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有福之州,八閩首府。公元前202年已經建城,歷史上長期是福建的政治中心,也是近代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
1930年代,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尚未踏進福州,那時的福州是一副怎樣的城鄉風貌和生活景象呢?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那段歷史現場吧。
這座橋是明萬曆六年(1578年)建造的,石樑木面。
當年閔人女子的勤勞可見一斑。不過,這對當地女子來說還不算重活,後面還有比這還重的活呢,往下就可以看到。
當時,沿江兩岸稅局、海關、銀行、旅館、飯店、汽船會社、碼頭等,一應俱全。
馬尾是中國近代海軍搖籃,位於閩江下游北岸,距閩江口17海里,是福建省的軍商要港,福州的水上門戶。
1884年8月著名的中法馬尾海戰就在此展開。
同時,值得福州人甚至全體福建人驕傲的是:1930年代中國工業產值前10的工業企業,僅福州就佔了兩個:
一個就是在此處的馬尾造船;
另一個是倉山造紙。
疍(蛋)族人以舟為屋,終年生活在江海之上,因他們的船形似蛋,而得名,也被稱為“海上吉卜賽人”。
作為一個特殊的歷史性民族群體,“疍族”生活習俗的最大特點就是“浮家江海”,“以舟為居”,數百年來一直過著水上的“遊牧”生活。
在晃晃悠悠的水天之間,捕捕魚,織織網,做做飯,度過自己搖曳的一生。
你是不是突然感覺這“海上吉卜賽人”的生活也挺愜意的?
西湖公園的門樓
這是一座有著1700多年曆史的古典園林,也是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園林。
民國時期1914年開闢為對外開放的公園。
當時福州連日大雨,江水暴漲,全城一片澤國,人們只能涉水而行。
仔細看,右前方有個警察模樣的人背對著鏡頭立在水中,應該是在執勤吧?
在南臺島上遠眺福州,對面就是福州北城。
這裡又出現閔女挑擔,似乎挑得比上面一位女子重得多。但真正的重活仍沒出現,請繼續看下邊。
看來China=拆哪?這是有傳承的啊!
民國政府當年也這麼幹過。哈哈~~
她頭上的三把簪頭飾是很有當地特色的哦。
據說是明嘉靖年間,倭寇侵犯,福州女子把有防身功能的鐵簪子隱藏於髮髻中,以備護身之用。
後來慢慢演變,簪子變成用銀來製作,成了一種頭飾。
武器也能變首飾,福州人民多智慧!
于山,為戰國時古民族“于越氏“的一支居住在此處而得名。
漢代臨川何氏九兄弟曾在這裡煉丹修仙,故又名九仙山。
這座白塔為五代十國時期閩國之君王審知在公元904年所建,主要為其父母祈福,明代嘉靖年間曾被火毀,1548年重建。
明朝為防範倭寇進犯而修建的烽火瞭望塔,發現有倭寇,就點燃烽火示警。
一提到倭寇,你心裡的定義是不是‘騷擾中國沿海一帶的日本海盜’?
其實這種認知和歷史真相是存在距離的。
倭寇中的日本人數量是很少的,大部分是中國的走私貿易者。
明朝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後,海上貿易被嚴厲打擊,沿海民眾生路也一下被切斷,只好由商轉為寇,這部分人才是倭寇的主流。
而且,倭寇的頭領絕大部分也不是日本人,而是福建、浙江的中國人。
遠處只見僧人在地上勞動,寺廟的白牆倒映在水中。
該寺建在海拔455米的鼓山山腰,前為香爐峰,後倚白雲峰,有“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的奇特建築格局。
寺院始建於783年,初名華嚴寺,1407年改稱湧泉寺,明代曾兩次毀於火災,後來相繼修復、擴建。
1699年,康熙親筆御書“湧泉寺”,高懸於天王殿寺門之上。
鄉間小道曲折蜿蜒,行人,挑擔的老百姓行走其間。
好一副和諧寧靜的畫面!
仔細看可以看出這些撐著筏子的都是女子,他們透過在閩江,將山區出產的毛竹一批批運出去。這活是不是比上面挑擔的女子還要重呢?
不知你此刻是否會想:這些重活不是該男人幹嗎?男人都去哪了呢?
我也不解,難道男人都下海捕魚去了嗎?
知道這段歷史的朋友,請在文末留言給大家解惑。
下面這位女子要乾的活兒就有點特殊了。
上圖和標題均為1937年02月23日的《號外畫報》所刊登。
她的活兒應該也不輕鬆吧?
當然,凡事想找例外,一般都能找到,請看下圖:
只是不能確定他們就是福州當地人,那個年代有沒有跨地區、跨省旅遊的呢?
以上內容都偏生活,但完整的歷史也不應該只有生活。
下面,咱來點硬核的!
關於新生活運動,源於老蔣當年萌生的“政教一體”領袖的政治意圖。
蔣介石於1934年,在南昌首先發起一場旨在改造中國人日常行為的運動,被其稱為新生活運動,蔣想以此在全國立“規矩”。
陳儀曾是蔣介石的同學,當年也曾東渡日本,在日本和蔣一起在日本士官學校學習,並加入光復會。
1934年十九路軍在福州公開反蔣的“閩變”結束後,陳儀被老蔣派到福建省主席兼綏靖主任,整肅福建軍政。
陳儀對自己的老同學、當然更是頂頭上司的蔣介石所大力倡導的運動,當然是不遺餘力地貫徹落實。所以才會如上圖那樣開大會,任總主席,激情彭拜地致詞。
這位蔣的老同學,1945年曾奉命收臺,後來也曾被蔣調到他的老家浙江任省主席,1950年卻被蔣槍決於臺灣。
而隨著1930年代的結束,日軍侵略者的鐵蹄下,福州也未免於難。
作為當時福建省首府,福州在1941年和1944年兩次淪陷。
日軍在福州及其平潭、林森(閩侯)、長樂、福清等地犯下了許多駭人聽聞的罪行,給福州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詳情,關注以後可寫文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