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馬伯庸原著《洛陽》改編的電視劇《風起洛陽》定檔。愛奇藝“華夏古城宇宙”首發洛陽IP中的劇集《風起洛陽》將於12月1日上線,王一博、黃軒、宋茜將擔任該劇主演。劇中,人氣女明星宋茜演繹的是武功高強的武周內衛武思月。為了尋找一封告密信,她潛伏在高秉燭(黃軒飾)身邊,與高秉燭、百里弘毅(王一博飾)一同開啟了一段撲期迷離的探案之旅。整部劇中,作為內衛的武思月是三人裡最有身份地位的人,身上肩負著巡視皇城以及探尋情報的任務。看到這些預告我們不禁要問,宋茜擔任的這個內衛到底是個什麼官職呢?甚至真實的武周曆史上,真的有這麼一個官職嗎?實際上,在大唐兩百多年的歷史中,擔任這些職務的另有其人。
一、京城巡邏衛隊——金吾衛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歷史中,許多朝代統治者都會設立一些特殊的軍隊用以鞏固統治,這些軍隊被稱之為“禁軍”,如漢代的羽林軍。而在唐朝,禁軍由於駐紮位置的不同,名稱有所區別。其中,屯駐於長安北面皇家禁苑的稱為“北衙禁軍”,在長安宮城以南以及皇城的則稱為“南衙禁軍”。
大唐榮耀——南衙禁軍十六衛
南衙禁軍最初是在西魏、北周時期草創的,起源於西魏宇文泰創立的二十四軍制度。在魏孝武帝入關前,宇文泰把六鎮軍人分為了十二軍,以關西大行臺的名義統率他們,行臺之軍成為天子禁軍。之後八大柱國中除去宇文泰和於元欣以外的六柱國各自領軍。由於六柱國下設兩個大將軍,而一個大將軍又有兩個開府,一府一軍,形成了二十四軍制。在北周武帝時期,二十四軍又被賦予了宿衛的任務,加深了二十四軍的禁軍性質。隋文帝時期對府兵進行調整,設立了中央十二府,從原來的二十四軍變成了十二軍,標誌了南衙禁軍制度的形成。唐朝剛剛建立時,恢復了一些舊制,其中便設立了南衙禁軍,下設十六衛,各司其職。
眾所周知,唐朝是實行宵禁的,《唐六典》中是這麼描述金吾衛的:“將軍之職,掌宮中及京城晝夜巡警之法,以執御非違。”其中的京城晝夜巡警之法即為宵禁,因此左右金吾衛是擔任了各個街道的夜禁一職,類似於如今的巡警。金吾衛盡職盡責,正如宋茜在《風起洛陽》中飾演的武周內衛武思月一樣,日復一日地守護著京城的秩序。
作為京城巡邏衛隊,金吾衛的建制規格自然不會差到哪裡去。左右金吾衛各設大將軍一人,為正三品大官。大將軍下面還設有兩個將軍,品級稍低於大將軍,為從三品。金吾衛出行規格也很高,在舉辦大型活動或皇帝出巡之時擔任安保工作,分為清遊隊和玄武隊,執三獸旗(白澤、朱雀和玄武,皆為上古神獸)隨行。清遊隊在出巡隊伍的前面擔任先驅,舉白澤旗、朱雀旗。玄武隊則在隊伍後面殿後,舉玄武旗。特殊時期金吾衛還可以遙領軍府,領兵作戰。
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時期,南衙禁軍制度的完備更是推動了金吾衛的發展,金吾衛迎來了鼎盛時期。作為南衙禁軍之一的金吾衛,前程一片光明,加上金吾衛的日常工作就是巡街,任務簡單且安全係數高,而且還十分威風,達官貴族很是願意把自己的子嗣安排進金吾衛進行“鍍金”。因此金吾衛也就成了眾人爭搶的試煉寶地,在當時能夠加入金吾衛的個個都是“鮮衣怒馬少年時”。在《風起洛陽》劇中,這一特點也體現在了武周女皇武則天的同姓族人,在內衛任職的武思月身上。
金吾衛的衰敗,是因為“甘露之變”。835年,唐文宗李昂不甘為宦官控制,和李訓、鄭注策劃藉助左金吾衛的力量誅殺宦官頭目仇士良等人。唐文宗以觀露為名,將宦官頭目仇士良騙至左金吾衛仗。而左金吾衛大將軍韓約過於緊張的表現被仇士良發覺,宦官們挾持唐文宗退至後宮。當時宦官集團已經執掌了北衙禁軍之一的神策軍,金吾衛完全不是神策軍的對手,經過一番激烈戰鬥,“甘露之變”最終以李訓、韓約等朝廷官員身死宣告失敗。
