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野戰軍司令員和政委最終結局如何?建國後最高任何職?
“五大野戰軍”
解放戰爭中我軍一共有四大野戰軍,分別是一野(東北野戰軍)、二野(中原野戰軍)、三野(華東野戰軍)和四野(東北野戰軍)。
除了四大野戰軍之外,還有一支非常重要的軍事力量,無論是區域之廣大還是兵力的雄厚程度以及戰果的輝煌,都足以與四大野戰軍媲美。
這支實力雄厚的大軍就是華北軍區野戰部隊。因而很多軍事迷朋友也把華北軍區當成“第五野戰軍”。
這五大野戰軍都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不世之功,尤其是它們的最高軍政指揮官都是一時英豪。在戰爭年代這些軍事統帥們橫刀立馬,而在和平時期他們一樣為國家和民族立下汗馬功勞!
我們首先定義下“五大野戰軍”統帥的的標準,是指最高軍政長官,一般是最高軍事主官即司令員再加最高政治代表即政委。
一野(西北野戰軍)的司令員兼政委是彭德懷元帥。
二野(中原野戰軍)司令員是劉伯承元帥,政委是鄧小平。
三野(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是陳毅元帥,代司令員兼代政委是粟裕大將。
四野(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是林彪元帥,政委是羅榮桓元帥。
華北軍區司令員是聶榮臻元帥,政委是薄一波。
一野(西北野戰軍)
彭德懷是軍史上著名的猛將,他在十大元帥中最後一個入黨的——他於1928年6月平江起義後由段德昌介紹入黨。
彭德懷是人民武裝締造者之一,他在平江起義後建立了紅5軍,這是較早成立的紅軍隊伍,僅次於第一支紅軍隊伍紅4軍。起義之後,他帶領這支相對完整、戰鬥力強悍的軍隊上了井岡山,成為井岡山的第三支重要力量。也是繼朱德、陳毅、林彪和羅榮桓後第五個上井岡山的元帥。
紅軍時期的彭德懷是紅軍悍將,他帶領的紅3軍團一直是中央紅軍的絕對主力,特別是在長征中,他和林彪、聶榮臻指揮的紅1軍團一左一右,像兩隻大手,有力地保護著中央縱隊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前行。
抗日戰爭中彭德懷成為八路軍副總司令,但他很少待在總部,而是經常活躍在抗日前線。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是彭德懷和劉伯承、鄧小平、左權等人共同指揮的。
解放戰爭中,彭德懷繼續擔任人民武裝的副總司令兼西北野戰軍(後來的一野)司令員和政委。最大的功勞就是保衛黨中共、收復延安和解放大西北。以區區2萬之眾對抗胡宗南的數十萬大軍,最後還以弱勝強,把胡宗南打得懷疑人生,這種壯舉也就彭大將軍能做得出來!
解放後,彭德懷繼續發揮其湖南硬漢的角色,率志願軍跨江入朝,在和世界上最強大的美軍掰手腕中絲毫不落下風。朝鮮戰場也讓彭德懷成為繼林彪之後第二個統帥百萬大軍的高階將領。
1955年授銜中,彭德懷被授予元帥軍銜,排名第二,僅次於人民武裝總司令朱老總。遺憾的是一野只出了一個元帥,但如果算上賀龍,勉強算兩個。彭德懷在新中國先後任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和國防部長等職,官至副國級。
二野(中原野戰軍)
二野源自解放戰爭初期的晉冀魯豫軍區,在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時候,主力成為二野,留下的留守部隊被徐向前帶成了一支虎賁之師,後來成為威名遠震的華北軍區第1兵團。
二野更早的歷史要追溯到抗日戰爭的八路軍129師甚至紅軍時期的紅四方面軍。劉鄧大軍離開後,晉冀魯豫就和晉察冀合併為華北軍區了。
中野在千里躍進大別山時損失很大,其實力完全不能跟兵強馬壯的華東野戰軍相提並論,因此在淮海戰役中更多扮演的是輔助角色。淮海戰役總前委中,劉伯承和鄧小平來自中野,華東野戰軍則貢獻了陳毅、粟裕和譚震林三位委員。
二野司令員劉伯承很早參加革命,南昌起義是總參謀長(參謀團團長),後來又是紅軍的總參謀長、八路軍129師師長、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
1955年授銜時,劉伯承被授予元帥軍銜,位於林彪之後,賀龍之前,排名第四——二野也只出了劉伯承一個元帥。建國之後劉伯承曾任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是副國級領導人。劉伯承不僅有深厚的軍事理論,而且還是新中國軍事教育第一人,南京軍事學院就是他建立的。
二野政委鄧小平也是老資格的革命家,他和周恩來、朱德、陳毅、聶榮臻等都有旅歐經驗,中央蘇區時代是毛澤東的堅定支持者。抗日戰爭中,鄧小平有兩個主要職務,先是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之後和劉伯承搭檔任129師政委——這是劉鄧大軍之名的開始,劉鄧的軍事合作一直到新中國成立。
鄧小平在新中國建立後曾任政治局委員、常委和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總參謀長以及中央軍委主席等職,最高官至正國級。1955年的大授銜中,鄧小平沒有獲得軍銜,但根據可靠推測,他最初是元帥人選,當時加上鄧小平,一共是11名元帥,他位列第7,位於陳毅之後,羅榮桓之前。
三野(華東野戰軍)
華野的司令員和政委都是陳毅,而代司令員和代政委則是粟裕。不能不說,陳毅和粟裕的軍事軌跡太一致了,重合的地方特別多。
南昌起義中,陳毅和粟裕都參加了。當時陳毅比粟裕地位重要得多,陳毅是起義後期的重要領導人,特別是在湘南起義和井岡山會師時,陳毅是僅次於朱德的存在,而粟裕只是部隊的一名基層幹部。
中央蘇區時陳毅是江西軍區司令員,封疆大吏,而粟裕雖然進步很快,但仍只是準軍團級幹部,比陳毅整整差了兩個級別。
陳毅和粟裕都沒有參加長征,他們留在南方堅持游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南方紅軍游擊隊改編成新四軍,粟裕再度成為陳毅的部下。“皖南事變”陳毅和劉少奇力挽狂瀾,粟裕則是一支重要的可倚靠力量。一直到解放戰爭,兩人不但沒分開,反而合作更緊密,陳毅是華野最高負責人,但軍事指揮由粟裕進行——這是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指定的。
新中國成立後,陳毅歷任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和外交部長等職,屬副國級領導人。1955年,陳毅被授予元帥軍銜,排名第6,位於賀龍之後,羅榮桓之前——三野也只出了一個元帥。
而粟裕則在授銜中成為大將之首,如果單從軍事指揮水平和戰績來看,他當個元帥是不成問題的。他擔任的職務多是軍職,如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在他的晚年還曾當過中顧委常委,最高官至副國級。
四野(東北野戰軍)
如前所述,一野、二野和三野,都是隻出了一個元帥,但四野不一樣,四野的司令員林彪和政委羅榮桓,都是元帥!
