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有媒體報道,當年彝海結盟的主角之一——小葉丹的後人終於被找到了。李鐵映聞訊下令:“將小葉丹的後人送到北京來讀書。”此時距離小葉丹犧牲,已經41年了。然而可惜的是,對此事牽掛已久的劉伯承元帥,卻早已去世了。
一、九十歲的老秀才解惑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離開了位於江西的中央蘇區,開啟了偉大的兩萬五千里長徵。在判斷紅軍到底走向何方時,蔣介石的謀士楊永泰走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猜想:“紅軍有渡過長江上游金沙江入川的可能”。而此時,中央紅軍才剛剛進入湖南南部。
對於楊永泰的猜想,一向信任他的蔣介石卻不以為然。因為就他的情報而言,中央紅軍應該前往湘西,和賀龍、蕭克的紅二、六軍團會和。況且進入崎嶇難行的川西,乃是當年翼王石達開曾經走過的死路。因此蔣介石當場反駁楊永泰:“他們走死路幹嘛?”然而最終,紅軍的路線最終印證了楊永泰近乎胡思亂想的判斷——紅軍的目標就是川西。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紅軍經歷多場血戰,終於巧渡金沙江,殺到了川西大渡河邊。對於蔣介石來說,毛澤東這個老對手給了他太多的意外,他用兵入神、機動靈活、飄忽不定。這一次,毛澤東再次讓蔣介石大呼意外。紅軍沿著石達開的老路,向大渡河邊的安順場走去。蔣介石這才感到,毛澤東成為“石達開第二”的結局已經成為定局。
大渡河,是長江支流之一,河面不算寬闊,但是水流洶湧、河床內亂石叢生,自古以來就無法泅渡,一旦失足落水,往往會被選入湍急的漩渦之中,轉眼就看不到蹤影。即使經驗再豐富的船工,也得小心小心再小心。
1863年春,石達開帶領4萬大軍從雲南殺到金沙江附近,然後和紅軍一樣轉戰到大渡河邊。按照石達開的計劃,他將渡過大渡河,然後奪取四川平原。然而可悲的是,石達開的部隊在大渡河邊整整徘徊了一個月,卻始終無法渡河。到了6月13日,石達開大勢已去,遂決定“捨命以全三軍”,最終隻身向清軍投降。然而卑鄙的清軍沒有兌現諾言,而是將他2000多名部下全部殺死。
石達開的悲慘歷史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著毛澤東、朱德等紅軍領導人:“如果不能解開石達開全軍覆滅的原因,紅軍恐怕也將步翼王的後塵!”
為此,毛澤東專門尋訪了當地一名90歲、名叫宋大順的老秀才。當年,他是石達開全軍覆沒的親歷者。對於毛澤東疑惑,宋大順捻著鬍鬚嘆道:
“達開不自入絕境,則不得滅;即入絕境,而無彝兵四面扼制,亦不得滅。”
宋大順說,大軍要到達大渡河地區,必須要經過一處特殊地域,那就是長達200裡的彝區。自古以來,當地的彝漢關係就不好,經常發生武裝械鬥。與此同時,封建政府也對彝族百姓橫徵暴斂,加大了彝漢兩族之間的矛盾。彝族地區崎嶇難行,天氣神鬼莫測。在彝區內部,雖然家支林立、仇殺不斷,但是一旦有外族侵入,就必會一致對外,用山地游擊戰拖垮對手。因此中原歷代王朝屢次對彝區用兵,但均以失敗而告終。
