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鈞正平工作室·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1950年9月25日,一名年輕人作為華東軍區戰鬥英雄代表,出席了第一屆全國戰鬥英雄和勞動模範代表大會,並受到毛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的親切接見。
就在這次大會上,這位年輕人留下了迄今為止我們能夠找到的有關他的唯一筆跡:“在黨和毛主席領導下共同進步為人民服務到底。”短短20個字,道出了年輕人心底最樸素的情感和信念。
一個星期後,他又登上了天安門觀禮臺,參加了新中國成立一週年國慶典禮。這個兵齡不算太長但經歷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且屢建戰功的戰鬥英雄,望著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憧憬著共和國未來美好的樣子,心情澎湃,感慨萬千。
然而彼時,鄰國一場戰爭正在打響。戰火再燃,邊境危急!一旦美軍獲勝,很可能以朝鮮為跳板,繼而覬覦我國東北,甚至全國。
絕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幾天之後,毛主席作出了讓世界震驚的決策: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隨後,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這名年輕人所在的部隊被選為入朝作戰先頭部隊,而他也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軍第58師第172團第3連連長。面對家國的危難,面對入侵者的狂妄,年輕人沒有絲毫遲疑,於11月7日同戰友乘坐專列入朝作戰。他們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要將美國侵略者趕出這片不屬於他們的領土。
不可一世的“聯合國軍”發起了大規模進攻,準備在聖誕節前結束這場戰爭。為了粉碎敵人的野心,志願軍發動入朝以來的第二次戰役,從東西兩線同時向敵軍發起進攻,採取切割、包圍的戰術,準備將駐紮在長津湖地區的美軍陸戰一師裝進瓦罐一樣的包圍圈,來個甕中捉鱉。
年輕人所在的58師奉命前往東線長津湖地區。這一年,朝鮮遭到50年難遇的嚴冬,氣溫一度低到零下三四十攝氏度。志願軍僅著單薄的棉衣、膠底鞋,凍傷情況嚴重。但年輕人指導所在連隊戰士靈活運用各種方法禦寒,於11月26日前到達長津湖指定集結地下碣隅裡,期間沒有發生非戰鬥減員的情況。
一切準備就緒,在敵軍沒有察覺之前,我軍已悄無聲息地完成了穿插和迂迴任務,對美軍陸戰一師進行了全面包圍。
下碣隅裡為長津湖南端的一個小鎮,地處朝鮮東北部的蓋馬高原,這裡有一條公路是交通命脈。該地外圍有一個以海拔命名的1071.1高地,在它的東南方是小高嶺,美軍要想逃出,只能從這裡突圍。換句話說,這裡就像是竹筐的蓋子,一旦被敵軍搶奪,竹筐裡的魚蝦就會全部逃出。小高嶺的戰略地位意味著扼守它的部隊註定要經歷一場極其殘酷的生死之戰。
誰來駐守這個決定戰局的戰略要地?上級將這個重要任務交給了年輕人所在的3連。而他的對手美軍陸戰一師裝備精良,是二戰時太平洋戰場上有名的“王牌”之師。從不服輸的年輕人當即立下軍令狀:人在陣地在,決不讓敵人爬上小高嶺半步!
