷我陵寢,焚燬我宗廟”,堅決不投降。
隆武政權覆滅後,朱以海一度崛起,重新佔據了浙東,並且趁著清軍多處作戰的機會,幾乎收復了福建,但是致命的內訌再次回了朱以海的中興大業,很快朱以海佔據達地盤都被清軍佔領,朱以海不得不逃亡海上,經營舟山。
不過這個地方朱以海也沒有佔據多久,很快就被佔領,迫於無奈塔頭備了鄭成功,之後被鄭成功安排在金門居住,並且這個時候他去掉了監國稱號,之後朱以海在金門過上了窮苦日子,一度只能靠吃番薯為生,被稱為當地人成為番薯王,不過就這樣他也堅決不投降,不投降那個殺他親人的清朝,最終在康熙元年病死在金門。
6、監國潞王
潞王名朱常淓,他是萬曆皇帝的侄子,其父朱翊鏐被封為潞王,封地為衛輝。
朱常淓是朱翊鏐的三子,因為兄長早亡,故此繼承了父親爵位,因為他紀委的時候年齡幼小,一直友母親管理王府事務,因此朱常淓把全部精力都投到了繪畫音律造琴上面,沒有幹太多那些宗室胡作非為的事,在當時被稱為賢王。
崇禎十七年,懷慶府被攻破,他的堂侄福王朱由崧前來投奔他,看到侄子,朱常淓想起朱常洵慘死的事,認為懷慶洛陽開封都被李自成攻下,衛輝也不安全,因此直接放棄衛輝,直接南逃跑到了淮安。
朱常淓等人到了淮安後,崇禎帝已經自縊身亡,遠在南京的明朝大臣擁立新君。史可法以及東林黨等人表示擁立朱常淓為帝,理由是這個人有賢王的名聲,其實朱常淓本人沒看到起義軍就棄城而逃,足可以看出是個貪生怕死之輩,就算當了皇帝也無法領導南明收復失地。
不過朱常淓並沒有成為南明皇帝,因為馬士英等人實力更強,他們擁立朱由崧,最終朱由崧登上皇位。
看著侄子登上皇位,朱常淓感到自己不能再留在南京了,雖然自己不想當皇帝但是畢竟有人曾經擁戴你,如果皇帝懷疑你怎麼辦?為了保命朱常淓直接跑到了杭州,這個時候局勢混亂,朱由崧無心管他的死活因此朱常淓得以在杭州逍遙自在。
弘光政權不到一年就覆滅了,朱由崧被俘虜,對於這個結局,朱常淓嚇了一身冷汗,幸虧自己沒有當這個皇帝,否則被抓的就是自己了。
此時朱常淓最希望的就是清軍就此打住,即使打過啦也無所謂,槍打出頭鳥,自己就是一個普通宗室,只要自己不當皇帝,就算投降被俘,清朝也不會把自己怎麼樣。因此他堅決拒絕唐王要他出任監國主持大局的建議,他早就保定心思要和清軍議和。
不過局勢不容朱常淓設想,面對朱由崧被俘後國家沒有皇帝,急需一位領袖的局面,朱常淓作為近支是最合適的人選,於是被朱由崧之母還有馬士英等人強行擁立為監國。
當了幾天監國後,清軍兵臨城下,馬士英等人四散逃命,朱常淓決定開城投降,以此換得清軍開恩,畢竟自己也算立功了。
之後朱常淓被帶回了北京,不到一年,清朝宣佈明朝宗室意圖謀反,擁立朱常淓為帝,直接將朱常淓和朱由崧等眾多宗室斬殺於菜市口,或許被殺的那一刻朱常淓十分後悔自己為什麼不抗拒,要是不當這個監國興許就不會死了。
7、監國益王
益王這一益王脈出過兩位監國,分別是末代益王朱慈炲和宗室朱由榛。益王一脈出自明憲宗第六子朱祐檳,其被封為益王,封地為建昌府。
益王一脈算是明朝宗室中比較低調的藩王,藩王一代代相傳最後傳到了末代藩王朱慈炲,這個時候天下大亂,益王一脈再也不能平靜的生活在建昌,崇禎帝死後,這位益王在撫州被當地人擁立為監國,但是沒有當多長時間就被當地農民起義軍抓住,後來被救了出來,於是四處流亡,最後跑到廣東最後病死在這裡。
第二位監國名叫朱由榛,他是益王宗室,按照輩分是朱慈炲的叔叔。益王逃亡後這些宗室也四散逃命。朱由榛逃到了廣東揭陽,當時鄭成功領兵佔領揭陽,急需一位明朝宗室安撫人心,因此擁立朱由榛為監國。不過朱由榛只當了三天監國,清兵就攻破揭陽,鄭成功撤兵,朱由榛逃亡潮州,被潮州總兵殺死。
8、監國淮王
淮王名朱常清,他出自明仁宗第七子淮王一脈,這一脈最初封地在廣東韶州,後來移居到江西饒州。朱常清是最後一代淮王。
