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腎小球腎炎應該接受哪些方面的檢查?
(1)尿常規檢查,方便,快捷,經濟,可以用於篩查;但對定量的判斷多有誤差。
(2)24 小時尿蛋白定量是檢測腎小球腎炎患者尿蛋白量的金標準。缺點在於留取標本較為繁瑣。隨意尿的蛋白/肌酐比值或者白蛋白/肌酐比值是一種可行的替代 24 小時尿蛋白定量的方法。
(3)腎功能檢查:多數時候,腎小球腎炎的最終治療目標是保持腎功能正常,或者延緩腎功能下降的速度;同時腎功能是否受損也是判斷疾病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影響治療的決策。因此需要進行腎功能相關檢查:比如血肌酐,胱抑素 C,血尿素氮,肌酐清除率,腎臟灌注 ECT 等檢查。
(4)血尿:除了尿常規以及腎臟相關影像學檢查排除腎臟以外出血可能,還可以查尿沉渣紅細胞形態,以此判斷尿中的紅細胞來源:如果紅細胞皺巴巴,形態各異,很有可能就是從腎小球這張濾網上「擠」過來的。
(5)腎臟形態學檢查:腎臟大小、形態等可以提示腎臟疾病的慢性程度。
(6)其他檢查:如腎臟疾病繼發因素的排查:抗核抗體檢查,腫瘤篩查,肝炎病毒檢查,蛋白電泳檢查等等。
以及腎小球腎炎相關併發症的檢查:比如高脂血症,凝血功能異常,高血壓引起的視網膜病變等等。
12. 腎小球腎炎為什麼要做腎活檢?
腎小球疾病非常依賴於顯微鏡下的病理表現來定義、診斷、作為治療的依據以及判斷患者的預後。
那麼能不能先試著用藥治療看看效果呢?大多數情況下並不合適。因為治療相關藥物巨大的副作用,以及漫長的起效時間,使得「診斷性」治療需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病理檢查可以判斷疾病「急性」或「慢性」或者是否「活動」;從而幫助決斷是否有治療的價值以及治療方案。必要時可以透過重複腎活檢,探索腎臟疾病的發展規律,判斷治療方法是否正確,為治療的實施或修改提供依據。
13. 腎小球腎炎在腎臟病理學有哪些方面的檢查?
(1)光學顯微鏡:透過各種染色方法處理,腎臟各種組織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展示出不同顏色,從而可以顯示腎組織的細微結構和各種病變。
(2)免疫病理學:免疫因素是腎小球病變的重要影響因素;各種免疫物質在腎臟中沉積,是引起各種腎小球病變的關鍵發病機制。藉助免疫熒光以及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我們得以「看到」這些免疫物質。免疫物質的型別以及沉積部位,對我們對疾病型別和發病機制的判斷至關重要。
(3)電鏡:電鏡的應用,使我們的觀察不再侷限在細胞層面,而「看到」了更加細微的結構變化,對疾病的診斷是有力的補充。
14. 腎小球腎炎的腎活檢有哪些方法?
超聲引導下經皮腎穿刺活檢:簡稱腎穿刺。是目前國內外採用最為廣泛的腎活檢技術。在超聲監視下,經後腰部面板穿入穿刺針,到達腎臟後藉助穿刺針的負壓或者切割作用取得少量腎臟組織。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採用其他活檢方法,比如開放腎活檢或腹腔鏡腎活檢:即用手術的方法,取得腎臟標本。經靜脈腎活檢,經尿道腎活檢等,藉助其他路徑進入腎臟,取得標本。
15. 腎小球腎炎做腎穿刺活檢有哪些風險?
(1)血尿。幾乎是百分之百會出現。大多情況只是「鏡下血尿」,即只有透過檢查才能看到的血尿。其中不到 5% 可能出現肉眼即能看到的血尿。一般需要延長臥床時間,而不需要特殊治療。持續數日會自行消失,也有部分持續 2~3 周;甚至可能在穿刺後的數日後才出現血尿。萬一遇到大量鮮紅的血尿,伴有血塊,或者腰部絞痛,或者解不出小便,就要十分警惕腎臟大出血,需要進一步檢查,甚至需要手術堵塞腎臟血管,或者切除腎臟。
(2)腎周血腫。顧名思義,腎周血腫就是穿刺後腎臟出血,一部分透過尿液排出,一部分則積聚在腎臟周圍。絕大部分都是小血腫,可以自行吸收,不需要任何處理。較大的血腫,大約 1.9%,可能出現明顯的症狀,比如腰痛,腹痛,噁心嘔吐,甚至影響呼吸。這時候需要通知醫生護士,觀察心率、血壓情況,複查血常規、進行 B 超檢查。如果證實有較大血腫,需要嚴格限制活動,補液輸血,甚至需要外科手術治療。如果血壓等情況穩定,大血腫往往在三個月內自行吸收。
(3)動靜脈瘻。仍然可以顧名思義,動脈和靜脈原本是兩套獨立的血管系統,因為腎穿刺時候的人為損傷,直接打通了動脈和靜脈之間的天然「隔閡」,於是形成了「瘻」。動脈血直接透過瘻道進入了靜脈。大多發生在高血壓、慢性腎衰竭的患者中。同樣,大多數都可以自行閉合修復,但也有長期不癒合的病例。臨床上往往沒有症狀,嚴重時可能出現血尿、腎周血腫、高血壓、腰痛、心力衰竭、影響腎功能等。透過血管 B 超可以發現動靜脈瘻,必要時可以使用動脈栓塞治療。
16. 腎小球腎炎做了腎活檢一定能診斷疾病嗎?
