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曾在《烏日策共和國之戰》一文中介紹過二戰中南共遊擊隊建立第一個抗德解放區——烏日策解放區的故事,那麼,當解放區被德軍攻佔,游擊隊主力被迫撤出後,他們下一步又將如何行動呢?這一切都在上映於1983年的南斯拉夫二戰電影《遠征伊格曼》(Igmanski mars)中有了答案。
1941年12月,烏日策共和國失敗後,南共遊擊隊除留下3000餘人在塞爾維亞西部堅持鬥爭外,主力撤往南部的桑扎克地區,因為這裡是義大利佔領區,德軍沒有繼續展開追擊,從而給了游擊隊以喘息的機會。鐵托和游擊隊總參謀根據烏日策戰役的經驗,認為由於目前尚無法與德軍進行決戰,游擊隊主力避實就虛輾轉各地開闢新解放區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內的主要指導戰略,因此游擊隊需要組建一支能隨總參謀部跨區域作戰的野戰軍。
於是,1941年12月21日,斯大林生日之際,南共遊擊隊的第一支野戰軍——第一無產者旅在桑扎克正式組建,該旅轄四個塞爾維亞營和兩個黑山營,總兵力共 1196 人,其中有400多人是黨員,200多人是團員,該旅首任旅長則是游擊隊傑出的指揮官科察·波波維奇(Koča Popović,1908-1992),他曾在西班牙內戰中擔任過國際縱隊炮兵指揮官。
第一旅組建完畢後,曾試圖返回塞爾維亞西部重建根據地,雖然與在當地堅持鬥爭的若干小部隊建立了聯絡,但也遭到了當地切特尼克武裝的頑強抵抗。1942年1月,鑑於未能在烏日策全殲南共遊擊隊主力,德軍針對桑扎克和塞爾維亞西部的南共遊擊隊發起新一輪圍剿,即南解戰史中俗稱的第二次攻勢,游擊隊主力被迫向波斯尼亞東部轉移。
這時單獨活動的第一旅也轉移到波斯尼亞東部的羅馬尼亞山區,該山區的名字可能和古羅馬時期的戰事有關,因地勢險要而在之後也多次成為游擊隊在波斯尼亞東部的重要據點。為了圍殲第一旅,德軍調集了第342、718兩個整步兵師、第714步兵師的一個營、六個獨立榴彈炮連、兩個獨立工兵分隊、兩個獨立偵察中隊及克羅埃西亞烏斯塔莎偽軍的一個營,並對山區形成了合圍態勢。
在得知陷入合圍後,趁著敵人尚未完全發動進攻,旅長波波維奇決定儘快突圍,向游擊隊總參謀部靠攏。總參謀部原本給第一旅劃定了一條向南會合的路線,但第一旅的兩個先頭營在透過這一路線時遭到德軍第342、718師的截擊,損失慘重。旅長波波維奇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掉頭向西,從敵人力量最為薄弱的薩拉熱窩方向突圍,再繞道折回去和總參謀部會合。有趣的是,為了突出鐵托的指導作用,影片《遠征伊格曼》中出現了鐵托親自給波波維奇下命令的場景。
這條路線最大的阻礙是,第一旅必須翻越環繞薩拉熱窩的伊格曼山,該山山頂終年積雪,最高峰海拔1502米,曾在1984年作為冬奧會主辦地,在嚴冬翻越絕非易事。但所謂越是敵人想不到的方向,越是值得嘗試,1月26日,各營集結完畢後,準備踏上這一艱難行軍之路,考慮到冬季伊格曼山上評價溫度低於零下30度,有經驗的營長們要求他們的戰士們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
1月27日下午,第一旅近500名游擊隊員開始出發,並在下午四點安全通過了由波斯尼亞偽軍“家園衛隊”把守的一個據點,進入薩拉熱窩平原。當晚七點,第一旅在完全沒有遇到任何敵人的情況下通過了最為重要的薩拉熱窩西北郊區的波斯納河大橋,大概是因為晚上天氣過於寒冷的緣故,橋頭原本負責執勤的家園衛隊官兵此時正都在營房裡烤火侃大山。
真正的麻煩則發生在徒涉一條名為沃盧吉卡的小河時,這條小河的河面原本處於冰封狀態,但當第一旅的部分官兵通過後,小河的冰面卻被踩碎,後續過河的游擊隊官兵不得不忍受著冰冷刺骨的河水徒涉小河,這也導致了後續悲劇的發生。在過河的時候,一列民用列車也正從河邊駛過,距離是如此之近以至於車上每個乘客都能看到正在排隊的游擊隊員們,不過幸好游擊隊沒被認出,畢竟他們穿的都是從德國人和烏斯塔莎那裡扒來的軍服。
第一旅隨後在嚴寒中繼續前進,夜間溫度也越來越低,而從沃盧吉卡到伊格曼山山腳仍有8公里之遙,游擊隊員們在厚達小腿肚的積雪中徒步前進,之前因為徒涉小河而溼透的腳則全都被凍住,甚至完成失去了知覺,不少游擊隊員們因此頻繁滑倒在雪地裡,部隊前進速度大大減慢。
1月28日凌晨,第一旅在伊格曼山腳下遇到了一座無人小屋,一些實在受不了的游擊隊員想進屋烤火取暖,但旅長波波維奇把他們趕了出來要求繼續前進。直到上午8點,第一旅終於抵達了目的地韋利科波爾傑,當地的切特尼克武裝仍和游擊隊處於合作狀態,因此他們很熱情地把這群凍了整整一晚上的朋友們迎進他們在當地的總部——一間山間大別墅。
在山間別墅裡,切特尼克分子們給游擊隊員們準備了熱氣騰騰的食物,還幫助凍傷腿腳的游擊隊員脫下他們的鞋子,由於長時間處於低溫凍僵狀態,有近200餘名游擊隊員被不同程度的凍傷,其中的40餘人更是需要截去壞死的腳指頭或是乾脆截肢。如果沒有切特尼克在這半路上的鼎力相救,被凍死的恐怕將不止僅僅有6人。不過,影片《遠征伊格曼》中則完全忽略了這個切特尼克兵站的作用。
1942年2月4日,第一無產者旅最終勝利抵達波斯尼亞東南部城市、已經成為游擊隊總參謀部新駐地的福查,游擊隊總指揮鐵托對該旅的成功突圍感到頗為驚訝和高興,並高度評價了該旅戰士們超出常人的毅力、耐心和組織力。1951-1984年間,南聯盟波黑共和國在第一旅翻越伊格曼山的路線上陸續修建了十座紀念碑,並每年都舉行相關紀念活動,一直持續至今。
1983年,南聯盟也上映了由導演茲德拉夫科·邵特拉(Zdravko Šotra)執導的影片《遠征伊格曼》(Igmanski mars),來紀念這個只有一個晚上的“壯舉”,影片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個章節:第一旅準備轉移、嚴寒中的轉移之路以及被凍傷的傷員們在醫院裡被迫截肢。片中的戰鬥場面少到可以忽略不計,主要是為表現游擊戰士們的不屈意志與嚴寒和傷凍之間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