明朝覆滅後,清軍大舉南下,這些明朝宗室為了保命開始四散逃亡,朱常清也是到處逃命,最後逃到了福建。此時鄭成功佔據了福建沿海部分土地堅決不投降清朝,並且由於魯王朱以海曾經和隆武帝爭奪正統,他極端討厭朱以海,並且也不服從永曆帝,最後在南澳島擁立逃亡到此的宗室淮王朱常清為監國,改年號東武,意圖復興明朝。
不過鄭成功實力弱小最後為了聯合永曆帝抗清,承認永曆帝正統,下令朱常清取消監國身份。
朱常清就這樣莫名其妙的當了名不副實的監國,不到一年又莫名其妙的丟掉了,或許是打擊太大,被取消監國後他就死了。
9、監國楚宗室
這位監國名叫朱容藩,出自朱元璋六子楚王朱楨。當年朱元璋攻下武昌的時候恰好朱楨出生,
那次朱元璋十分高興,早早地就定下了朱楨封楚王,封地武昌。
朱楨年長後到達武昌,此後明朝兩百多年他的後代一直居住在武昌。朱容藩是朱楨的後代,但不是嫡系,他出自朱楨第七子通城王一脈,不過傳到朱容藩這裡他沒有混到郡王,也沒有得到什麼高階爵位,就是個無事可做的閒散宗室。
崇禎十六年,張獻忠攻破武昌,殺死楚王還有楚王宗室,朱容藩逃出武昌,從此開始他四處招搖撞騙的一生。
他在明朝官軍和起義軍中縱橫捭闔,以郡王和楚王之子四處騙人,後來投奔永曆帝,被重用。
後來朱容藩權力越來雨大,他野心也逐漸膨脹,開始自稱楚王世子天下兵馬副元帥,居然拉攏到一批人馬。
後來朱容藩佔據四川忠州,於是在這裡自稱監國,在忠州設定自己的小朝廷,自己過起了天子的生活。
不過朱容藩畢竟是假貨,再加上實力本來就不強,因此很快就被打的丟盔卸甲,最後狼狽而逃,最後被當地土著殺死。
10、定武帝
定武帝是南明一支特別力量,他更像是一支自立的獨立政權。甚至於對於定武帝本人也有疑問。因為所有記載定武帝名叫朱本鉉,朱元璋第二十子韓王朱松的後代,不過不是嫡系只是宗室。但是韓王朱松的後代並沒有本字輩,因此也有人認為這位定武帝就是另一位韓王后代朱璟溧,總之到現在也搞不清楚,不過在陝西四川甘肅這一帶確實有一支隊伍打著韓王的旗號反對和清軍甚至反對永曆帝。
擁立朱本鉉的這支隊伍其實是明朝宗藩的敵人張獻忠的部件郝永忠帶領的。郝永忠外號郝搖旗,在張獻忠死後,面臨清軍和永曆帝的打擊,於是改變旗幟,宣佈反清復明,擁立朱本鉉為首領。在隆武帝死後,朱本鉉就稱帝,改元定武,堅決不承認永曆帝,但是因為清朝忙於剿滅永曆帝,再加上定武政權地處偏僻,因此清軍一開始並沒有全力圍剿定武政權,等到永曆政權徹底滅亡,清軍開始全力消滅定武軍,最後經過大戰,定武軍全面潰敗,在混亂中朱本鉉下落不明。
11、監國靖江王
靖江王是明朝最特殊的藩王,因為他並不是朱元璋的後代,他是朱元璋大哥的後代。當年朱元璋大哥留下一個兒子朱文正,為朱元璋奪取天下立下大功,但是叔侄兩個最後反目成仇,朱文正被朱元璋幽禁而死。
朱文正留下一個兒子朱守謙,於是朱元璋特意封其為靖江王,封地桂林,並且規定靖江王待遇和親王一樣,因此在明朝二百多年中靖江王始終都是特殊存在。
明朝滅亡的時候,在位的靖江王名叫朱亨嘉。崇禎帝自殺後,朱亨嘉看到弘光帝,魯王潞王唐王先後建立政權,他也動了稱帝的心思,於是以東宮太子自居,並且在桂林稱監國,他歸根到底不是朱元璋的後代,為了服眾,他宣佈恢復洪武年號,改當年為洪武二百八十七年,藉此以拉近和朱元璋的關係,從而將朱棣和其他明朝皇帝合法性取消。
朱亨嘉開始確實拉攏到了不少官員支援,而且本人也確實有一些才能,不過他的出身始終是他建立政權的最大不足。
很快唐王朱聿鍵得到了大多數明朝舊臣和宗室的支援,還沒做出任何業績的朱亨嘉瞬間就成了叛逆,於是朱聿鍵下令平定。
面對隆武政權,弱小的朱亨嘉根本就無力抵抗,直接戰敗最後被抓,送到福建被廢,後來囚禁在連江,最後被處死,於是靖江王監國政權就這樣胎死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