戰前動員時,他發出了“三個不相信”的宣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趁著夜色,年輕人帶領隊伍進入小高嶺主陣地,這是卡住敵人南逃的重要防線,至關重要。
11月29日拂曉,小高嶺瞬間變成一片火海。想要突圍逃跑的美軍集中空、炮火力對小高嶺進行猛烈轟炸,鐵片、樹枝、石塊夾雜著積雪到處飛濺。年輕人組織戰士利用彈坑作掩體,等待合適時機反擊。黑壓壓的美軍很快衝了上來,為了節約子彈和提高命中率,年輕人命令戰士距離敵人30米的時候再進行射擊,很快他帶領隊伍打退了美軍的第一次進攻。
迷之自信的美軍認為這個小山頭是可以輕易佔領的。第一次攻擊失敗後,美軍又調集兵力,發起第二波衝擊,並且炮火比前一次更加猛烈。年輕人和戰士們用手榴彈、輕重機槍再一次將敵人趕了下去。
氣急敗壞的美軍再一次加大兵力、武器。飛機的轟炸、坦克的傾軋、炮火的猛擊向我軍發起一輪又一輪攻勢,年輕人臨危不亂,指揮若定,同敵軍展開激烈戰鬥,一次又一次打退敵人的瘋狂進攻。
從拂曉到黃昏,美軍共向小高嶺發起8次進攻,均以失敗告終。年輕人跟戰友牢牢釘在陣地上,不允許敵人向前一步。當然代價也是極其慘重的,8次對陣下來,彈藥幾乎耗盡,陣地工事摧毀嚴重,戰友們一個接著一個倒下,最後只剩下年輕人、重機槍排長和一名傷員,形勢非常危急。
以三人之力能否守住陣地?年輕人心裡清楚,短暫的平靜預示著更猛烈的進攻,此刻他心裡盤算著一個計劃。他命令排長帶著重機槍和傷員先撤離陣地,自己則孤身一人收集起陣地上所有能用的武器:一包炸藥、三枚手榴彈、一把駁殼槍。
自以為勝券在握的美軍再次從四面八方湧上來,年輕人投出手榴彈,射出最後一顆子彈,抱著炸藥包向敵群衝過去。30米、20米、10米,待年輕人衝出濃濃硝煙,美軍才看清楚這個志願軍戰士到底要做什麼。不過為時已晚,隨著一聲巨響,年輕人與40多名敵人消失在煙霧之中,同小高嶺融為一體。
28年前,這個年輕人在大雪紛飛的時候,來到這個世界;28年後,他又在白雪皚皚中,秉著崇高的信念戰鬥至生命的最後一秒。他用實際行動告訴世人:什麼是中國軍人,什麼叫英雄血性!
關鍵時刻,後續部隊趕到下碣隅裡,對美軍陸戰一師發起總攻,狂妄的美軍遭到重創,這支不可一世的“常勝軍“終於嚐到了慘敗的“苦果”。長津湖戰鬥後,志願軍奪取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的勝利,粉碎了“聯合國軍”迅速佔領朝鮮北部的企圖。
美軍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感嘆:“長津湖戰役,是鋼鐵部隊在和鋼鐵人作戰!”
年輕人的英雄事蹟,鼓舞了無數志願軍將士前赴後繼,奮勇殺敵。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湧現了大量英雄人物。其中我們熟悉的黃繼光,在他犧牲後,人們從他的飯包裡找到了3本連環畫,第一本記載的就是有關這個年輕人的故事。
故事講到這裡,想必很多讀者已經知道了這個年輕人是誰。他就是“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國際主義的偉大戰士,志願軍的模範指揮員”——楊根思,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曾這樣讚譽這位英雄。
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為楊根思追記特等功,授予他“特級戰鬥英雄”的光榮稱號,並將楊根思生前所在的連隊命名為“楊根思連”。
他是新中國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級戰鬥英雄。他所在的連隊也是我軍第一支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連隊。
英雄逝去,精神永存。從長津湖畔一路走來,“楊根思連”的官兵一直緊緊追隨著老連長的腳步。他的“三個不相信”的英雄宣言,凝鑄成一座永恆的精神豐碑,激勵著英雄連隊一代又一代官兵不斷開拓,續寫輝煌。
哪裡有危險,哪裡有需要,哪裡就能看到“楊根思連”官兵的身影。2016年7月,在南蘇丹維和戰場上,面對大規模武裝衝突,“楊根思連”下士李磊、四級軍士長楊樹朋冒著槍林彈雨堅守崗位,不幸壯烈犧牲,用生命踐行了老連長楊根思“人在陣地在”的錚錚誓言。
近年來,連隊多次參加域外維和、國際比武、跨區演習等大項演訓任務,連續4年被表彰為“強軍興訓先鋒連”。困難越多,鬥志越高;挑戰越大,幹勁越足。在“楊根思連”官兵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隨時上戰場的英勇姿態。
一聲“楊根思”,全連官兵鏗鏘應答:“到!”
“永遠堅守小高嶺,我們時刻準備著!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這聲音響徹雲霄,是戰士們與老連長楊根思的時空對話,也是對特級戰鬥英雄的致敬和緬懷。
(鈞正平工作室·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