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和佟養性,作為降清的明朝漢人,一個是名相范仲淹之後,滿清開國文臣之首,另外一個是皇帝外戚勳族,且嚴格說起來,二人一個是布衣,一個是商人,都沒有在明朝中任職,最終沒有被乾隆列入《貳臣傳》中。
但有這麼兄弟三人,實實在在地曾是明朝將領,又一起投降滿清,受到提拔重用,而他們既沒有范文程那樣的家世和功績,也沒如佟養性般成為皇帝外戚勳族,最後卻也成功洗白,幸運地沒有列入《貳臣傳》中。
他們就是石廷柱兄弟三人。
守衛廣寧 戰略要地
這三兄弟當時在明朝的官職並不算高,老大石天柱是個六品千總,手下有著五百餘人。老二石國柱官職也差不多。老三石廷柱官職略高些,是個五品守備,負責錢糧等後勤保障。
雖然官位不高,但三兄弟所駐守的城市廣寧衛(今遼寧省北鎮市)確是遼東極為重要之地。它是鎮守山海關的門戶,是保衛明朝京城的屏障,當時明朝在東北最高的軍事機關—遼東總兵府就設在這裡。
明天啟二年(後金天命七年,1622年),努爾哈赤率軍攻打廣寧衛,此前瀋陽、遼陽等核心重鎮都已被攻陷,遼東之地幾乎全部落入後金之手。因此廣寧衛作為遼西的咽喉之地尤為重要。
經撫不和 防線不穩
當時駐守廣寧的是遼寧巡撫王化貞,此人是明朝奸臣太監魏忠賢的心腹,沒有什麼軍事指揮經驗,且好大喜功,吹噓說自己用6萬人三個月就可以掃平後金。
當時的遼東經略(類似今天軍區司令)熊廷弼雖然很有軍事才能,但他是東林黨人,又主張堅守,與王化貞二人不和。
而廣寧十幾萬部隊都由王化貞管理,駐守山海關的熊廷弼徒有經略的虛名,兵力只有數千人。
努爾哈赤率五萬大軍前來,先是攻打廣寧衛外圍防線西平堡。守將羅一貫派人飛報遼寧王化貞。
王化貞聽信其心腹中軍孫得功的計策,把廣寧的十幾萬兵力,都交給孫得功和祖大壽前去增援。
熊廷弼則派劉渠、祁秉忠帶人前來增援。
叛臣出賣 忠臣殉國
雙方在平陽橋遭遇,只是眾人沒有想到的是,孫得功早已被李永芳策反,投降了努爾哈赤。
剛一交戰,孫得功就帶人臨陣逃跑了,把數萬明軍全部衝散,努爾哈赤趁機大舉進攻,明軍幾乎全軍覆沒,祖大壽逃往覺華島,劉渠、祁秉忠等人戰死。
當時的戰況極其慘烈,據說後來一直到了乾隆時期,這一帶還能撿拾到當年明軍戰死者的骨骸。
平陽橋一戰,解救西平堡的援軍全部被滅,廣寧再無可用之兵。
西平堡守將羅一貫以自己僅有的三千人與努爾哈赤五萬人血戰數日,且凜然拒絕了李永芳的勸降,說:“豈不知一貫是義士!”
