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937年7月中日戰爭爆發為起始:
華北方面軍,存在於1937年8月31日至戰爭結束,最終位置中國·北京,首任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首任參謀長岡部直三郎少將(1943年2月10日在任軍事參議官兼陸軍大學校校長時獲晉為大將);戰敗時隸下部隊主要包括:駐蒙軍、第1軍、第12軍、第43軍等。
華中方面軍,存在於1937年11月7日至1938年2月14日,最終位置中國·南京,首任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將,首任參謀長塚田攻少將(1942年12月18日在任第11軍司令官時遭遇空難殉職後被追晉為大將) ;廢軍時隸下部隊主要包括:上海派遣軍、第10軍等。
南京入城儀式中的松井石根,松井被視為南京大屠殺的元兇,後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
華中派遣軍(相當於方面軍),存在於1938年2月14日至1939年9月23日,首任司令官畑俊六大將,首任參謀長河邊正三少將(1945年3月9日在任第15方面軍司令官兼中部軍管區司令官時獲晉為大將);廢軍時隸下部隊主要包括:第11軍、第15師團、第17師團、第22師團、第116師團等。
華南方面軍,存在於1940年2月9日至1941年6月28日,最終位置中國·廣州,首任司令官安藤利吉中將(1944年1月7日在任臺灣軍司令官時獲晉為大將),首任參謀長根本博少將(1941年3月在任第24師團師團長時獲晉為中將);廢軍時隸下部隊主要包括:印支派遣軍、近衛師團、第18師團、第38師團等。
審判期間的畑俊六,他在1944年6月2日獲得了具有榮譽性質的元帥軍銜,後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無期徒刑。
緬甸方面軍,存在於1943年3月27日至戰爭結束,最終位置緬甸·摩棉(現毛淡棉),首任司令官河邊正三中將(參考之前篇幅),首任參謀長中永太郎少將(1943年6月在任該職期間獲晉為中將);戰敗時隸下部隊主要包括:第28軍、第33軍、第31師團、第33師團、第49師團、第53師團等。
第1方面軍,存在於1942年7月1日至戰爭結束,最終位置中國·敦化,首任司令官山下奉文中將(1943年2月10日在任第1方面軍司令官時獲晉為大將),首任參謀長綾部橘樹少將(1943年10月在任南方軍總參謀副長時獲晉為中將);戰敗時隸下部隊主要包括:第3軍、第5軍、第112師團、第134師團、第139師團等。
被拘留於菲律賓的山下奉文,因在馬來半島大破英軍而獲得了馬來之虎的綽號,後被馬尼拉軍事法庭判判處絞刑。
第2方面軍,存在於1942年7月4日至戰爭結束,最終位置印尼·蘇拉威西,首任司令官阿南惟幾中將(1943年5月1日在任第2方面軍司令官時獲晉為大將),首任參謀長吉原矩少將(1944年3月在任第18軍參謀長時獲晉為中將);戰敗時隸下部隊主要包括:第2軍、第32師團、海上機動第2旅團等。
第3方面軍,存在於1943年10月29日至戰爭結束,最終位置中國·奉天(現瀋陽),首任司令官岡部直三郎大將(參考之前篇幅),首任參謀長渡邊洋少將(1944年10月在任第47師團師團長時獲晉為中將);戰敗時隸下部隊主要包括:第30軍、第44軍、第108師團、第136師團等。
位於大分縣廣瀨神社的阿南惟幾顯彰碑,阿南惟幾在任陸軍大臣期間迎來日本戰敗投降,後選擇切腹自盡。
第5方面軍,存在於1944年3月16日至戰爭結束,最終位置日本·札幌,首任司令官樋口季一郎中將,首任參謀長木村松治郎少將(1944年3月在任北方軍情報部長時獲晉為中將);戰敗時隸下部隊主要包括:第7師團、第42師團、第88師團、第89師團、第91師團、第1飛行師團等。
