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刷小影片的人,肯定見過他吧↓
“得~ NICE!”
只要把他的表情包放在影片末尾,總能莫名增加不少喜感。
這個老爺子是誰呢?
其實,他是英國的一名兒童書作家,叫邁克爾·羅森。
老爺子今年75歲了。
他寫過140本書,曾經拿過英國童書桂冠獎。
好多英國人都是看著他的兒童書長大的。
他喜歡給孩子們講故事,專門在油管開了個頻道,
雖然不是專業演員出身,但老爺子簡直是憨豆先生分豆。
誇張的表情,生動地講述,
大朋友和小朋友都能看得津津有味。
現在的網友們去看,估計每一集都能截出一堆表情包:
“當你偷偷吃媽媽做的巧克力蛋糕:”
“我們以前有個老師,超級嚴格,在她的課堂上,不準呼吸!”
於是我們就:
當然,這是惡搞誇張的啦~
那個最有名的nice表情包也是出自頻道中的其中一個影片。
我們吃燙土豆:吹一吹,涼一涼,放嘴裡,der~ nice!
我爸:直接一大口挖進嘴裡,最後狂煽嘴,大口喘氣,狂噴土豆末!
老爺子線下也是如此,
跟小朋友們講故事,眼神,表情,動作完全是沉浸式演繹。
羅森老爺子表演時似乎永遠都很快樂,
但一放鬆下來,你會注意到他的眼神似乎有一種悲傷。
雖然整天都在逗人笑,但羅森的人生卻透著傷心的底色。
羅森老爺子出生在英國米德爾塞克斯的一個猶太家庭。
他的童年是快樂的。
他父親是英文教授,母親也當過小學老師。
父母雖然重視孩子的教育,但也給了他很大的自由。
“他們都是很幽默搞笑的人,喜歡講笑話,講故事,唱歌。
我爸喜歡用各種不同的語言給我們唱歌,還喜歡給我們讀詩歌和戲劇——尤其是莎士比亞的。
所以我小時候,滿腦子都是那些詞彙。”
“我哥哥比我大4歲,他在學校不管學了啥, 都覺得必須回家教我。他也是很搞笑的人,同時非常擅長模仿身邊的人。比如我爸媽。”
因為這種家庭環境,羅森從11歲起就開始寫故事,寫詩歌,學表演。還在業餘參加了一個表演俱樂部。
大概17歲時,他學過一段時間醫學,但後來還是去牛津大學讀了英文專業。
羅森從小就愛打抱不平,大學時兩次被捕,一次是因為參加了反越戰的遊行,一次是為了抗議牛津大學的理髮師拒絕給黑人剪髮。
大學畢業後,他進入BBC實習,成為當年最有前途的實習生之一。
結果,才幹了3年,他就被炒魷魚了。
而被炒的原因,不是因為他的能力,而是因為他的左派政見。
據說,當時英國的情報機關“軍情5處”在廣播大樓也有辦公室,當時羅森拍的一部法國哲學家Régis Debray的紀錄片引發了不小的波瀾,再加上他在另一個專案中用了美國士兵被用來測試LSD藥物的片段而遭到美國大使館的投訴。
軍情5處建議解僱他,BBC同意了。
於是,羅森就徹底丟了工作。
從那之後,他就成了自由職業者,開啟了自由創作之路。
其實這對他也是一種解脫。
之前在BBC,羅森也負責過兒童教育節目,但他發現,BBC對教育的理解很狹隘,機構事先制定了創作的方向,完全壓制了個人的創造力。
沒有了單位的束縛,羅森就各種放飛了。
他專心做自己最喜歡的事——給孩子們寫故事。
他有種特殊的魔力,
可以用最接近孩子的語言表達出孩子們喜歡看的故事。
因為兒童書很暢銷,
羅森寫了一本又一本,樂此不疲。
他在1989年寫的《我們要去捉狗熊》獲獎無數,還拿到了“最大閱讀課”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2014年這本書的一場讀書會,線下有1500個孩子參加,另外線上還有3萬名聽眾。
可見羅森老爺子的魅力。
但給孩子們帶來無盡快樂的羅森,
自己卻遭遇了最撕心裂肺的痛苦。
1999年,經常出現在他故事書中,他極其疼愛的二兒子突然因為腦膜炎球菌性敗血症去世了,年僅18歲。
那天,家裡只有羅森跟二兒子。
兒子去世前一晚,他就發現兒子發燒了。
他以為只是感冒,沒有太在意,
跟他輕聲說了晚安,就自己去睡覺了。
結果第二天早上,他再來看兒子時,他已經是一具冰冷的屍體。
“我不知道,他的發熱原來是敗血症的開端!”
