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戰爭中從來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國難當頭,吾輩皆該奮不顧身。
日本透過明治維新,在短短的三十年裡成為亞洲國家裡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當國內的資源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野心的時候,他們又將目光投向了周邊的國家,而中國便是受害國家的其中之一。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迅速佔領了我國的東北三省,東北三省的絕大部分的礦產資源都落入了日本的手中。有了這些礦產資源做後盾,日本人的野心更加膨脹。在1937年,日本更是發動了“七七事變”,開啟了全面侵華戰爭。
小英雄李敏的抗日道路
為了抵抗日本人的侵略,由原來的張作霖率領的東北軍和一些抗日遊擊隊組成了東北抗日聯軍,連同那些幾歲的小孩子也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共同抵禦外敵。
李敏,原名李小鳳,出生於黑龍江的一個貧窮家庭。加入抗日救國兒童團的時候,年僅七歲。她和夥伴們在印刷廠不分晝夜地印刷愛國傳單,並且擅於利用年齡的優勢,將傳單撒遍東北的各個城市。不少愛國富豪們受到啟發變賣家產,將大部分的家產用作抗日軍資,這其中的聯絡都是由李敏和他們的小夥伴負責傳遞,別看這姑娘年紀尚小,但是卻從沒有出過差錯。
1936年的冬天,李敏的宣傳隊被敵人衝散了,機靈的李敏四處打探自己組織的訊息,最終讓她找到了一位地下交通員。交通員看她年紀小,本想安排她到一戶農民家裡休息,可是她拒絕了交通員的好意並懇求他帶自己到抗日前線。經過再三的懇求,交通員拗不過只能將她帶到東北革命軍第六軍的後方,這一年,李敏只有12歲。在當時的東北抗聯戰士中,她是年紀最小的女戰士,也是林海雪原那場戰役中,唯一倖存的女兵。
東北抗日聯軍的生活十分艱苦,時常面對物資緊缺、人員傷亡等一系列的困難,小小年紀的李敏卻一點都不覺得苦。她經常在行軍戰鬥間隙,給戰士們唱歌鼓舞他們計程車氣,戰爭結束後,為傷員包紮傷口,幫他們縫合衣服。
不畏艱險的抗聯女戰士
因為熱愛所以堅持,李敏這份對國家熱愛的心,讓她不管面對什麼困難都可以勇敢面對。
1938年,李敏隨同抗聯六軍的後勤人員在保護傷員撤離的途中,遭遇了敵人的圍剿,面對比自己多數倍的敵人,抗聯戰士依舊勇敢反抗,最後只有李敏和少數的幾位戰友成功突圍。看著朝夕相處的戰友變成一具具冰冷的屍體,她沒有被嚇倒,而是鼓起勇氣繼續尋找自己的隊伍。
1940年,年僅17歲的李敏開始學習政治文化和軍事技能,還接受了跳傘訓練,成為中國史上第一批女空降兵。可惜,在後面的體檢中,她被查出患有心臟病,無法繼續後面的跳傘訓練,這樣的結果讓她異常的失落。
1945年,蘇聯紅軍向侵佔了中國東北的關東軍發起了總攻,李敏和她的戰友最終迎來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
弘揚抗聯精神
新中國成立後,李敏多次和後人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家中的各個地方都充滿了抗聯的回憶,牆上掛著珍貴的照片,書櫃上擺滿了文獻資料。每當家裡來客人了,李敏總是免不了和客人介紹那些點點滴滴,哪怕過去了幾十年,那些事情對於李敏來說就像是發生在昨天一樣。她認為,作為為數不多的倖存者,她的責任和義務就是讓更多人記得曾經的東北抗聯軍,不要忘記今天的幸福生活。
為了將抗聯精神傳遞下去,李敏發起了東北抗聯精神宣傳隊,她將那些珍貴的回憶印成照片做成一本本的小冊子,帶領宣傳隊的隊員深入人民群眾之中,廣泛宣傳抗聯精神。她還四處奔走,希望將中國人民抗爭歷史由原來的八年改為十四年,這一提議,經過多方討論,最終被採納。
結語
2018年7月21日,這位東北的抗聯女戰士永遠地離開我們,我們失去了一位抗聯精神的引領者。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李敏在硝煙瀰漫的戰爭年代中堅守的信念和在和平年代宣揚光輝歷史的精神和思想境界,值得我們永遠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