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劉家村可出了一位名人,但這位名人可不是電視上的名人,而是在當地家喻戶曉的“名人”。50歲了每月還能收入一萬多,這在農村非常的厲害了,但是最讓人們津津樂道的還不是收入,而是他的工作,既讓人羨慕又讓人“無奈”,村裡人給他起了個外號“鐵人”。
1970年出生的劉建軍,小時候經常捱餓,衣服都是縫了補,補了又縫,一年到頭吃粗糧,令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母親用陪嫁的手環換回來半袋面,本想給全家人做一碗麵吃,一回頭卻讓狗叼走了,這一幕被劉建軍牢牢的記在了心裡,他發誓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不再受苦受窮,事實證明他也是這麼做的。
為了能讓全家人吃上飯,從17歲時,劉建軍就跟著父親去當地的“窯地”幹活,所謂“窯地”其實就是農村燒磚的工廠,在農村通俗講叫“窯地”,這種工作強度非常的大,大人都很難扛下來,而劉建軍還是個孩子,晚上回到家,手上磨的都是泡,母親用涼水冷敷後,再纏上厚厚的布,這樣一干就是二十年,後來又跟著農村建築隊幹了十幾年。
現如今,劉建軍的孩子都已經成家立業,本以為他會稍稍停下腳步,沒想到他更加“變本加厲”,他為自己找了兩份工作,還把自己老本行又拾了起來,又回到了他以前待過的“窯地”,只不過以前的老夥計都不在了,都是一些年輕的面孔,白天在“窯地”幹一天,晚上再去建築工地扎架子,每天只休息幾個小時。村裡的同齡人都羨慕他,說:“掙這麼多錢,誰不眼紅,但是眼紅也沒辦法,自己可下不了這麼大力”,說完也是哈哈大笑。
親戚朋友也勸說劉建軍“孩子都已經結婚了,自己年紀也大了,可以稍微歇歇了,別這麼鬧騰了”,但是劉建軍卻說:“吃點苦、受點累不要緊,窮日子才最難過”,還是一如既往。有一次劉建軍實在太累了,就在旁邊的草叢裡睡著了,別人發現時,還以為出了什麼事情,當叫醒劉建軍後,他不好意思的拍了拍身上的泥土,騎著自己的電動車往窯地的方向駛去了。
這是父輩人在沒有文化、沒有知識的背景下,靠著吃苦耐勞追求美好生活的真例項子。但是現在的年輕人有知識、有文化、有能力、也有上進心,就是缺少這股“勁”,值得後輩年輕人學習。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