一開始,石達開確實花錢買通了彝族土司,於五月十四日到達安順場。此時的安順渡口三面臨山,一面臨河,沒有任何迴旋餘地。在大渡河對面,已經擠滿了前來鎮壓的清軍。然而可悲的是,石達開沒有處理好彝漢關係,最終使彝族土司投向了清軍一邊,導致了“北進有唐友耕虎踞大渡河,欲南撤黑彝檑木蔽天”的嚴重局面。此時的石達開,已經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絕境。
石達開被擒後,他曾在自己的供詞中說:“到紫打地, 方被兵勇夷人擊敗”。
宋大順的一番話,最終解開了毛澤東的疑惑。送走宋大順後,毛澤東對各位指戰員說:
“順利渡過大渡河的關鍵是和彝人關係的處理。”
在給劉伯承率領的先遣隊送行時,毛澤東特別囑咐,先遣隊的任務與其說是打仗開路,不如說是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如果紅軍模範地執行民族紀律,取得彝族的信任,強渡大渡河就能取得勝利!只要處理好和彝族的關係,石達開的悲劇就絕對不會上演。
二、絕不能開槍
彝海,又稱“魚海”,在彝語中又被叫作“烏勒蘇泊”,翻譯過來的意思即為“海子”。這個湖泊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的羊坪山上,是一座海拔2286米的高山淡水湖泊。
一路上,劉伯承的北上先遣隊遇山修路、遇水搭橋,最終到達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彝區。過期不然,紅軍很快就遭到了不明真相的彝人的襲擊。當時一支紅軍工兵連奉命跟隨紅一軍團一師一團趕往大渡河架設浮橋。臨行前,團長楊得志再三叮嚀戰士們,強調必須以實際行動贏得彝人的信任,無論如何都不準向彝人開槍,否則就違反了紅軍的紀律。
一路上,工兵連發現很多架設在山澗間的獨木橋被拆毀了。因此他們不得不一邊前進,一邊砍樹架橋。走著走著,工兵連便掉隊了。這個時候,隱藏在山林裡的彝人開始向他們開槍射箭,但幸而沒有造成什麼傷亡。
這個時候,前面有一隊男女赤身裸體向他們跑來。這群人自稱是來自外省的客商,結果遭到了彝人的搶劫,不僅東西被搶光了,連衣服也被扒光了。經過進一步的詢問,紅軍才得知,這群男女並不是所謂客商,而是為了躲避紅軍從縣城裡逃出的國民黨官員以及家眷。
就在這時,山林裡呼哨聲響起,工兵連被一群手持土槍長矛的彝人包圍。儘管紅軍們反覆解釋:“我們並非壓迫彝人的官員以及土財主”。但是彝人不由分說,開始搶奪士兵們的武器和架橋器材,甚至開始扒他們的衣服。官兵們忍無可忍,拉上槍栓就準備反抗。然後指導員羅榮大呼:“總部命令,不準開槍!”就這樣,工兵連的戰士們被扒個精光。
其後,工兵連的戰士們與坐在路邊休息的六團一營士兵相遇了。紅軍戰士們看到工兵連竟然赤身裸體,不禁開玩笑說:“工兵連很涼快啊!這是去哪裡洗澡了?”而營長曾保堂則命令士兵們趕快湊衣服,衣服不夠就用麻袋裹在身上,好歹讓工兵連的步兵們不至於裸體。
這件事讓工兵連官兵的情緒很大,並很快反映到毛澤東那裡。然而毛澤東卻表揚了工兵連執行紀律堅決,不僅如此他還打趣說:“到了人家倮倮國(漢人舊稱彝族為倮倮),你們也算入鄉隨俗嘛!”
然而毛澤東、劉伯承等人也意識到,如果不盡快消解彝人的敵意,流血衝突遲早會發生。經過苦思冥想,劉伯承決定讓群眾工作隊隊長肖華進入彝區,尋找一位德高望重的彝族頭人,商討過彝區的方法。
說來也巧,當肖華行走在尋找彝族頭人的路上之時,他們迎頭就碰到了一個精通漢語、名叫沙瑪爾格的彝族使者。經過攀談,沙瑪爾格表示,自己的頭領名叫小葉丹,是這個地方一個掌握實權的“蘇易”。那麼這個小葉丹,又是何許人也呢?
