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食積,又稱為小兒積滯,是指小兒以不思飲食、食而不化、腹部脹滿、大便不調為主症的病證。發生常與素體虛弱、飲食不節、餵養不當等因素有關。各年齡段均可發病,但以嬰幼兒最為多見。本病一般預後良好,若不及時給予治療,積滯日久,可以發展成為全身性的營養不良,而出現日漸消瘦等的疳證。小兒食積多見於西醫學中的胃腸消化不良等疾病中。
臨床分類
1、乳食內積
主要表現為不想吸乳,食慾不振,腹脹腹痛,拒按,嘔吐食物、乳片,睡眠不安,夜間哭鬧,大便酸臭,舌淡紅,苔白垢膩,脈弦滑,指紋紫滯。
2、食積化熱
主要表現為不思乳食,口乾,脘腹脹滿,腹部灼熱,手足心熱,心煩易怒,睡眠不安,小便色黃,大便臭穢或秘結,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指紋紫。
3、脾虛夾積
主要表現為不想吸乳,食慾不振,稍微進食即有飽脹感,嘔吐酸腐,腹脹喜按、喜俯臥,睡眠不安,面色萎黃,形體消瘦,精神倦怠,肢體無力,大便稀溏,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舌質淡,苔白膩,脈細滑,指紋淡滯。
病因
總述
本病主要病因為餵養不當、乳食不節、脾胃虛弱等。基本病機是脾胃運化失調,氣機升降失常,病位在脾胃。
基本病因
1、乳食不節
(1)嬰幼兒脾胃功能發育未完善,運化能力較薄弱,如果哺乳不加節制或新增輔食過多過急,導致脾胃不能及時運化,宿食停聚中焦,發為本病。
(2)雞蛋、肉類、魚類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食入過多,或貪食生冷,油膩或堅硬難消化的食物,脾胃運化不能及時,宿食停滯胃脘,發為本病。
2、脾胃虛弱
(1)先天稟賦不足,脾胃虛弱,運化食物功能不足,輔食稍有增加,即出現停滯胃脘,發為食積。
(2)患感冒、洩瀉、肺炎等病後,調理不當,或過用苦寒藥,損傷脾胃,進食或哺乳稍有不慎,停滯不化,發為食積。
症狀
總述
本病以不思飲食、食而不化、腹部脹滿、大便不調為主要症狀。疾病初起多為實證,食積日久則虛實夾雜,或實少虛多。
典型症狀
1、新形成的食積,往往有傷乳、傷食病史,發病急,腹痛拒按,有灼熱感,可有噯氣,嘔吐酸腐。因積食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往往不想吸乳,食慾不振,甚至有厭食。
2、病久形成食積,發病較緩,病程較長,稍微進食,即有飽脹感,伴有面色萎黃,形體消瘦,神疲乏力等症狀。
併發症
疳證:若積滯日久,未及時治療或治療失誤,進一步損傷脾胃,導致氣血化源不足,營養及生長髮育障礙,形體逐漸消瘦轉為疳證。
治療
治療原則
本病病位以脾胃為主,病多屬實證。若患兒素體脾氣虛弱可呈虛實夾雜。治療遵循以消導為主,佐以健脾的法則。可根據病史、伴隨症狀和病程長短以辨別其虛、實、寒、熱。除內服藥外,推拿及外治等療法也常運用。根據病情及患兒所需選擇適宜的治療方法。
對症治療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不同證候特點在基礎方上進行加減。
1、乳食內積
(1)如果出現腹脹明顯的患者,可加用木香、厚朴、枳實等。
(2)如果出現腹痛拒按,大便秘結的患者,可加用大黃、檳榔等。
(3)如果出現噁心嘔吐的患者,可加用竹茹、生薑等。
(4)如果傷於冷飲寒食,出現腹痛的患者,可加用高良薑、香附等。
(5)如果出現大便稀溏的患者,可加用扁豆、薏苡仁等。
2、食積化熱
(1)如果出現口渴氣虛的患者,可加用石斛、糯稻根等。
(2)如果出現盜汗的患者,可加用煅龍骨、煅牡蠣等。
(3)如果出現潮熱不退的患者,可加用白薇、地骨皮等。
(4)如果出現煩躁、夜啼難眠的患者,可加用蟬蛻、鉤藤等。
(5)如果出現腹部脹痛明顯的患者,可加用木香、檳榔等。
(6)如果出現腹部脹滿明顯的患者,可加用厚朴、萊菔子等。
(7)如果出現瀉下臭穢明顯的患者,可加用雞內金、蒼朮等。
