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紅軍有著堅定的信念,紅軍有著高遠的理想,紅軍有著優良作風,紅軍有著鐵的紀律,紅軍有著頑強的戰鬥力……不過,“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任何一支軍隊都是需要後勤保障的,紅軍也不例外。古代軍隊要發餉銀,紅軍發不發呢?
這個問題要分階段來看。
一、在紅軍創立之初,曾經短暫地發過餉銀
1927年8月1日,著名的“八一”南昌起義爆發。參加南昌起義的部隊,後來成為紅軍的來源之一。由此,8月1日成為工農紅軍成立的紀念日,後來又成為解放軍的建軍節。
那時候,由於後勤部門來不及建立新的供給制度,我軍仍然仿造舊式軍隊的傳統做法,實行薪餉制度,給官兵發放一定數額的餉銀。這段時間,紅軍官兵餉銀都多少呢?
1928年7月3日,劉明昭在一份《軍事問題補充報告》中比較了紅軍士兵和軍閥士兵的餉銀標準。文章提到:“四川二等兵月餉六元六角,還八折發下;廣東二等兵月餉毫洋十元另(零)五角或甚至於久不發餉……至於南方的新軍閥,自背叛革命後……他們的餉,一月只有十元零的毫洋,常是幾月不發。”。
相比之下,紅軍士兵的餉銀高得多,“紅軍月餉二十元與分配土地給士兵”。這就是說,紅軍士兵餉銀是軍閥士兵的2倍多,而且還分配土地。
不過,由於我軍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主要靠打土豪得來的財物和繳獲敵軍的戰利品來維持其各項開支,薪餉制度難以為繼。
而且,在舊式軍隊裡,軍官的待遇遠遠超過士兵。比如,起義部隊裡軍官的伙食標準是四菜一湯,高於普通士兵。如果繼續實行這種舊式薪餉制度,不但會給後勤保障帶來巨大的壓力,還會妨礙官兵之間形成平等的關係。
基於這種原因,在1927年9月進行的“三灣改編”中,我軍第一次對舊式軍隊的薪餉制度進行變革,規定紅軍官兵待遇一律平等,建立士兵委員會參加經濟管理等。士兵群眾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士兵群眾的革命熱情大大地激發起來,士兵有了當家作主的感覺。紅軍出現了一種官兵一致、上下平等的新型官兵關係。
二、從1928年開始,由供給制度取代了薪餉制度
薪餉制度在紅軍中沒有維持很長時間。1928年3月10日,《致湘鄂贛三省委信》的軍事運動部分中指出:“工農革命軍的餉銀製應取消,改為一切給養由公家供給,另發零用費。”從當年5月開始,薪餉制度全面取消,改為供給制度。
在這一制度下,紅軍官兵的個人生活必需品全部由公家供應實物,另外發給少量零用錢。這個“零用錢”是我軍最初的軍人津貼。
在具體實施中,供給制度有兩種做法。第一種是在根據地時,所有官兵按照標準供應糧食,此外每人每天另發0.05元錢菜金。第二種是部隊離開根據地後,每人每天發0.15元,其中0.1元為糧食錢,0.05元為菜金。這樣一算,紅軍官兵每月的菜金(零用錢)有1.5元,不算低了。如果遇到沒收財產或有農會捐贈時,零用錢會漲到每月4—5元。
此外,經士兵委員會討論同意,連隊會把伙食費裡結餘的少部分錢發給就餐官兵,這叫“伙食尾子”。1934年末,紅軍突破湘江封鎖線到達貴州境內的烏江南過新年時,每名士兵分給了5角錢“伙食尾子”。1935年1月,紅軍攻佔遵義城後,部隊每人又分了5角錢“伙食尾子”。
那時候我軍在各地有根據地,根據地的做法不太一樣。在經濟條件較好的閩西革命根據地,官兵的伙食費和零用錢都高於其他地方。
1930年3月25日,《閩西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宣言及決議案》法案公佈,第71條“優待士兵條例”規定:“改良士兵生活,每月每名發伙食費至少大洋四元五角,零用至少兩元,有錢多發,軍衣軍用品儘可能完備。”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軍閥部隊裡的官兵餉銀較高,每月從幾元到十幾元不等,但他們經常不足額髮放,甚至幾個月不發餉銀,軍官剋扣士兵餉銀更是家常便飯。而在紅軍部隊,官兵的伙食費和零用錢發放執行一個標準,公開透明,而且足額髮放,決不允許剋扣。
許多從軍閥部隊過來參加紅軍的起義官兵和俘虜兵都明顯感覺到,兩支軍隊的不一樣。正如一幅曾經廣為流傳的對聯裡說:“紅軍中官兵夫,薪餉穿吃一樣;軍閥裡將校尉,起居飲食不同。”紅軍的物質條件雖然較為菲薄,但個個精神飽滿,作戰勇敢。
三、技術人員的津貼高於普通官兵
我軍從一開始就對技術人員予以優待,體現在供給制度上,就是他們的津貼高於普通官兵。
1935年12月17日,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頒佈了《關於技術人員技術津貼等級規定》的命令。命令中規定:無線電技術、醫務人員、電話技術人員、紅軍學校軍事教育專家屬於技術人員,他們的津貼等級分為3等。最高為一等,每月12元。其次為二等,每月為8元。最低為三等,每月為4元。
1936年12月4日,工農紅軍前敵總指揮部頒佈了《關於建立嚴格的供給工作制度,統一各項費用標準的訓令》,對衛生人員和電務人員的津貼進行了細化。
衛生人員的津貼費分為6等:一等15元,二等12元,三等8元,四等6元,五等4元,六等2元。電務人員津貼分為5等:一等15元,二等12元,三等9元,四等5元,五等2元。
在戰爭年代,擔任救死扶傷重任的衛生人員和接發電報的電務人員非常辛苦,津貼高一點實屬情理之中。
紅軍實行的供給制度對紅軍的生存發展起過重大的作用。《井岡山的鬥爭》 一文中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改革,它密切了官兵關係,對幹部的改造也起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