小葉丹,原名果基約達,他自小能言善辯、通曉漢語。長大後,他被家支推舉為頭人,也就是“蘇易”。
當劉伯承的紅軍透過彝區時,小葉丹可謂是又恨又怕。正所謂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小葉丹對於漢人的不信任也是有原因的,自古以來中原軍隊便對彝區討伐不斷。到了民國時期,四川軍閥的軍隊經常對他們進行“剿討”和搶掠。這一切,都引起了彝族人民對漢人的仇恨和敵視。因此一旦“官兵”入境,他們便會萬分警惕。
而這一次,彝區又來一群古怪的官兵。他們身穿灰色漿染的軍衣,頭戴鑲著紅星的八角帽,雖然衣衫襤褸,卻軍容齊整,一路上並沒有發生什麼“燒殺搶掠”之事,一切都是那麼的平和而有秩序。看起來,這群“八角帽”官兵似乎與之前的官兵有所不同。於是,小葉丹一面派兵隱藏在山林間、隨時警戒,一面派出自己的親信沙瑪爾格前往紅軍兵營,探探底細。
在一所喇嘛房裡,肖華向沙瑪爾格介紹了紅軍的民族政策和“借道彝區”的主張。瞭解到紅軍的意圖後,兩人一拍即合,決定讓雙方的首長——劉伯承和小葉丹見上一面,而這也就是彝海結盟的由來。
三、彝海結盟
小葉丹和劉伯承見面後,立即向他表示,搶掠紅軍的並不是自己的家支,而是與他敵對的羅洪家支。由於搶了紅軍,羅洪家支已經逃跑了,頭人也不肯露面。而自己作為沽基家支的首腦,願意與紅軍繼續談判。
會見期間,劉伯承向小葉丹解釋了共產黨的民族政策,並說明紅軍的目的是為了北上抗日。劉伯承表示:
“紅軍是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是為受壓迫的人打天下的。共產黨實行彝漢平等,同彝族是一家人,自己人不打自己人,要團結起來打國民黨軍閥,以後紅軍回來,大家過好生活。”
劉伯承威嚴中帶著和氣,很快就折服了小葉丹。很快,雙方順利地達成了協議。隨後,劉伯承和小葉丹決定,在彝海邊打雞、吃雞血酒結拜兄弟。於是在1935年5月22日的黃昏,一場對中國近代歷史有著舉足輕重影響的歃血儀式便在彝海邊舉行了。
結拜為兄弟,這是共產黨少有的舉動。按照彝族的儀式,巫師將唸誦一段咒語,讓雞血滴進劉伯承的舊茶缸裡。然後,由結盟人喝血酒發誓。劉伯承和小葉丹並排跪下,面對波光粼粼的彝海,雙方開始了宣誓。劉伯承說:“上有天,下有地,劉伯承願與小葉丹結為兄弟。”隨後雙方將血酒一飲而盡。
結盟儀式結束後,劉伯承請小葉丹和一眾頭人吃飯。席間,小葉丹表示,如果明天羅洪家族的人再膽敢襲擊紅軍,他就帶人把他們的村寨給燒了。然而劉伯承卻勸解道:
“彝人之間要團結一致,共同對付欺壓彝人的國民黨軍閥。”
劉伯承宏大的心胸,讓小葉丹倍感折服,對以後彝族人民革命鬥爭的進一步開展起了重大作用。
飯後,劉伯承將一面小紅旗送給了小葉丹,上書“中國夷民紅軍沽雞支隊”,任命小葉丹為支隊長。
次日,劉伯承送給了小葉丹一支手槍和十把擦得鋥亮的步槍,然後緊緊握住小葉丹的手說:
“後面紅軍大隊還多,拜託你一定把全部紅軍安全送過彝區。紅軍走後,你們要大氣紅旗堅持鬥爭,將來我們會回來的!”
激動萬分的小葉丹決定用彝族最高的禮節答謝劉伯承,他將自己胯下的大黑騾子送給了劉伯承。
劉伯承與小葉丹,也是我軍民族政策的一個縮影。在此背景之下,大量彝族群眾加入了工農紅軍。
四、“倮倮連”
劉伯承將自己和小葉丹結盟的訊息報告給了中央,毛澤東非常幽默地問一向嚴肅的劉伯承:“聽說結盟的時候要跪下,你先跪哪一條腿?”