第6方面軍,存在於1944年8月25日至戰爭結束,最終位置中國·漢口,首任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首任參謀長宮崎週一少將(1944年10月在任該職期間獲晉為中將);戰敗時隸下部隊主要包括:第11軍、第20軍、第132師團等。
審判期間的土肥原賢二,土肥原被視為日本侵華頭號間諜,後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
第7方面軍,存在於1944年3月22日至戰爭結束,最終位置新加坡,首任司令官土肥原賢二大將,首任參謀長清水規矩中將;戰敗時隸下部隊主要包括:第16軍、第25軍、第29軍、第46師團等。
第8方面軍,存在於1942年11月16日至戰爭結束,最終位置巴布亞紐幾內亞·拉包爾,首任司令官今村均中將(1943年5月1日在任該職期間獲晉為大將),首任參謀長清水規矩中將;戰敗時隸下部隊主要包括:第17軍、第18軍、第17師團、第38師團等。
第10方面軍,存在於1942年9月22日至戰爭結束,最終位置中國·臺北,首任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將,首任參謀長諫山春樹中將;戰敗時隸下部隊主要包括:第32軍、第9師團、第12師團、第50師團、第66師團、第71師團、第8飛行師團等。
第11方面軍,存在於1945年2月1日至戰爭結束,最終位置日本·仙台,首任司令官吉本貞一中將(1945年5月7日在任該職期間獲晉為大將),首任參謀長石井正美少將;戰敗時隸下部隊主要包括:第50軍、第72師團、第142師團、第222師團、第322師團等。
第12方面軍,存在於1945年2月11日至戰爭結束,最終位置日本·東京,首任司令官藤江惠輔大將,首任參謀長辰巳榮一中將;戰敗時隸下部隊主要包括:東京防衛軍、東京灣兵團、第36軍、第51軍、第52軍、第53軍等。
藤江惠輔歷任野戰重炮兵第4旅團長、憲兵司令官、第16師團長、東部軍司令官、第12方面軍司令官等職。
第13方面軍,存在於1945年2月1日至戰爭結束,最終位置日本·名古屋,首任司令官岡田資中將,首任參謀長藤村益藏少將;戰敗時隸下部隊主要包括:第54軍、第73師團、第153師團、第229師團、高射第2師團等。
第14方面軍,存在於1944年7月28日至戰爭結束,最終位置菲律賓·呂宋,首任司令官黑田重德中將,首任參謀長佐久間亮三少將(1945年3月在任第2方面軍參謀長時獲晉為中將軍銜);戰敗時隸下部隊主要包括:第35軍、第41軍、第73師團、第1師團、第10師團、第19師團、第23師團、第26師團、第103師團、第105師團、戰車第2師團、第4飛行師團等。
吉本貞一與牛島滿、下村定並稱為陸士20期三羽烏,日本戰敗投降後自盡。
第15方面軍,存在於1945年2月1日至戰爭結束,最終位置日本·大阪,首任司令官河邊正三中將(參考之前篇幅),首任參謀長國武三千雄中將;戰敗時隸下部隊主要包括:第55軍、第59軍、第114師團、第225師團、高射第3師團等。
第16方面軍,存在於1945年2月1日至戰爭結束,最終位置日本·福岡,首任司令官橫山勇中將,首任參謀長芳仲和太郎中將;戰敗時隸下部隊主要包括:第40軍、第56軍、第57軍、第25師團、第57師團、第77師團、第206師團、第212師團、第216師團、高射第4師團等。
末任臺灣總督安藤利吉,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就活躍於臺灣直至戰爭結束,後在上海收押期間服毒自盡。
第17方面軍,存在於1945年1月22日至戰爭結束,最終位置朝鮮·京城(現首爾),首任司令官上月良夫中將,首任參謀長井原潤次郎中將;戰敗時隸下部隊主要包括:第58軍、第120師團、第150師團、第160師團、第320師團等。
第18方面軍,存在於1945年7月7日至戰爭結束,最終位置泰國·曼谷,首任司令官中村明人中將,首任參謀長花谷正中將;戰敗時隸下部隊主要包括:第15軍、第15師團、第22師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