後來他的一隻眼睛被箭射傷,最後火藥用盡,眼看已無力迴天,羅一貫面對京城叩拜說:“臣力竭矣!”然後橫劍自刎,部下也全部殉國。
廣寧失守 遼東全陷
孫得功這個叛徒,這個時候又回到了廣寧城,到處散播“敵人已經打進城來了,快跑”的訊息,城中之人潰散而逃。
那位遼寧巡撫王化貞聽到訊息後,內心徹底崩潰了,趕緊帶著兩個僕人從已經混亂不堪的廣寧城中逃跑了,鎮守山海關的熊廷弼聽說後也帶著自己僅有的五千餘人撤退了。
在撤退的路上,兩人遇上了,”面對王化貞提議的再奪廣寧,熊廷弼沒有理會,而是直接放棄了錦州、寧遠,並分兵5000給王化貞,命令其斷後,自己領著二十餘萬軍民逃回山海關內去了,王化貞隨後也逃到關內。
二人逃到關內後,隨即被革職查辦,逮捕入獄,先後被處死。
就在王化貞等廣寧官員逃跑兩天之後,孫得功帶著守備張士彥、黃進、石廷柱,千總郎紹貞、陸國志、石天柱等人出城投降,具乘輿,設鼓樂,執旗張蓋,迎接努爾哈赤大軍入城。
努爾哈赤自己也沒有想到,這麼重要的一座城池,就這樣輕而易舉的拿下了,自此山海關以外的整個遼東完全被後金佔領。
兄弟歸順 子孫榮耀
而在這些投降的明朝將領中,石廷柱“性多謀略,遇事明敏”,受到努爾哈赤賞識,被封為遊擊將軍,和孫得功一起管轄一眾受降人等。
此後他歷經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三朝,參與討伐明朝、察哈爾部、朝鮮、李自成等,幫助平定山東、山西、河南,立下赫赫戰功。歷任總兵、都統、鎮海將軍等職。
大哥石天柱後來任刑部承政,二哥石國柱任兵部尚書。
石廷柱的第三個兒子石華善,娶努爾哈赤十五子豫親王多鐸之女,生長子石文炳。後來多鐸的女兒去世,石華善又續娶了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的女兒,生子石文焯。
石華善官至定南將軍。三藩之亂時,駐守茶陵時,因不敢進兵,被解去將軍印。康熙三十四年六月去世。
石廷柱第四子石琳,官至兩廣總督。康熙四十一年(1702),病逝任上,年64歲,賜祭葬如例。
順治十四年,石廷柱以少保兼太子太保致仕,並進封三等伯。順治十八年(1661)二月去世,年63歲。贈少傅兼太子太傅,諡號忠勇,立碑紀功。
石廷柱去世後,其13歲的孫子石文炳襲封三等伯爵位。後來石文炳又娶努爾哈赤長子禮親王代善之孫貝勒常阿岱的第二女為妻。
石文炳官至副都統、正白旗漢軍都統、福州將軍。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十一月,病逝於赴京師途中。年47歲。
石文炳之弟石文焯,累遷河南巡撫、兵部尚書、禮部尚書。雍正十三年(1735)正月去世。
石文炳之子觀音保官至正白旗蒙古副都統,其孫石三泰乾隆時由藍翎侍衛官至戶部侍郎、參贊大臣,在平定大小和卓之亂時陣亡,追封三等子爵,諡果勇,影象供入紫光閣中。
石氏一族在投降清朝的諸多明將裡,可以說待遇是相當優厚的了。
奏疏清白 免成貳臣
康熙二十七年(1688),看到佟養性一族由漢軍旗改為滿洲旗,石華善上疏說,臣高祖布哈,原是蘇完(今吉林省撫松縣)人,本姓瓜爾佳氏,明成化年間,授建州左衛都指揮僉事。曾祖父阿爾松阿明嘉靖年間襲職。祖父石翰舉家遷到遼東,從此就以“石”為姓氏。
但祖父臨去世時曾囑伯父石國柱、石天柱和父親石廷柱,說他雖暫居漢地,仍心戀故土。希望伯父和父親能夠完成他的遺願,建功立業,迴歸本族。
後太祖努爾哈赤兵臨廣寧,臣伯父石國柱、石天柱和臣父石廷柱,率領將士出迎,並獻上廣寧城。太祖努爾哈赤非常高興,說我國之人仍歸我國,應該要特別優待恩遇。
從此父親石廷柱每次隨軍出征,無不奮勇當先,太宗皇太極知道父親本是滿洲人,因此命他統轄滿洲精兵。後太宗設立漢軍八旗,才改封為漢軍正白旗旗主。父親雖然統領漢軍旗,但卻實實在在是滿人,請皇上細察。並請求改回滿洲旗籍。
康熙皇帝一看,敢情人家與那些投降的明朝將領們不同,人家是認祖歸宗,重回本族,大筆一揮,同意其改為滿人。
於是石氏一族,改回瓜爾佳氏,石文炳這一支也從漢軍正白旗改入滿洲正白旗,成了正兒八經的滿人。
乾隆皇帝編寫《貳臣傳》時,也自然沒將當年從明朝投降過來的石廷柱兄弟三人列入其中。
而當年那位暗地降清,幫助努爾哈赤拿下廣寧城的孫得功卻被列入《貳臣傳》中,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當年在西平堡中死戰殉國的羅一貫則被乾隆賜封“忠烈”,一直被後人建祠祭祀,稱頌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