此後小葉丹果然履行了承諾,在他的引導下,後續紅軍順利地通過了彝區。在以後的行軍中,不但襲擊紅軍隊伍的事情很少發生,糧食的籌集也順利了很多。
此時與沽基家支對你的羅洪家支也派人來試探紅軍,他們派來的探子是個沒穿衣服的14歲彝族少女。這個女孩徑直走到中央縱隊的隊伍裡,而朱德的妻子康克清大姐一個箭步衝了上去,給她穿上了乾淨的衣服,招待她吃東西,送給女孩很多小禮物。女探子十分高興,連蹦帶跳地回到了村寨。從此以後,羅洪家支的彝人再也沒有襲擊過紅軍。
在彝族同胞的支援下,紅軍強渡安順場、飛過瀘定橋,成功越過大渡河天險,避免了石達開的悲劇。
不僅如此,在紅軍的感召下,大批彝族百姓加入了紅軍的隊伍。張愛萍將軍在自己的回憶錄《“倮倮”投軍》中記載了紅三軍團下屬一團經過越西縣時,大批彝族百姓加入紅軍的盛景。僅僅三個鐘頭之內,加入紅軍的彝族群眾就達百餘人之多。在十一團擴大紅軍中要算第七連和團政治處的成績為最好。“素以小同志見稱的宣傳隊長賴子山同志個人也擴大了七十餘人當紅軍。”
此後,在越西縣參加紅軍的彝族青年被稱為“倮倮連”,而在而在冕寧縣參加紅軍的彝族青年則單獨編成彝族連。
而在會理的一個不大的彝村通安馬廠,參加紅軍的就有五六十人。曾任涼山州州委書記的王海明(即阿爾木呷),曾任涼山軍分割槽司令員的陳佔英和潘佔雲、王佔清、李木林等,當時也是在越西參加紅軍的。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河南省軍區副司令員的林萬夫,當年家住寧南縣紅果鄉大村,也是在那時參加的紅軍。這些勇猛的彝族戰士跟隨紅軍,越過了大渡河,翻過雪山、穿越草地,最終到達了陝北。
至於小葉丹呢?他根據劉伯承所說“一個指頭沒有勁,十個指頭捏在一起力量就大了”的叮囑,先將沽基家族的彝族組織起來,然後與洛伍、羅洪家支解仇結盟,舉行了反對國民黨軍閥的誓師大會,項梁提出“停止冤家械鬥,一致對外”的戰鬥口號。他組織游擊隊,同國民黨軍閥作戰。
軍閥鄧秀廷多次征討,卻屢屢失敗。他見硬攻不成,轉而採取“以彝制彝”的惡毒手段,他挑撥沽基家族和洛伍、羅洪家支的反軍閥同盟關係,導致小葉丹領導的“中國夷民紅軍沽雞支隊”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此後,鄧秀廷又綁架了劉伯承專門為小葉丹留下的一名團政委。為了救人,小葉丹傾家蕩產,花費1500大洋將人贖了回來。
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小葉丹誓死捍衛紅軍授予他的旗幟,一直將“中國夷民紅軍沽雞支隊”隊旗放在揹簍的夾層裡保護。小葉丹曾對自己家人說:
“紅軍這樣的隊伍一定能壯大,劉大哥是幹大事的人,大哥回來的時候一定要有信物,這面旗子就是信物,也是我們彝族人參加紅軍、擁護紅軍、擁護共產黨的信物。任何時候人在旗在,旗隨人走,小葉丹家族人在,旗子恆在”
1942年6月18日,小葉丹被鄧秀廷收買的反動軍閥伏擊犧牲,時年48歲。臨死前,小葉丹對自己的弟弟說:“紅軍把咱們彝人當人看,劉伯承這樣的大人物是守信用的,我死了以後,你要告訴劉司令,咱們彝人相信共產黨和紅軍。”
1950年,劉伯承和鄧小平領導瞭解放大西南的戰役。劉伯承就如他所承諾的那樣,重新打回了彝區。劉伯承思念故人,因此叮囑184師政委梁文英,一定要找到小葉丹,解放軍已經為他準備好了西南軍政委員會的職位。
然而可惜的是,梁文英僅僅只聽到了小葉丹犧牲的訊息,甚至連他的後代在哪裡都無法打聽到。小葉丹所留的,只有他珍藏多年的紅旗。
7月14日,小葉丹的弟弟果基尼迫將沽基家族珍藏多年的旗幟交給了184師551團。如今,這面象徵著民族團結、見證革命歷史的旗幟,作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珍藏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其後,劉伯承多次派遣自己兒子尋找小葉丹後人的下落,但始終未能找到。直到1993年,有媒體報道了小葉丹後人生活困難,結果被李鐵映看到,於是他將小葉丹後人中的幾個適齡孩子接到北京上學,此時距離小葉丹犧牲已經51年了。在李鐵映的安排下,劉伯承次子劉太行和小葉丹孫子沈建國在北京見面。
作為小葉丹的弟弟,果基尼迫曾任第六、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涼山州人大副主任,積極做民族團結工作,參加祖國和家鄉各項建設事業。他每次到北京開會,都會拜會劉伯承元帥,跟劉伯承一家講述大涼山彝區一躍千年,從奴隸社會躍進到社會主義的傳奇歷程。
如今的小葉丹的家族,已經發展到第四代。如今的他們的依然團結友善、誠實守信、講究義氣,“不給小葉丹抹黑”,成為一代代子孫對小葉丹家風最莊嚴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