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第1951期
在確定預重整5個多月後,河南華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英農業)正式進入破產重整。
11月20日,信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出(2021)豫15破6-1號《決定書》:指定北京市金杜(深圳)律師事務所和中勤萬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河南分所擔任管理人,負責華英農業重整期間的相關工作。
而在此之前的6月6日,華英農業曾釋出公告稱,信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決定對公司進行預重整。
面對這一結果,華英農業相關人員表示,這是目前尋求自救的最好辦法。
01
“世界鴨王”連年虧損
華英農業的歷史始於1991年。上個世紀90年代,中英兩國在櫻桃谷鴨這個專案上形成合作,華英公司應運而生,落在信陽潢川。
2009年,由潢川縣財政局控股的河南華英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成為A股首家肉鴨產業上市公司。
30年來,華英農業逐步建立起從鴨苗、飼料、屠宰到鴨絨、熟食加工的全產業鏈,鴨肉產品一度出口到4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業界稱為“世界鴨王”。
然而最近幾年,華英農業卻連續虧損。2019年,其營業收入為55.2億元,淨利潤虧損5230萬元;2020年營業收入31.3億元,虧損9.5億元。
對於虧損的原因,華英農業在公告裡表示,2019年,其主營產品羽絨和凍鴨產品毛利率均較2018年度下降三個百分點左右,極大地影響了公司主營業務盈利能力。
而2020年虧損,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其主要產品凍鴨、羽絨、鴨苗全年平均售價較2019年大幅下降,加之四季度原材料價格上漲,對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影響比較大。
同時,受前期信貸緊縮及2020年疫情影響,華英農業流動資金偏緊,其主要產品產量同比下降、產能利用率低,固定性費用分攤過大,進一步增加了公司的虧損。
此外,因部分債務未按期償還及債務訴訟因素,影響了華英農業的信用,從而增加了公司的利息費用及其他費用。
今年4月份,華英農業與華英禽業總公司收到鄭州中院的傳票、應訴通知書、民事起訴狀等相關訴訟檔案,因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被中信銀行鄭州分行、中國進出口銀行河南省分行分別起訴,兩起訴訟涉案金額4億多元。
然而,這只是華英農業鉅額債務的冰山一角。截至2020年12月31日,華英農業總負債51.68億元。
02
多方自救尋求突圍
面對鉅額債務,華英農業一直在嘗試自救,頻頻透過剝離資產進行業務收縮。
2019年,華英開始尋求整體轉讓其肉雞板塊業務,並在當年12月將其中的河南陳州華英禽業有限公司100%股權以4128萬元賣給了江蘇桂柳集團。
該交易形成處置損失約6300萬元,但華英農業未及時履行股東大會審議程式,成為深交所最近通報批評的違規行為之一。
華英農業掛牌出售的另一個雞產業運營基地——河南淮濱華英禽業有限公司,但由於大部分股權處於質押狀態,一直乏人問津。
也是從2019年底開始,華英農業不斷尋求出售鴨業方面的資產。
僅2020年10月,其擬掛牌轉讓的就包括了控股子公司江蘇華英順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51%的股權、控股子公司新沂市華英順昌養殖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及控股孫公司河南淮濱華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3.84%的股權。
除自救之外,華英農業還在尋求幫手。
今年1月14日,華英農業宣佈與新希望旗下的上海新增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產業投資、經營管理、資產管理、債務重組等方面展開全面協作,約定在主業不變、註冊地不變的前提下,由後者幫助華英農業走出困境並轉型升級。
但是,這一系列動作,仍未能將華英從虧損的泥潭中拉出。2021年前三季度,華英農業淨利潤雖同比增長51.83%,但仍告虧2.26億元。
目前正處於債務危機的華英農業,完成重整或是其主要出路之一。
03
舉債擴張走上不歸路
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華英農業,走到這一步多少讓人有點唏噓。然而梳理華英農業這些年的發展,不難發現幾個問題:
舉債擴張,打造全產業鏈。縱觀傳統農牧企業,都自覺不自覺地選擇了“全產業鏈”經營模式,華英農業也不例外。
上市後10年,華英農業透過IPO、兩次定增從股市募得資金超19億元。這些錢全部用於肉鴨、肉雞的生產加工擴建專案。
除此之外,華英農業還透過擔保融資、融資租賃等方式,大規模對外借款,其負債也由2016年的34.73億元升至2018年的60.70億元。
資料顯示,2009~2018年,華英農業投資性現金流每年都是淨流出,合計約60億元。
也就是說,華英農業早年間舉債擴張,想要做產業鏈,向下遊拓展,卻沒有找好賽道,市場沒有開啟。這些不間斷的對外投資,並未讓華英農業的淨利潤出現爆發式的增長。
缺乏核心技術,競爭優勢不明顯。華英農業有較長的產業鏈,但就是這樣看起來什麼都做的企業,卻很少有哪一個細分產業在國內、國際形成明顯競爭優勢。
以鴨肉製品為例,近年來,絕味食品、周黑鴨等鴨肉生鮮品異軍突起,華英制作的很多老式鴨肉真空包裝產品,很難搶佔市場。最終不僅抬高了企業整體成本,還使得養殖板塊和製品板塊都沒有做好。
這種情況在養豬、養雞、養牛等養殖行業同樣存在。河南養雞企業多屬上游種雞供應企業和終端採購企業的附庸,夾在中間,規模雖大,卻不賺錢。正如此前同樣面臨債務危機的眾品、科迪、大用、永達、雛鷹等。
這也給傳統農牧企業敲響了警鐘,企業在規模擴張的同時,也要在資金、技術、市場等方面建立自己的“護城河”。
畢竟,像華英農業這樣量級的企業,能否透過重整扭轉頹勢,目前還尚未可知。
撰文/編輯 花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