由於解放戰爭初期東北是空白地區,國共兩黨都想搶佔,因此林彪手下的軍隊是由各個解放區湊起來的。但其中的主力來自山東根據地,而山東根據地則是羅榮桓一手創立的——山東根據地為林彪的東野和陳毅的華野輸送了大量新鮮血液,如果沒有羅榮桓,這兩支戰績最輝煌的野戰軍歷史就有可能改寫。
林彪是南昌起義的親歷者,羅榮桓則是秋收起義的見證者,兩人在井岡山會師之後成為戰友,並開始了迅速上升的奮鬥歷程。中央蘇區期間,顯然是林彪的上升軌跡更陡一些,他是絕對主力紅1軍團軍團長,而羅榮桓只是準軍團級。
抗日戰爭羅榮桓後來居上,林彪在打了平型關大捷之後就因傷隱身;而羅榮桓則前往山東開闢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山東根據地。毛澤東對羅榮桓的這一特殊貢獻非常滿意,曾說:“山東換上一個羅榮桓,全域性的棋就下活了。”
解放戰爭把林彪這位軍事奇才和羅榮桓這位政工大師結合在一起,兩人合作擦出了耀眼的火花。他們率百萬大軍從白山黑水一直打到天涯海角,據說林彪對派給他的政委一直不滿意,直到換了羅榮桓,他再沒有話說。
林彪和羅榮桓在1955年雙雙被授予元帥軍銜,一個排名第3,一個排名第7。單憑這一點,四野就碾壓前三支野戰軍。林彪在新中國曾任政治局委員、常委和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和國防部長等職,最高是正國級領導人。而羅榮桓則因為身體原因,還沒來得及為新中國做太多貢獻就英年早逝了。
華北軍區
華北軍區並不能算進傳統的四大野戰軍中,但他們亦有自己的榮耀:除了四野,其它三支野戰軍各自只有一名元帥,而華北軍區則出了兩名:聶榮臻元帥和徐向前元帥。
華北軍區的歷史也很久遠了,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抗日戰爭時,八路軍115師副師長(後任政委)聶榮臻率一支偏師赴五臺山開闢晉察冀邊區,而129師則在劉鄧的率領下開闢了晉察魯豫根據地,這兩大根據地後來合併為華北軍區。
華北軍區司令員是聶榮臻,政委是薄一波。徐向前雖然是元帥,但不能算是最高軍事主官,因此,華北軍區領導人中只介紹聶榮臻和薄一波。
聶榮臻是老革命,最早曾任著名的黃埔軍校教官,後來參與了南昌起義的領導。中央蘇區時代開始和林彪的合作,無論是紅1軍團還是後來的八路軍115師以及再後來的平津戰役,都是二人合作的傑作。
1955年聶榮臻被授予元帥軍銜,位列第9,在徐向前之後,葉劍英之前。解放後的聶榮臻曾任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科委主任、國防科委主任等職,最高職務屬副國級領導人。
華北軍區政委薄一波和徐向前一樣,都是山西人,也是老一輩中少有的北方人。薄一波在解放前長期從事城市地下工作,曾被捕入獄長達五年。後來的工作中,薄一波和劉伯承、鄧小平結下深厚的革命友誼,他最早曾任華北局書記。
建國後,薄一波曾任財政部長、國家經委主任,是新中國財經領導人之一。後任國務院副總理和中顧委副主任等職,最高職位為副國級。
小結
綜上所述,“五大野戰軍”軍政最高領導人情況如下:
一野: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元帥,副國級。
二野:司令員劉伯承,元帥,副國級;政委鄧小平,正國級。
三野:司令員兼政委陳毅,元帥,副國級;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大將,副國級。
四野:司令員林彪,元帥,正國級;政委羅榮桓,元帥,副國級。
華北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元帥,副國級;政委薄一波,副國級。
以上就是我對“五大野戰軍”最高軍政領導的梳理和盤點,因本人才疏學淺,難免有不正確的地方,敬請各位專家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