而金吾衛也因為參與了“甘露之變”受到牽連,備受打壓。得到宦官授意的皇城留守郭皎,向唐文宗上奏道:“諸司儀仗有鋒刃者,請皆輸軍器使,遇立仗別給儀刀。”金吾衛等南衙禁軍的軍械被上繳府庫,其中儀刀專指皇家禁衛軍所用以鐵或木為材質,裝飾以金銀,用來護衛及起儀仗作用的刀具,殺傷力遠不及常規軍械用刀。金吾衛的輝煌從此也一去不復返。
二、專職秘密警察組織——察事聽子
在《風起洛陽》裡,宋茜飾演的內衛武思月除了巡街治安之外,似乎還負有搜查情報的職責。而說到唐朝的情報機構,很多人可能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是《神探狄仁傑》裡的梅花內衛、《長安十二時辰》裡的不良人,或者是《畫江湖之不良人》裡面的麗競門。但是事實上,梅花內衛和麗競門無史料可考,是文學創作出來的產物。而不良人不過是地方聘用的特殊警務人員。目前知道的唐朝情報機構,是唐肅宗時期的察事聽子。和武思月就職的內衛一樣,察事聽子負責情報的打探。
察事聽子並不算是唐朝官方組織,它是由唐朝第一個封王拜相的宦官——李輔國佈置用於監視百官的。察事聽子不過數十人,卻在李輔國的支援下,權勢滔天。李輔國不過是一個太監,為何能有如此大的權力呢?這還要從李輔國與唐肅宗李亨兩人的交情說起。
李輔國原名李靜忠,少年時因為家境窘迫,不得已淨身入宮成為宦官。因為長相醜陋,李輔國並沒有被分配去侍奉皇帝或者妃子,而是去養馬,同時服侍權宦高力士。爾後由於勤勞能幹,兩次升遷,從“閒廄小兒”提拔起來,去服侍當時還是皇太子的李亨。此時的李輔國已經40多歲,深知人心,很快就和李亨建立起信任,成為李亨的心腹,地位飆升。
安史之亂爆發後,李輔國力勸太子李亨登基,李亨的信任使李輔國得以掌握軍權,歷任要職,因此還被封為郕國公,這足以見得唐肅宗對李輔國的信任之高。能幹的李輔國當然也沒有辜負唐肅宗所託,成功地輔佐唐肅宗稱帝,因擁戴之功,唐肅宗賜其名“護國”,後又改名“輔國”。
李輔國在唐肅宗時期可以說是權勢滔天,囂張跋扈。期間他建立了察事聽子,但凡官吏犯錯,察事聽子便能探查到,而一旦是對李輔國等人不利的人員,李輔國及其黨羽必會加以迫害。依靠察事聽子,他成功地冷待了晚年的唐玄宗,謀害了建寧王李倓,誅殺了張皇后和越王李系,挫敗了針對太子李豫的謀害。
不過察事聽子存在的時間並不是特別久,在762年,李輔國被刺客刺殺後,察事聽子也就很快被解散了。
文史君說
馬伯庸雖是一個小說家,在對待歷史的態度上其實是十分嚴肅認真的。在《風起洛陽》這部劇中,他吸納了好幾代考古學者的論著,較為高度地還原了古都洛陽。在構建武思月的內衛身份時也極為用心,雖說是文學創作出來的身份,但也都有真實的歷史可靠,所謂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值得歷史劇作者學習。
參考文獻
馮輝:《論唐代的宦官政治》,《求是學刊》1987年第4期。
王萌:《金吾衛軍與甘露之變》,《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
戴均祿:《唐代前期南衙禁軍研究》,遼寧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作者:浩然文史·套元)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臺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