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衛八是土星的第三大衛星,其直徑約為1500公里,這顆星球發現於1671年,發現者是天文學家喬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Giovanni Domenico Cassini)。在土衛八剛被發現的時候,卡西尼就注意到,每當這顆星球執行到土星的東側時,就會莫名其妙地消失不見。
1705年,卡西尼利用觀測能力更強的望遠鏡發現,當土衛八執行到特定區域時,其亮度會大幅降低(視星等會降低大約1.9等),這樣就導致了觀測能力不足的望遠鏡無法觀測到它的蹤跡,卡西尼據此推測,土衛八應該是分為了明暗兩面,並且被土星潮汐鎖定。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卡西尼的推測得到了證實,正因為如此,人們將土衛八的“暗面”命名為“卡西尼區”。一顆星球居然分為了明暗兩面,這已經很稀奇了,但土衛八的神秘之處卻不只如此。
2004年,“卡西尼號”探測器抵達土星,同年12月,它近距離飛掠了土衛八,其傳回的影象顯示,在位於土衛八表面“卡西尼區”的赤道區域,存在著一個狹長的隆起結構,看上去很像是一道“焊接痕”。
探測資料表明,土衛八的表面“焊接痕”長達1300公里,平均高度約13公里、平均寬度約20公里,而從該區域密密麻麻的隕石坑來看,這道“焊接痕”的地質年代已經非常久遠了。
一顆星球不自然地分為了明暗兩面,還有一道長達1300公里的巨型“焊接痕”,並且其地質年代還非常久遠,這些元素疊加起來,難免會讓人浮想聯翩,於是就有人提出猜測:難道土衛八是一艘廢棄的宇宙飛船?
想象一下,或許在人類出現之前,太陽系中還存在過其他的智慧文明,他們可能是來自太陽系之外,也可能就是誕生於太陽系,在很久很久之前,他們製造了一艘巨大的宇宙飛船,後來卻因為某種原因將它廢棄了,於是這艘廢棄的宇宙飛船就年復一年地圍繞著土星公轉,直到被人類發現。
當然了,在沒有確定證據的情況下,科學界是不會輕易認同上述的說法的,那麼科學家們是如何看待土衛八的呢?我們接著看。
關於土衛八為什麼會分為明暗兩面,一種認同度較高的觀點認為,這是因為這片區域吸附了很多來自土衛九的物質。
土衛九是一顆直徑約為220公里的星球,科學家推測,在土衛九遭到微流星體撞擊的時候,會激起大量的碎屑,這些碎屑會在土星引力的作用下向土星的內側軌道移動,而其中的一部分就會被執行在內側的土衛八捕獲。
在這個過程中,碎屑中反照率高的揮發性物質基本上都會在“途中”被太陽光分離出去,只留下反照率低的塵埃微粒,而由於土衛八已被土星潮汐鎖定,因此這些反照率低的物質只會吸附在土衛八的同一面(與軌道方向相同),久而久之,這一面的亮度就會下降很多,於是土衛八就分為了明暗兩面。
關於土衛六表面為什麼會有一道長達1300公里的“焊接痕”,則主要有兩種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土衛八在形成之初經歷了一段高溫時期,在這段時間裡,土衛八整個星球基本上處於熔融狀態,由於此時土衛八的自轉速度很快,自轉產生的“離心力”就會使它的赤道位置出現隆起,在土衛八逐漸冷卻之後,就形成了與“焊接痕”相似的結構。
另一種觀點認為,土衛八在很久之前曾經被一個小天體猛烈撞擊過,在此次撞擊事件中,大量由撞擊產生的碎片被土衛八的引力束縛住了,於是它們就形成了一個圍繞著土衛八的“碎片環”,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碎片的軌道不斷降低,最終如雨點般地落在了土衛八表面,並沿著土衛八的赤道形成了一個狹長的隆起結構。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觀點都只能算是猜測,並不是科學界給出的確定結論,筆者認為,雖然“土衛八是一艘廢棄的宇宙飛船”這種說法非常吸引人,但相對而言,科學家給出的解釋卻更加合理,一個簡單的原因就是,有能力製造出巨型宇宙飛船的智慧文明,應該不會採用這種“低端”的焊接技術,你覺得呢?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絡刪除)