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而1900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更是標誌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慈禧太后的一句“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更是讓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
而在一般人的視線中,李鴻章作為《辛丑條約》的簽字人,要負有很大的一部分責任,而在他的繼子中也有人反對李鴻章賣國求榮,這名繼子就是李經方。
少年有為,成為朝廷命官多次參與外交談判
李經方1855年6月出生。原本是李鴻章的六弟李昭慶之子。後來過繼到李鴻章家中當長子。李經方自小就聰明機智。在被送到私塾之後更是被李鴻章寄予厚望,甚至專門請英語老師來為他講述英語。在27歲時參加科舉考中了舉人。
位列江蘇省第38名。隨後出任美國大臣參贊官,升任二品大官。隨後又出任日本大臣。1894年甲午戰爭清朝戰敗之後。李鴻章被派往日本進行談判。在《馬關條約》的簽訂過程中,李鴻章在日本遇刺。
而在李鴻章療傷期間,則由時任日本大臣的李經方代替李鴻章進行《馬關條約》的簽訂。隨後又任割臺特派大臣負責割讓臺灣等事宜。在與日本交接完成事宜之後,李經方就一直在上海避居。不願回京覆命。
李經方
隨後為了對抗日本,李鴻章開始訪問歐洲各國的同時尋找潛在的盟友。這時李經方因為長期進行外交事務的工作,精通多國語言,便被李鴻章選為了隨員一起訪問歐洲各國。
抵達沙皇俄國時,沙皇破例秘密會面了李鴻章與李經方,雙方就各種事宜展開了會談,並在最後簽訂了《中俄禦敵互相援助條約》。隨後李鴻章和李經方又啟程前往德國,拜見德國皇帝並上呈國書。隨後又前往荷蘭,比利時,法國等地訪問和遊歷。
之後再次前往英國覲見英國女王,就中英兩國海關關口的關稅增長進行討論。最後前往美國,會見美國總統克利夫蘭。之後又乘坐輪船返回了天津。這一段看似光鮮亮麗的外交成果背後很快就因為義和團運動而被戳穿它脆弱的外衣。
反對簽訂《辛丑條約》
在《馬關條約》簽訂之後,清政府已經無力再支付賠款。只好繼續壓榨人民,百姓已經苦不堪言。而主持朝政的慈禧太后也因為洋人對於朝政的干涉讓她懷恨在心。這時山東等地開始興起了義和團運動。
隨後義和團逐漸擴散到全國各地。而北京也有著一定數量的義和團員。此時慈禧太后因為常年對於洋人的懷恨在心而決定反抗。再加上有守舊大臣向慈禧太后進言“義和團刀槍不入”。就有了之後大清向所有世界列強宣戰的場面。
但隨後的東郊民巷巷戰之中,義和團在機槍陣地面前被撞得頭破血流。清軍與義和團聯手都沒法拿下只有幾百人的衛隊。最後聯軍從大沽口一路直下,從天津直抵北京。慈禧隨即又跑了。
留下李鴻章和恭親王奕劻在北京同外國人商量談判事宜。而在隨後面對八國公使的無理要求下,早年寄希望於洋務運動而讓清政府復興的計劃破產之後,李鴻章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來挽救這個岌岌可危的腐朽王朝了。
此時李經方站出來,他反對《辛丑條約》裡面各種賣國條款。隨後向李鴻章提出拒絕簽訂《辛丑條約》,但在洋人的大艦巨炮面前,李鴻章明白,這些都是痴人說夢。最後還是在《辛丑條約》上簽字畫押。
李鴻章病逝後繼續為封建制度效力
隨著《辛丑條約》的簽訂,李鴻章也在一年之後抑鬱而終。李經方在護送李鴻章的靈柩返回祖籍後。又跟盛宣懷到上海參與了與英國的通商條約的談判。之後又負責中國的滬寧鐵路線段的籌建。
並且為了恢復中國的國家主權,經過多次交涉終於將長期由外國人把持的郵政總局從稅務司轉移到郵寄司。並在隨後出任中國郵政總局第一任局長。但之後由於辛亥革命的爆發,李經方最後被迫罷官歸家。
中華民國成立後,李經方和兄弟李經邁開始逐步整理李鴻章之前的種種事蹟,並將其編輯出版。希望為李鴻章留下一個在世間的證明。
但在1917年,李經方和李經邁兩兄弟卻大力鼓吹張勳復辟。結果不出所料地復辟失敗,民主共和的觀念早已經深入人民的心中,歷史從來不能開倒車。
李經方隨後就前往大連,因為復辟失敗以及民主觀念對於他的衝擊太大,隨後他便終日閉門不出,在1933年時立下遺囑交代自己死後的一些事宜,最終在1934年他八十大壽後不久病逝。
李經方一生
縱觀李經方一生,早年受李鴻章影響,成為了清朝官員中向西方學習的洋務派成員。但因為長期陪同李鴻章工作,自身在政治上建樹較少。但他仍然為了維持清朝在世界上的顏面而嘔心瀝血。
一直到《辛丑條約》前夕,他都竭力希望清朝能夠保持體面的國家尊嚴。但現實卻是十分殘酷,而他似乎也接受了這樣的現實。此後從中華民國時期開始,他便淡出政壇,專心為李鴻章撰寫傳記,盡力讓他能夠在死後仍然體面。
即使後來的張勳復辟中他支援復辟封建王朝,但心裡也十分清楚這已經是過時的產物。所以也僅僅是在口頭上說說,並沒有用實際行動去支援。在絕對的強者面前,弱者沒有任何資格去談論條件。中國在近代以來已經吃夠了這個苦頭。
因此在新的時期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用自己的力所能及的技能去建設日益強大的祖國,才能讓我們的子孫後代有更加安逸的生活環境,讓我們中國人能夠在世界上抬起頭來而不是讓外國人還以為我們都是清朝遺老,是東亞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