病理僅僅是一種表現,雖然比臨床表現得到更多資訊,對治療的反應和結局的判斷有更多相關性,並它畢竟不能完全展現疾病發生的原因以及機制。即便同樣的病理表現,對同樣的治療方案仍可能有不同的治療反應,並不能保證所有人都能有效。
不同的疾病可以造成類似的病理改變,雖然醫學在發展,有越來越多的手段能對各種病因加以區分,但不能做到全部。
標本數量有限,尤其是腎穿刺活檢,只能取得區域性的少量腎臟組織,對瀰漫的病變,活檢可以有所提示,但對於局灶的病變,穿刺活檢可能出現漏診。
「我們要學會從獲得的若干個(十餘個、數十個腎單位)『樹木』去推論整個『大森林』(整個腎的病變),學會取其一點而推及全面;但同時也必須牢記:畢竟『若干樹木不能全面代表大森林』,以避免『瞎子摸象』之弊端。」-----王海燕。
17. 哪些因素可以導致繼發腎小球腎炎?
腎小球腎炎的發病機制並沒有完全明確。免疫功能紊亂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凡是涉及免疫的狀況都可能引起腎小球改變,比如感染,腫瘤,自身免疫疾病,藥物等。
比如部分急性腎小球腎炎患者有急性鏈球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前驅感染史,多在感染後 1~4 周發病。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可以出現膜性腎病;而老年人需要排查潛在腫瘤導致膜性腎病。
過敏性紫癜,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徵,甚至酒精性肝硬化,慢性肝炎,都可以導致腎小球系膜區 IgA 沉積,形成類似於 IgA 腎病的表現。
種種情況,不一而足。
18. 如何治療腎小球腎炎?
治療腎小球腎炎需要從幾方面考慮:
(1)保持腎臟功能正常,或者延緩腎功能下降的速度。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ACEI/ARB類藥物用於控制蛋白尿(是腎小球疾病是否得以控制的重要的衡量指標),也可以使血清蛋白水平升高。;
(2)防治腎小球腎炎相關併發症,比如腎病綜合徵可能引起的感染,血栓形成,感染,高脂血症等;
(3)改善生活質量。比如單純水腫的改善,也許並不能改變最終疾病預後,但可以改變患者的沮喪心情,緩解焦慮。比如激素引起容貌的改變,可能嚴重影響部分患者的醫囑遵從性。這需要充分溝通。
除了腎臟疾病本身外,也需要控制其他可能影響腎臟的病理狀態,比如高血壓,高血糖等。
另一方面,仍需要強調,過分強調「症狀」和「指標」的改善,使用某些「偏方」、「中藥」、「神藥」,也許可以短期改善水腫,或者降低「肌酐」等等,但無視原發疾病的控制以及藥物的副作用,最終只會延誤治療,反而引起腎臟的損害。
19. 腎小球腎炎合併高血壓的患者如何控制血壓?
首先,控制血壓的目的是預防高血壓的心血管併發症以及延緩腎功能的下降速度。改善生活方式(限鹽,維持體重正常,規律運動和戒菸)是降壓治療的一部分。
目前理想的血壓控制目標沒有定論。推薦降壓目標<130/80 mmHg,當尿蛋白>1 g/24 h 時目標血壓應更嚴格,<125/75 mmHg。
沒有具體證據,腎小球腎炎患者是控制收縮壓還是舒張壓更為重要,也沒有證據何時測量血壓更合適。有很多證據均推薦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為首選治療方案。
20. 腎小球腎炎所常用的糖皮質激素有哪些?
內源性:可的松;氫化可的松;
外源性:潑尼松、潑尼松龍、甲潑尼龍、曲安西龍、倍他米松、地塞米松。
專家簡介
欒韶東
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大內科兼腎內科主任
深圳市醫學會腎臟病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廣東省泌尿生殖協會中西醫結合腎臟病分會副主任委員
廣東省醫師協會腎內科醫師分會血透專業組 副組長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等雜誌審稿專家
泰國衛生部METTRAPRACHARAK醫院腎臟科 專科醫生
瑞士洛桑大學附屬醫院(CHUV)腎臟病和高血壓科 訪問學者
英國Betsi Cadwaladr University Health Board,Ysbyty Gwynedd醫院 訪問學者
1999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深圳市政府歸國留學人才,深圳市龍華區高層次人才;2004年至2015年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從事腎內科臨床工作30年,對慢性腎炎、慢性腎衰竭、IgA腎病、膜性腎病、糖尿病腎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狼瘡性腎炎、痛風等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對疑難、危重腎臟病有較強處置能力;榮獲“深圳市龍華區十佳專科醫師”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