(8)如果出現大便秘結的患者,可加用瓜蔞仁、檳榔等。
3、脾虛夾積
(1)如果出現嘔吐的患者,可加用生薑、丁香、姜半夏等。
(2)如果出現大便稀溏的患者,可加用山藥、薏苡仁、蒼朮等。
(3)如果腹痛喜按的患者,可加用乾薑、白芍、木香等。
藥物治療
1、乳食內積
(1)方藥:消乳丸或保和丸加減。
(2)常用中藥:炒麥芽、砂仁、香附、陳皮、炒谷芽、茯苓、焦山楂、焦六神曲、雞內金、萊菔子、陳皮、法半夏、連翹。
(3)中成藥:保和丸、小兒消食顆粒、小兒腸胃康顆粒、楓蓼腸胃康合劑、小兒化食口服液。
2、食積化熱
(1)方藥:枳實導滯丸加減。
(2)常用中藥:大黃、枳實、焦六神曲、茯苓、白朮、黃芩、黃連。
(3)中成藥:清熱化滯顆粒。
2、脾虛夾積
(1)方藥:健脾丸加減。
(2)常用中藥:白朮、木香、黃連、甘草、茯苓、人參、焦六神曲、陳皮、砂仁、炒麥芽、焦山楂、山藥、肉豆蔻。
(3)中成藥:小兒胃寶丸、小兒康顆粒、小兒磨積片、健胃消食片、嬰兒健脾口服液、益氣健脾口服液。
相關藥品
保和丸、小兒消食顆粒、小兒腸胃康顆粒、楓蓼腸胃康合劑、小兒化食口服液、清熱化滯顆粒、小兒胃寶丸、小兒康顆粒、小兒磨積片、健胃消食片、嬰兒健脾口服液、益氣健脾口服液,視病情辨證選用。
其他治療
1、針灸治療
針灸對本病治療效果良好。主穴選擇中脘、天樞、足三里、上巨虛。乳食內積配伍梁門、建裡;脾胃虛弱配伍脾俞、胃俞。常規針刺。
2、捏脊法
沿患兒背部脊柱及其兩側由下而上用拇指、食指捏起面板,一捏一放,交替向上,3~5遍,每日1次。
日常
總述
患者在積極治療的同時,保持充分睡眠休息、保持情緒愉悅,保持面板乾淨清潔等,有利於疾病的治療和機體的恢復。
心理護理
1、本病容易使小兒產生抑鬱、焦慮的負性情緒。應積極仔細地傾聽患兒訴說,及時覺察患兒的情緒變化。
2、進行心理疏導,鼓勵積極參與娛樂活動,使患兒情緒樂觀,放鬆。
用藥護理
1、乳食內積者中藥湯劑宜濃煎分次服,丸劑宜用溫水溶化喂服。
2、脾虛夾積者中藥湯劑宜溫服,服藥期間飲食宜溫熱。注意觀察服藥後的反應。
3、注意餵養方式,勿使發生嗆咳甚至窒息。喂藥前後可適當進甜食或病兒喜吃的食物。
生活管理
1、周圍環境宜空氣流通、新鮮,室內溫溼度適宜。病室內佈置可活潑、生動,符合小兒心理要求的寬鬆、歡樂的環境。
2、3歲以下的小兒可由家長抱起放在雙腿上進行推拿治療。平時保持舒適體位,以免引起窒息。
3、保持床單位清潔、平整、乾燥。若病兒出現嘔吐,應及時清潔口腔及嘔吐物,更換汙染的被褥、衣褲。
4、對於長期臥床及消瘦病兒應經常檢查受壓面板,被褥宜柔軟乾燥,以免發生褥瘡。
飲食
飲食調理
注意調節飲食,乳食要定時定量。糾正偏食,挑食的習慣。幼兒應忌食堅硬不易消化,油膩,煎炸的食物。
飲食建議
1、乳食內積嘔吐者,可給予生薑水數滴滴舌。
2、腹脹患者,輕輕按摩部;便秘者,給予蜂蜜水沖服,必要時用開塞露導瀉通便。
3、脾虛食積患者,飲食宜鬆軟、清淡,循序漸進新增輔食。
飲食禁忌
1、乳食內積患者,停乳的嬰兒暫不哺乳,不強迫哺餵。
2、脾虛食積患者,避免飲食過多、過雜。
3、忌食生冷食物,如冰糕,冰飲等,容易妨礙脾胃,影響疾病的恢復。
4、忌食煎炸、油膩的食物,如油條,炸雞,炸薯片等。
5、忌食粗糙堅硬的食物,如蠶豆、花生、玉米、黃豆等。
預防
預防措施
發生與餵養不當、乳食不節、脾胃虛弱等因素有關。因此養成合理餵養習慣,正確新增輔食,注意病後調攝等措施,有利於減少疾病的發生。
1、鼓勵母乳餵養,定時定量。新增輔食要遵循從一種到多種,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漸進的原則。
2、嬰幼兒不宜食煎炸食品,少吃肥膩和生冷堅硬的食物。
3、鼓勵小兒多食蔬菜,少吃零食,不挑食、偏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4、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經常到戶外活動,增強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