他自責,心碎,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悲痛。
“直到今天,我依然可以清晰的看到最後一次跟他說晚安的畫面。”
一個總是給人帶來歡樂的人遭受了喪子之痛,他被厄運砸懵了。
他會無緣無故在洗澡時大叫,把勺子狠狠砸向桌面…
所有的脆弱,哀痛,最後,他都寫進了一本書。
這本書的書名就叫《傷心書》。
“這是我這個傷心人的畫像。
也許你會以為畫像裡的我很快樂。
其實我是很傷心,卻假裝快樂。
我這樣做,是因為想到如果我露出傷心的樣子,大家會不太喜歡。”
“有時候,傷心來勢洶洶,漫天蓋地,到處都是,包圍著我。”
“那時候,我就變成了這個模樣。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最讓我傷心的,是想到我兒子埃迪的那一刻。他已經死了。我好愛他,好愛他,但是他還是離我而去了。”
“有時候,這件事真的讓我很生氣。我對自己說:“他怎麼可以這樣說走就走,說死就死?他怎麼可以這樣讓我傷心?”
“埃迪什麼也沒說,
因為他已經不在人世。”
“有時候,我很想找個人談談這些心事,
比如我媽媽,但她也早已離我遠去,所以沒辦法。
我另外再找了個人,把心事全部告訴了她。”
“有時候,我根本不想談它。
不管是誰都不想提起,任何人都不說,一個字也不說。
我只想自己靜靜地想,因為這是我自己的事,跟別人不相干。”
“有時候,我會無緣無故地傷心起來,
就像有烏雲飄了過來,籠罩住我。
並不是因為埃迪離開了我,也不是因為母親離開了我,
純粹只是一種說不上來的原因。”
“我的身體裡面有了一塊傷心池。”
剝開內心最深處,直面自己最真實的哀痛。
這本書雖然看起來好像很喪,但卻有一種神奇的治癒力。
有讀者用這樣一句話評價它:
“這本書最獨特且迷人的地方在於:他不曾以“上帝關上一扇門,就會為你開啟一扇窗”這樣的陳詞濫調來試圖撫慰哀傷。 他的治癒力就在於並不試圖安撫,而是真實面對人的體驗——這種真實強烈、悲傷,又美麗。”
這也是羅森的兒童書跟其他童話書的區別。
他並不試圖為孩子們打造一個真空的美好世界,而是讓他們瞭解人間各種真實的情感。
在治癒讀者的同時,他也在創作過程中舔舐自己的傷口。
而羅森這一生的苦難並沒有就此結束。
就在70多歲的高齡,他又得了新冠,差點死了。
他在ICU躺了48天,多數時間都在昏迷,只能依靠呼吸機維持生命。
好在他還是挺了過來。
只不過,這次新冠後,他的左眼已經幾乎失明,左耳也幾乎聾了,腳趾也沒啥感覺了。
他要重新學習怎麼走路,怎麼從沙發上站起來。
“就跟孩子一樣,接下來幾周,我要不停跟自己重複起身的口令:把手放後面,腳趾跟頭一條線。把手放後面,腳趾跟頭一條線。”
這鬼門關走了一遭的經歷也成了羅森的創作素材。
病好後,他立刻用自己生病的故事創作了3個故事。
其中一個寫給他的柺杖。
他說自己剛用柺杖時很害怕,怕會摔倒,但漸漸地,他愛上了這根小柺杖。
他為它取名Sticky McStickstick。
“Sticky,謝謝你,幫我走路。”
還有一個故事叫《Rigatoni the Pasta Cat》,講的是一隻無法吃到自己喜歡食物的貓咪。
最後一個故事叫《多樣的愛》,
裡面記錄了他感染新冠的經歷。
“醫生站在我的床邊,
問我是否願意籤一份檔案,
同意他們把我引入昏迷,
然後往我的肺部打氣,
‘我還會醒來嗎?’
’50%的機率’
‘如果我拒絕呢?’
‘生存機率為0。’
於是我簽了。”
“護士跟我對床的Peter說,他的尿顏色有點深,
’因為現在是黑暗時刻’,他回答。”
即便是ICU的生活,羅森也能在細微處找到一絲幽默。
他就是這樣一個快樂的傷心人。
他是給孩子們帶來笑聲的作家。
也是給網友們帶來無限梗的表情包爺爺。
也許正是因為他自己深切感受過人生的苦難,所以明白笑容的珍貴。
才會那麼用力逗你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